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東輝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高考改革成為近幾年討論的熱點話題,在此背景下,高三數學復習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越來越注重學生的復習感受與對知識的感性理解。為此“慢教育”的優勢逐漸凸顯,在對數學知識的細細品味中培養學生嚴謹思維、提高探究能力、體會成功,提高高考應答能力,擺正高考心態。本文以新高考為背景,分析慢教育在高三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實踐過程。
關鍵詞:新高考;高三數學;慢教育
按照2014年9月《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發【2014】35號)文件精神,全國只能是一盤棋,采用【“3+3”模式】,根本不需要全國各?。ㄖ陛犑?、自治區)再興師動眾出臺那些大同小異的“高考改革方案”,這樣以學校為本的高考原則,并不能適合國家現代科技創新需要。《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和《關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通知》的出臺,標志著教育改革的深入落實。2017年浙江和上海新高考政策全面落地,從此掀開了新高考的帷幕。2019年國家又出臺新高考政策:【3+2+1模式】,真正體現為以學生為本,讓學生盡可能的發揮其興趣愛好。此時,針對高三數學教學而言,以往基于對教學效率的片面追求,呈現出的“高速度、高容量、高密度”現象,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參與新高考的需求,此種教學形式下,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只是蜻蜓點水,囫圇吞棗。高中數學教學要放慢腳步,引導學生在數學知識的海洋中慢慢欣賞,體會數學的精彩,從而獲得思維能力發展。
1、新高考模式概述
隨著全國各地新高考政策相繼落實,3+2+1新高考模式無論是從人才培養,還是實際操作都是最合理的組合。因此,分類考試、綜合評價、科學選才、促進公共成為新高考改革的關鍵詞。在此背景下,學校管理實施“走班制”,通過課程開放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考試科目上實施“6選3”,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興趣、志向和優勢進行選擇,有利于個性發展。教學理念上更加強調“以人為本”理念,在學科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未來發展,分散學生學習壓力。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學科學習能力,實現思維發展?,F階段高中教學中,概念理解機械化、解題思維固化、運算能力弱等問題成為阻礙學生在高考中出色發揮的關鍵因素,因此,實施教學改革是學生發展的必要需求,也是數學學科改革的必經之路。
2、數學“慢教育”的內涵意義
在快節奏的生活背景下,帶動了教育的“快節奏”,在教學中,教師語言描述快、師生互動快、問題解決過程快等,看似提高了課堂效率,實際上造就了學生囫圇吞棗式學習習慣,對知識一知半解,了解不夠深入,知識基礎不牢固,缺乏探究耐心。教育本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化工程,數學是人類“生命實踐”智慧的結晶,其教學更需要學生仔細品味、探究。俗話說“慢工出細活”,只有精耕細作,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知識遷移,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掌握數學本質,實現數學思想方法的浸潤。由此可見,數學“慢教育”也是一種“過程教育”。
3、高三數學慢教育的具體實施策略
(1)從學生數學體驗出發,強化學生數學感悟
數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具有靈活的運用特征和探究價值。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要注重學生數學“感悟”,而不是“趕悟”。新課標改革中“三維目標”中也包括“情感態度”,可見通過實施慢教育,拉長學生探究歷程,不僅是強化學生數學感悟的需求,也是實現新課改教學目標的必要措施。以“等比數列”教學為例,以往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直接給出等比數列概念、通項公式、求和公式等,實施“灌輸式”教學。在慢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問題進行拋磚引玉,讓學生自己探究,體會知識的生成過程。像“你能通過等差數列概念推理出等比數列概念嗎?”、“等差數列通項公式、等差中項、前n項和公式推導過程是怎樣的?可以通過類比得到等比數列通項公式、等差中項、前n項和公式嗎?”“通過探究你發現了什么?”通過上述問題的引導,可以強化學生對知識之間共同點的認識和不同點之間的區分,培養辨析思維,對細節有更明顯的把握。
(2)從數學美學特征入手,在慢節奏中學會欣賞美
數學是理科的代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謹的邏輯性,其概念、公式、定理等元素既是抽象的代表,又是理性美的展現。數學美,存在于我們學習和生活中,是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相統一的和諧統一美。它與藝術美的形式不同,增添了一定的情感因素,具體包括簡潔美、嚴謹美、和諧美、對稱美等。在慢教育中,教師可以挖掘數學知識的美,引導學生感悟數學韻味。比如復習“對數函數”時,可以聯系指數函數概念與對數函數概念關系欣賞簡潔美;復習數學公式或定理推導時欣賞數學的嚴謹美;復習線性代數與幾何圖形時,欣賞數學的對稱美等。放慢腳步,不光實現對數學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還要學會欣賞數學美,從中找出解題新思路。
(3)從數學反思入手,讓學生回顧數學學習歷程
在高三數學教學過程中,除了新知識學習外,最主要的是聯系高一、高二已學知識,總結不同知識的學習方法以及解題方法,重新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架構。此時,反思顯得尤為重要。這一點在快節奏的數學教學形式下嚴重缺失,不利于學生數學思想高度的提升。反思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在慢教育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反思,包括學習習慣、學習方法、解題過程等,在反思中查漏補缺,優化數學學習過程,促進數學思維發展,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結語:綜上所述,新高考改革是當下高中生面臨的一大難關,也是教師面對的教學挑戰。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必須充分認識新高考模式下的教學形式,以及快節奏教學下的弊端,將慢教育作為教學改革的主要手段,不斷啟發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生成過程,學會欣賞數學美,強化反思意識。在慢節奏中實現真實的成長,穩固數學知識基礎,提高數學學習能力,強化數學思維,以提高數學高考成績。
參考文獻
[1]陳迪興.新高考模式下高三數學慢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05):128-130.
[2]陳靜.淺議提升高三數學復習課的有效性[J].高中數學教與學,2016(24):38-39.
[3]吳蕾.聚焦“思維”的高三數學復習教學策略例探[J].數學教學研究,2014,33(03):6-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