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職業院校汽車專業群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產生的背景、定位和解決方案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對職業院校汽車專業群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展望,職業院校汽車專業群要與產業需求對接,服務區城經濟,為職業院校汽車專業群與區城經濟相關結合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職業院校;汽車專業群;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0 ?引言
進入21世紀,中國的乘用車市場已經步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相關數據,全年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80.9萬輛和2808.1萬輛,并且連續10年(2009年至2017年)成為全球汽車產銷第一大國。
1 ?職業院校汽車專業群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產生的背景
截止2018年年底,全國共有近6500多所中等職技術學校和1300多所高等職技術學院,幾乎所有職業院校都開設有汽車相關專業;當前,無論學校辦學規模大小、辦學質量如何、民辦學校還是公辦學校、國家示范(區示范)還是一般普通學校,不管條件如何,全部都開設有汽車相關專業,而且許多學校還樂此不疲,因此造成學校之間汽車專業辦學水平參差不齊,辦學資源嚴重浪費,這種現象與20世紀90年代一樣,所有的職業院校都開設有計算機專業,最后相當一部分職業院校開設有計算機專業由于各種原因最后關閉并停止招生。
我國連續10年(2009年至2018年)成為全球汽車產銷第一大國,汽車售后技術服務(含汽車銷售,下同)需要大量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然而,汽車技術服務能力水平提升并沒有隨著汽車銷量的增長而有大幅度的提高,汽車售后技術服務收到的投訴仍居高不下,一方面企業急需汽車售后技術服務水平高的維修技師;而另一方面,職業院校培養出來的汽車售后技術服務人才與汽車銷售企業的期望值還有較大的差距。
尋找其原因,一部分職業院校開設汽車專業群是閉門造車,辦學條件太差,有的學校連基本的辦學硬件(教學設備)和辦學軟件(師資隊伍)都沒有具備,根據筆者的調查和了解,一些職業院校教學團隊的教師還有相當一部分是語文、政治、數學和英語教師轉過來上汽車專業課程的,并且還是新手,情況相當令人堪憂。更別提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了,造成培養汽車售后人才專業素質整體普遍不高在所難免。一方面,職業院校汽車專業群培養大量人才而沒有達到企業的期望值,另一方面汽車售后服務企業需要具備較為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同時具備熟練操作技能汽車售后技術服務人才仍然比較匱乏,校企雙方的矛盾焦點終于找到: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職業院校開展職業教育,不走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之路,走任何一條路都是死路。
2 ?職業院校汽車專業群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定位
2.1 教育行政部門對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定位
根據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職業院校要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如何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是最佳途徑。如果定位出現偏差和失誤,極有可能對職業院校專業群(含汽車專業群)可持續發展戰略帶來嚴重影響。因此,職業院校汽車專業群為行業和企業培養合格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實現學校育人與企業用人的無縫對接,離不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這個法寶。
2.2 汽車行業企業對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定位
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是解決學校和汽車行業企業各自存在的不足的有效途徑,學校由于教學設備、教學資源、先進技術和企業文化存在不足,而企業由于教學場地(含培訓中心)、技術服務(培訓)講師、合格維修技師(學生)存在不足,校企雙方的不足,通過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達到優勢互補,創新多贏的局面。通過校企合作和產教融,校企雙方打造專業實踐教學平臺,解決汽車類專業實訓基地建設與產業脫節和不足的問題,改善了實訓條件,強化學生的關鍵職業技能,解決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進行真實的實訓項目。
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在專業建設、實訓基地建設、課程體系開發、教學團隊打造、人才培養、技術服務、技能競賽、科研項目和發明專利方面豐富和完善人才的培養。實現產業鏈、專業鏈、教學鏈、技術鏈、服務鏈和利益鏈的有機融合。
3 ?職業院校汽車專業群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解決方案
3.1 扎實推進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面對開設汽車專業群的職業院校,一定要做好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最為基本的工作,如果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沒有落地,要想培養高質量并符合行業和企業的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無異于天方夜譚。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項目落地是職業院校一把手(學校校長或學校書記)工程,只有學校最高領導高度重視,親自指導和親自過問,組建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項目團隊,做好汽車專業群對接地方產業(汽車制造企業、汽車4S店、汽車服務集團公司和汽車服務企業等)的調研工作,邀請汽車行業和企業專家、經理和技術服務總監參與到團隊當中來,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落實2至3家在當地有影響力的行業和企業進行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并以此為基礎進行不斷拓展和壯大,真正做到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落地,校企雙方可以大力開展產教融合,共同推進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增強學校辦學活力。產教融合是職業院校汽車專業群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必由之路,它對于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團隊打造、專業建設、課程開發、教材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科研項目申報和社會技術服務能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3.2 打造產教融合的專業教學團隊
