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小裙
〔關鍵詞〕原生家庭;成長;教養方式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0)25-0078-02
年前,有一部聚焦心理治療的電視劇《愛上你治愈我》在熱播。作為心理學愛好者,在追劇的同時,我開始思考劇中人物的“缺愛”現象與他們所面臨的心理問題之間的聯系。這也給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帶來了一些啟發。
一、關于“缺愛”
(一)情感虐待型的缺愛
19歲的楊飛是個學生,因為有暴力傾向的問題被送進醫院。在與咨詢師的溝通中,我們了解到他成長的環境。他的父親以暴力主宰著他的生活。鋼琴是他父親喜歡的,興趣班是他父親給報的。他沒有說不的權利。于是,當他不肯參加鋼琴考試,當他整天窩在家里打游戲,他就遭到了父親的暴打。父親不允許他質疑自己的權威。楊飛被鎖在地下室,像犯人一樣;楊飛被送進戒網癮中心,很絕望。父親的長期虐打,使得他很容易產生自我否定,很容易對他人心生敵意。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他甚至開始質疑自己的人生:“我出現在這個世上,是不是就是個錯誤?”
這是一個缺愛的孩子,在一個專制的父親面前,他的想法不被尊重。他對被控制的生活充滿了憤怒與怨恨。這是一種情感虐待型的缺愛。結果,他有了心理問題。
(二)情感忽視型的缺愛
三十多歲的王玲瓏是別人眼中的“瘋子”。然而,人們想不到的是,她曾是共享單車的CEO,而后公司破產,人去屋空。她無法接受創業的失敗,在病床上,不依不饒:我的公司好著呢。她的媽媽則破口大罵,在她眼里,女兒今天的一切是咎由自取。
在咨詢師的陪伴下,故事回到了她的童年。我們看到小學生時代的王玲瓏,沒有周末,只有輔導班和興趣班。在學業上,只有100分才能得到媽媽的肯定。即使83分的第一名,在媽媽眼中也是不被認可的,甚至遭到了一頓狠揍。這種不被認可的童年,是缺愛的童年,它造就了王玲瓏一生的追求——媽媽的認可。于是,成年后,她努力創業。當無數投資人爭先恐后投資她的項目,她立刻驕傲地向媽媽宣告。然而,卻遭到媽媽的諷刺:你這樣的好日子不會長久的。媽媽的不認可讓她陷入了極度的痛苦。她說,無論多么努力都看不到媽媽的一點點贊賞。當她發現成功的終點沒有期待和向往的認可和愛在等著自己,就陷入了極度的恐懼。她在醫院里的那個噩夢,充斥著否定的聲音。那些聲音先是來自媽媽,接著來自陌生人,實質上,這些都是來自她的內心。她說“我就是個沒有用的人。”
不被認可的孩子是缺愛的孩子。他們沒有自信,無法接納真實的自己。由于缺乏安全感,他們長期處于不安的焦慮狀態。童年的經歷給王玲瓏這樣的信念:只有成功才是值得被愛的。她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其實是對媽媽的認可的執著追求,是對愛的追求。這是一種情感忽視性的缺愛。結果,王玲瓏得了躁郁癥。
二、關于“愛的治愈”
劇中還有一個缺愛的人物——侯俊銘。他從小對媽媽言聽計從,從不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求職過程中,當用人單位給他打來面試的電話時,他的回復中句句不離“我媽說了……”“我得跟我媽媽商量”,導致用人單位直接掛了電話。他是一個沒有自主的孩子,是一個被媽媽安排的孩子。他甚至連交朋友都受到媽媽的質疑和干涉。作為一個成年人,他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他想離開媽媽的控制,卻不知自己可以做什么。他沒有心理力量去獨自成長和生活,只能在媽媽的手心一次次掙扎。當他與媽媽發生沖突時,他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去應對,所以選擇了逃避,選擇了緘默。
幸運的是,他遇見了心儀的女孩景然和心理咨詢師孫樹。盡管一開始,為了心儀的女孩,他接受了媽媽的安排,進了醫院上班,工作萬般不順。但是,在女孩景然和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下,他主動搬了家,辭了工作,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游戲設計工作。他開始有了心理力量去向媽媽說出自己的不滿和看法。當他終于面對媽媽說出:“你根本不懂我”時,我們可以看到他內心努力成長的力量。是他生命中遇到的重要他人——景然的支持和無條件的愛給予了他成長的力量。
楊飛,沒有尊重,沒有愛;王玲瓏,沒有認可,沒有愛;侯俊銘,只有控制,不是愛。缺愛心理對人一生的影響是彌散性的。它會導致人認知上的偏執和極端。缺愛的人,容易在面對問題時,缺乏心理能量,造成創傷。缺愛的人,在面對現實的挫折時,會懷疑自己一無是處,從而陷入抑郁。
心理學家曾奇峰老師認為:即使是受到了心理創傷,早年經歷有愛的,能夠較快恢復,而早年經歷不健康的,可能一直無法恢復。
在這部電視劇里,楊飛是不幸的。即使他生病如此,他的父親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真正的問題。他的父親承襲了上一代的教育模式:暴力。因為他是這樣被養育長大的,他沒有意識到這是個問題。王玲瓏也是不幸的。她無法得到媽媽的認可,卻潛意識里又承襲了媽媽的價值觀:職場不相信眼淚。而侯俊銘是幸運的。他也是一個缺愛的孩子。但是,在重要的社會支持下,在重要他人的鼓勵下,他最終跨越了成長的障礙。而他的媽媽也最終放開了控制的雙手。
一個人的成長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種聯系可能會影響人的一生。然而,我們不能把原生家庭的問題作為自己不肯成長、不肯改變的借口。就像劇中的侯俊銘,一個人帶著原生家庭的問題,仍然可以擁抱原生家庭,甚至與原生家庭中的父母一起成長。
愛是理解和尊重,是無條件的接納,是適時的放手。愛有治愈的力量。原生家庭的愛,是孩子成長的力量源泉。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宜山高級中學,溫州,325803)
編輯/衛 虹 終校/張國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