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紅華
【摘要】合唱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學習合唱,能培養與人合唱的音樂技巧和團隊合作能力。合唱教學應從小學就引起重視,小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采取多種靈活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歌唱水平,從而提升教學效率,完成教學目標。
【關鍵詞】合唱教學;小學音樂;探索;實踐
優美動聽的音樂不僅能讓人放松心情、舒緩壓力,還能帶給人們美好的聽覺享受,使人心情愉悅,音樂的魅力由此體現。小學音樂教學中,班級合唱教學是常見的音樂教學形式,通過合唱教學,可以提高小學生的音樂素養,培養其藝術方面的興趣,小學生在合唱中學會了與他人配合、協作,形成集體意識,從而變得大方開朗,對其人格的培養也有積極的作用。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開展合唱教學,提升教學質量是本文要探討的主要內容。
一、對國內外合唱教學的分析
合唱表現出來的合作精神是一個民族最重要的精神,它可以培養人們相互團結、彼此信任的意識,使人們擁有認真負責、堅定執著、積極陽光的品行,更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對生活心存感激,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以替代的重要形式。這也是當下各個發達國家重視合唱的重要原因。
1.我國合唱教學分析
我國的班級合唱推廣活動自2013年起進行了全國性的推廣,我國小學音樂教學中,每周有2個課時的音樂課,學校配備有專職的音樂教師,這個階段是培養學生對音樂感受能力的黃金時刻。但關系到合唱教學方面的內容,在小學音樂教材中占比低,班級合唱教學在我國小學音樂教學中未能得到很好的開展,甚至部分學校還未實施合唱教學,音樂教學質量受到了直接影響。有些學校即使開展了合唱教學,但由于部分教師自身對合唱教學的意識就比較淡薄,無法給學生帶來合唱的美好體驗,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因而,小學音樂教師在進行班級合唱教學的過程中,應積極探索如何創新教學方法來提高全班學生的合唱能力。
2.國外合唱教學分析
每個國家的合唱文化都有各自的特色。日本的合唱水平近代發展飛快,合唱團是每個城市老百姓喜愛的活動。二戰過后,日本非常重視教育,包括藝術教育,他們派出大量留學生去歐洲學聲樂,同時高薪聘請國外的歌唱家來日本教學。自上世紀70年代起,日本在全國開展從小學到大學的合唱教學活動,還在市民中間建立合唱團,日本的音樂教學從民歌演唱到世界名曲均有涉足,歷經幾十年,大有成效。
西方人認為,合唱是凈化人類心靈最好的方式。在文化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合唱藝術空前發展起來,它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文化是否發達的標準,也是衡量國民素質高低的標準,合唱可以讓每個人都真正地參與進來。美國人注重早期的音樂教育,培養學生音樂能力,讓音樂教學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加之正確的合唱訓練方法,使合唱在美國享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美國有四分之一的公民直接或間接參與合唱團活動。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柯達伊說:“有什么東西比合唱更能表明社會的團結嗎?”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合唱不但具有藝術功能,而且也具有培養人協作精神的功能,合唱的功能是任何單聲部音樂都無法替代的。
二、小學音樂課堂中合唱教學的現狀
1.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音樂教學要想提升課堂效率,需要學生投入熱情,然而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由于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易長時間集中,長時間的排練小學生堅持不住,容易厭倦,造成學習興趣不高。
2.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教師教學方法單一沒有新意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之一。合唱表演需要學生配合默契、對音節、音高準確把握,但教師教學實踐中往往采取一到切的方式,致使學生在演唱中濫竽充數,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學生沒有掌握到合唱技巧。合唱表演需要一定的技巧,合唱團中沒有“我”只有“我們”,如四個聲部一起演唱,每個聲部的音高不同,不同音高在一起演唱,只要一個聲部音不準,和聲就會刺耳。小學生由于音樂基礎薄弱,掌握多聲部技巧對他們而言有一定難度,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多練習,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
三、小學音樂課堂中合唱教學的有效策略
1.激發學習興趣,推動合唱開展。小學生由于年齡小的原因,對音樂的欣賞、理解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無法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教學實踐中,小學音樂教師應利用小學生愛模仿的心理來激發其學習的興趣,找到學生的興趣點,經常播放合唱的樂曲和經典音樂作品,也可以播放合唱團演唱的視頻,讓學生多接受音樂的熏陶,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認知,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獨特的魅力,進而產生模仿的心理,此時教師可加以指導,讓其進行演練。
2.完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音樂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地方在于非常注重氛圍的渲染。小學音樂教師可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將課堂教學與課后學習結合起來,課堂上進行合唱技巧的練習,播放旋律動聽、特色鮮明的音樂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放松身心,積極參與到合唱訓練中來。而對學生覺得枯燥單調的發聲訓練、二聲部訓練等練習,可進行分組,采取小組合唱、男女合唱的方式在課后加以練習。同時,還要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如合唱比賽、歌伴舞、男女聲二重唱等,調動學生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強化學生的合唱水平。
如演唱“檳榔樹下揺網床”這首歌時,剛開始“唔唔……”男女聲合唱聲音輕柔,但不能因為弱而虛,氣口必須統一,也就是說,換氣的時候大家都要統一。主旋律女聲輕柔甜美,男生加入合唱的時候盡量聽著女生的聲音,過渡自然。作為指揮,在男生進來之前,指揮手勢要拉起來,動作加力道,減少棱角,把聲音拖住,以期達到和諧統一。
3.注重演唱技巧,有效指導合唱。合唱活動是一個與人相處與人交流的過程,在集體中“和諧”與“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學生之間、學生與指揮之間、各聲部之間,合作無處不在,和諧是成功的保證。練習時,首先強調聲部間的傾聽,每個學生不僅要聽左右兩邊成員的聲音,還要聽到其他聲部的聲音,要學會“根據別人的音高來唱自己的音高”,長此以往,自己演唱的音就不會被其他聲部拉過去。這些演唱技巧,需要音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多指導,學生多練習,以便掌握其中的技巧和方法。
4.創新課堂教學,提升音樂素養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多媒體教學廣泛應用于教學領域中,小學音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加深對學生的感官刺激,通過色彩豐富的圖片、旋律優美的歌曲、婉轉悅耳的器樂,讓教學活動變得精彩紛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強化他們的理解和記憶。同時,教師也要不斷提升自身教學水平,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和創新,摸索出一套適合小學生年齡段的合唱教學方法。
總之,合唱是一種意識,合唱是一種精神,合唱更是一種哲學思辨,“和而不同”的理念,是既有個性又有共性的對立統一關系;是在合唱的和諧精神中達到一個更豐富更多元的藝術境地。合唱需要演唱的全體成員相互配合,契合度高,小學生練習時不易把握,極易喪失信心,致使教學效果不理想。小學音樂教師要富有耐心,充分加以引導,激發學生的合唱興趣,提升合唱教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妍.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探究與實踐研究[J].北方音樂,2019,(02):204.
[2]陳果.探究小學音樂教學中合唱教學創新方法[J].北方音樂,2018,(18):204.
[3]孫貴霞.淺析小學音樂課堂中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中華少年,2018,(1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