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瑩
摘要:閱讀與寫作是學生語文學習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開展閱讀與寫作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融合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通過結合信息技術充分激發學生的潛力,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本文就創設課堂情境、拓展延伸以及自主探究進行探討,旨在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技術;閱讀與寫作
教師在開展閱讀與寫作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主動投入到語文學習中,進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開闊學生的眼界,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樹立遠大志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1 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在開展閱讀與寫作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精神狀態主要取決于學生對學習內容是否感興趣。教師的監督只能使學生在表面看起來是在認真聽課,但是不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可以設計有趣的課堂情境吸引學生的興趣,最終促進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提高。
以《小真的長頭發》為例。這一課主要講述了小真幻想著自己長著長長的頭發的生活經歷,表現了兒童的奇思妙想。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可以先為學生播放《長發公主》的影視片段,吸引學生的興趣。在影視片段中長發公主長著長長的頭發,每天用長頭發接女巫上高高的白塔上。教師在吸引學生注意之后,引導學生閱讀這篇文章,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就會有一定的好奇心,比如“長發公主的長發可以治愈別人,還可以當做繩子和武器,小真的長發可以做什么呢?”當學生懷著好奇進行閱讀,就可以從文章中獲得有效信息,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完這篇文章之后,可以讓學生寫一寫自己如果有這么長的頭發可以做些什么,通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充滿激情的進行創作,最終促進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提升自己的創作能力與閱讀能力。
2 進行拓展延伸,豐富課堂內容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閱讀與寫作的時候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拓展延伸。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我們可以在網絡上搜集大量的學習資源,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學習資源進行教學。通過拓展延伸教師可以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內容;還可以使學生積累更多的學習素材,給學生提供大量的寫作依據,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以《牛郎織女(一)》為例。牛郎織女的故事是我國著名的神話故事,文章中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統治的可惡,表現了作者對牛郎織女故事的深切同情。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拓展延伸。牛郎織女的故事版本有很多,古代的乞巧節也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另外還有從牛郎織女故事中延伸出來的古詩,像“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教師在準備教案的時候,先利用信息技術搜索充足的資料,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展示。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一篇文章的時候可以給學生講述不同版本牛郎織女的故事,引導學生了解乞巧節的習俗等等,還可以給學生展示牛郎織女故事發生的背景,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更好的理解文章表達的內涵。在學習完這篇文章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編一版符合當前社會文化風俗的牛郎織女。學生在了解了文章的真實內涵、進行創作的時候就能夠找準主題,通過寫作表達自己的想法,最終促進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提升。
3 引導自主探究,培養觀察習慣
教師在開展閱讀與寫作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文章中的內容與情感,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生體悟到作者的情感,促進學生對優秀精神品質的吸收,最終加強學生思想品質的建設,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使學生的創作也能夠富有情感。
以《好的故事》為例。學生在學習這一篇文章的時候,不僅要了解文章中景致的描寫技巧,還要感悟作者對黑暗社會的批判,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一課之前,可以先利用微課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生對于文章內容有大致的了解。比如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好的故事的特點是什么。學生在了解好的故事其實只是一個夢之后,就可以感悟作者的情感。文章通過夢境表達了作者的渴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也用這種形式寫一篇關于自己愿望的作文,同時使學生感受到夢醒時候的失落。學生還可以在微課的指導下通過自主探究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最終促進學生閱讀寫作能力的提升。
總之,教師在開展閱讀與寫作教學的過程中,要與時俱進,將信息技術充分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興趣,直觀的給學生展示文章的情境,有利于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信息技術豐富學生課堂學習內容,增添學生寫作素材,可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淑華.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5(101).
[2] 艾姆拉罕.拜科日.談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J].儷人:教師,2014(16).
(作者單位:浙江省東陽市橫店鎮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