周寶萱
摘 要:生物學教學屬于農村中學教學的基礎性內容,是學生了解生物世界、感受生命價值的學科。然而,受到傳統應試教學思維的影響,農村生物教學仍然存在許多不可規避的問題。在本文中,筆者從農村生物教學現狀出發,分析其存在的教學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農村;生物教學;問題;對策
前言:隨著新課程改革標準的實施,農村生物教學工作也進入到了新的發展階段;而傳統的生物教學觀念以及方式逐漸呈現出教學的弊端,作為生物教師的我們,應該看到傳統教學的不足,并進行有效的教學改進,才能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下面本文將從以下方面對農村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展開分析:
一、農村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中依然存在傳統的應試教學觀念
當前新課改的實施和推進,對農村生物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農村教師應該自覺學習新課程教學理念,接受新教學理念的熏陶[1]??墒牵芏噢r村教師一時之間無法改變其自身的教學習慣,依然按著傳統的教學思路去組織教學工作,導致生物教學中依然存在傳統的應試教學觀念,這不利于農村生物教學工作的發展,也會影響到農村生物教學的效果。
(二)教學內容多來自于課本,不夠豐富和創新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些農村教師的教學目光仍然停留于生物課本,傳授的課程知識相對枯燥,不夠豐富和創新。這不僅影響到生物教學的效果,也會限制學生思維的發展,使得學生產生安于現狀的學習心理,除了課本內的知識外,不愿意再去拓展新的學習領域。久而久之,學生將會對生物課程失去學習動力。
(三)教學中仍然使用許多老舊的教學方法
生物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到課程教學的效果,好的教學方法能夠推動生物課程教學工作。然而,在農村生物教學中,我們仍然看到很多教師比較傾向于使用老舊的教學方法,如灌輸式教學方法,一味的向學生灌輸知識,而忽略了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學生只能按照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機械式的學習生物知識,無法真正體會到生物學習的快樂。
二、農村生物教學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教師需及時轉變教學觀念,由教學傳授者變為引導者的角色
在上述分析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當前農村教師仍然存在應試教學的理念,比較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促使學生成為知識“接收器”。所以,作為一名農村生物教師,我們應該及時轉變陳腐的應試教學理念,由教學傳授者變為引導者的角色,學會以學生為主體來展開生物課程教學,讓學生處于主體的地位進行自主探究,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行動起來,有效投入到課程的學習;同時,生物課堂也會變得更加的活躍,進而產生良好的課程教學效果。
以“動物的運動”內容為例,農村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比較生態化,周圍存在許多的天然動植物,這有利于學生結合課程知識展開實際的學習和探究[2]。那么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摒棄“滿堂灌”的應試教學理念,先引導學生熟悉課文內容,再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課程知識;比如說,支持和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學習和認知農村周邊的動物特征,進而明白課程知識中所講述的動物運動特點,讓學生懂得結合自己的生活環境去學習課程知識,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其能夠突破傳統課堂環境的束縛,進而真正理解和把握課程知識。
(二)結合農村當地元素,豐富和優化生物課程教學內容
生物知識涉及到生命和生命動態,如果我們只依靠課本知識的講解,將無法讓學生真正領會生物知識,從而影響到生物教學的效果。因此,在農村生物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結合一些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技術,引入農村當地的生物信息,促使生物課程內容更加的生動形象,有利于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欲望,也有助于開拓學生的學習眼界,最終幫助學生逃脫課本知識的禁錮。
以“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內容為例,在農村生活環境里,學生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一些動植物,也會對一些動物留有深刻印象。那么我們組織課程教學時,先從農村當地尋找一些學生比較常見的軟體和節肢動物,并利用攝像設備對動物的形態結構、捕食和運動過程完整的記錄下來;比如,我們可以到農村周邊的池塘,去觀察和記錄類似蝸牛、貝殼、蝦蟹等動物的生活軌跡。然后,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影音播放功能,導入相關的攝像內容,從而讓學生結合生動形象的課程內容來了解和學習“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內容。
(三)運用合作學習等創新教學方法,提升農村生物教學的效率
在以往農村生物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統一安排學習任務,并要求學生定期定量的完成,導致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凸顯。因此,當前我們應該學會從學生角度出發,多組織和安排一些有趣的實踐互動環節,使得學生產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其中,我們可以運用合作學習方式,以組為形式引導學生之間進行合作和互動,以共同探討課程知識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其能夠明確問題研究的方向,對課程知識展開深入的探究。
以“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內容為例,我們可以將該課程內容分為若干個小問題;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以及對知識的好奇心,選擇其中的一項問題展開合作學習[3]。比如,學生可以就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展開合作探究,分析一些動物的本能行為、行為的獲取途徑、適應特征以及意義等,從而對動物的先天性行為有深刻的了解。為了讓學生開展有效的課程合作學習,我們應該放手讓學生合作,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并給予學生適當的時間和空間,自主安排小組合作學習;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展開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讓學生科學地講解和評價自己以及其他學習成員的優點和不足,從而提升合作學習的質量。
三、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當前農村生物教學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但是我們應該積極面對生物教學存在的理念守舊、教學內容和方式單一的問題,并結合一些先進、有效的教學措施來改進和優化教學工作,一定可以提升農村生物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曉剛.農村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12):133-133.
[2]陳森茂.初中生物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學時代,2014,29(14):139-139.
[3]何素娟.高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考試周刊,2017,21(83):17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