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祥東



【摘 要】:目的:對比莫西沙星與左氧氟沙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選取60例,隨機分2組:一組采用莫西沙星治療,納入莫西沙星組(30例);一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療,納入左氧氟沙星組(30例);觀察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的SF-36評分、不良反應。結果:兩組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顯示莫西沙星組明顯比左氧氟沙星組高(P<0.05)。治療前兩組的SF-36評分比較顯示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SF-36評分比較顯示莫西沙星組明顯比左氧氟沙星組高(P<0.05)。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顯示莫西沙星組明顯比左氧氟沙星組低(P<0.05)。結論:莫西沙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比左氧氟沙星好、不良反應少。
【關鍵詞】: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對比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和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趨勢[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治療周期長、復發率高等特征,藥物選擇的合理性與否是影響療效及預后好壞的關鍵。莫西沙星與左氧氟沙星均是臨床常用藥物,本文為對比莫西沙星與左氧氟沙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現在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選取60例,詳情報道見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9年1月-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肺膿腫患者中選取60例,納入標準為: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關診斷標準;②無相關藥物禁忌癥;③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標準為:①具有精神系統疾病或認知障礙者;②合并肝腎功能異常、心力衰竭及其他重要臟器疾病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④臨床資料不全者。隨機分2組:莫西沙星組(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在52-76歲之間,平均年齡(61.75±5.72)歲;左氧氟沙星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在53-75歲之間,平均年齡(62.52±6.34)歲;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顯示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莫西沙星治療
取400mg莫西沙星注射液(南京優科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0039)+250ml生理鹽水行靜脈滴注,1次/d,連續使用7d。
1.2.2 左氧氟沙星治療
取0.4g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福安藥業集團寧波天衡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509)+250ml葡萄糖溶液行靜脈滴注,1次/d,連續使用7d。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的SF-36評分、不良反應。
1.4 療效評價
顯效:臨床癥狀完全或基本消失,痰涂片檢查示病原菌完全清除;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痰涂片檢查示病原菌基本清除;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或癥狀加重。
1.5 統計學分析
數據分析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分別用率、表示計數、計量資料,采取X2、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兩組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顯示莫西沙星組明顯比左氧氟沙星組高(P<0.05)。詳見表1。
2.2 治療前后的SF-36評分
治療前兩組的SF-36評分比較顯示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SF-36評分比較顯示莫西沙星組明顯比左氧氟沙星組高(P<0.05)。詳見表2。
2.3 不良反應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顯示莫西沙星組明顯比左氧氟沙星組低(P<0.05)。詳見表3。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是呼吸系統常見疾病之一,該病的發生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生活習慣因素等均有關。慢性阻塞性肺疾的主要癥狀是不完全可逆性的氣流限制。該病發病后,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和治療,則極有可能引起肺氣腫、呼吸衰竭等并發癥,從而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目前,臨床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主要是采用藥物治療方法,莫西沙星為8-甲氧基氟喹諾酮類抗菌藥,具有較高的抗菌活性,給藥后可有效干擾Ⅱ、Ⅳ拓撲異構酶,控制DNA復制、修復及轉錄的關鍵酶,從而起到明顯的抑菌作用,同時還不易對機體造成損傷[2]。左氧氟沙星是喹諾酮類藥物中的一種,屬于廣譜抗菌藥,具有較強的抗菌作用。但相較而言,左氧氟沙星的需給藥劑量更大,因此不良反應更多,而若減少劑量則會降低療效,所以綜合療效不如莫西沙星。
綜上并根據本文研究結果,可以得出結論:莫西沙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比左氧氟沙星好、不良反應少。
參考文獻
梅少奇.用莫西沙星與左氧氟沙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對比[J].當代醫藥論叢,2020,18(04):157-158.
蘇偉.莫西沙星與左氧氟沙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臨床效果[J].醫療裝備,2019,32(1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