打造產教融合的專業教學團隊,引領專業建設與發展,提升專業服務能力是職業院校汽車專業群最為關鍵的要素。
當前職業院校汽車專業群教學團隊的教師(多數為本科和碩士),大多數是從高校畢業分配到學校的,是從學校到學校的過渡,并沒有經過企業實踐的洗禮,對于實踐操作技能而言相對較差,如何提高專業教學團隊教師開發 “理實一體化”專業課程能力、教學設計能力、實踐教學能力和技術服務創新能力,是擺在職業院校最為緊迫的任務。如果單單依靠學校的送培計劃來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是一個艱辛而有漫長的過程,而且不一定達到相關的效果,學校的送培訓計劃包括校級、市級、區(省)級和國家級,這些培訓對于拓展教師的教學理念和視野取得相當不錯的效果,但是還沒有解決最為關鍵的核心能力問題:實踐教學能力和技術服務創新能力,即教師能講能做,教做一體和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能力提升。
當前職業院校強調實踐操作技能企業化,這對職業院校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落地為打造產教融合的專業教學團隊奠定了基本保障基礎,職業院校通過聘請行業企業專家和汽車行業專業培訓專家組建專業培訓教學團隊,學校汽車專業群教師組建專業教學團隊,專業培訓教學團隊帶領并指導專業教學團隊全程開展如下工作:根據企業技術服務標準開發的人才培養方案。
專業培訓教學團隊按照行業企業要求對專業教學團隊進行系統培訓和認證考核,從理論知識、職業素養、操作技能和綜合能力應用進行全方位的考核,只有達到行業企業的標準才能核發行業資格證書,而行業資格證書基本上分為四級:初級、中級、高級和專家級。同時,行業企業專家和汽車行業專業培訓專家被學校聘為行業建設指導專家和兼職教師并和學校專業教師組建“校企合一”的專業教學團隊。
3.3 創建產教融合培訓中心和實訓基地,打造專業實踐教學平臺
職業院校與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產教融合的標志性成果之一是校企雙方共建、共管和共享校企合作育人平臺——“汽車培訓中心和實訓基地”。培訓中心和實訓基地的建成是人才培養質量最為基礎的保障條件,也是培養人才質量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證,校企業雙方要拿出巨大的勇氣和誠意,按照“混合所有制”形式的創建產教融合培訓中心和實訓基地。
培訓中心和實訓基地建設要對接職業環境,引進企業文化,以整車制造企業和汽車4S店特有的環境為參照,建設“先進性、真實性、綜合性、開放性”的培訓中心,建成真實的售后技術服務實訓基地,滿足學生對真實服務環境的訴求。同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企業優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強化職業道德、職業精神、團隊協作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推進素質教育,實現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的對接。
3.4 強化產教融合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依托汽車行業核心企業,以汽車售后企業技術服務標準為載體,改革專業教學內容以匹配企業崗位要求,重構課程體系并制定專業教學標準,讓課程內容與崗位能力進行有效銜接。在汽車類專業群中設計教學項目,校企共同開發系列化、專業化培訓教材,教材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從三個維度(等級課程、車型課程和總成課程)對課程進行優化,完善實踐、知識、能力和素質整合方案。
通過校企合作,開發立體化的教學資源庫。教學項目設計來源于真實工作項目,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對接,實訓項目與服務項目對接。按照工作任務,踐行技術服務標準,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結構,從工作任務、標準操作流程、基礎知識、拓展知識、任務工單、操作與練習,主動地思考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在得到教師指導、幫助和啟示下,并及時得到企業最新設備和技術支持,大大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職業院校汽車專業群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展望
①職業院校通過校企合作,創建產教融合育人平臺。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最為基礎的工作在學校共建、共管和共享汽車培訓中心和實訓基地,打造專業實踐教學平臺,既可解決汽車類專業實訓基地建設與產業脫節和不足的問題,改善實訓條件,強化學生的關鍵職業技能,又可解決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進行真實的實訓項目。
②職業院校汽車專業群要立足產業需求,校企雙方共建、共管和共享汽車培訓中心和實訓基地,整體推進合作育人。
③可建立“共建共管、共贏共享”的長效機制,即建立產教融合的保障機制、學校與產業對話機制、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實踐教學管理機制,從制度層面解決合作育人載體缺乏、優質資源整合機制缺失和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建立難的問題。
綜上所述,職業院校汽車專業群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政府指導,企業和學校積極參與和作為,特別是職業院校,更要積極主動作為,結合區域經濟的發展需求,主動走進企業,服務企業,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引企入校,構建產教融合教學工廠,進一步完善專業對接產業,產業促專業建設與發展,強化汽車專業群的全方位綜合能力(教學、科研、技術服務等),打造地方、省區乃至全國高水平的汽車專業群,服務區域和國家經濟發展戰略,推動汽車技術服務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提升職業院校影響力。
參考文獻:
[1]鄧志良.職業教育(園校企)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9).
[2]產教園+工作站:合作育人平臺創新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9).
[3]國發〔2014〕19號文件《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
[4]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
[5]職業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動計劃(2015-2018年).
[6]王中軍,張偉.地方高職院校示范性特色專業(群)建設路徑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7).
[7]張平.德國職業院校的職業能力理念和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29).
[8]劉毅.產教融合視域下的職業教育校企聯合辦學機制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8).
基金項目:2019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構建產學研育人平臺,培養現代汽車工匠的探索與實踐》(GXGZJG2019B153)。
作者簡介:譚克誠(1974-),男,壯族,廣西象州人,碩士,教授,從事車輛工程與汽車維修技術研究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