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梅
摘要:班主任一直是班級里的核心人物,班主任不僅要照顧學生的學習,還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學生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開始階段,學生的一切都是從白紙開始的,教師要采取合適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式是一種常用而且非常有效的一種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學語文班主任實施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班主任;滲透式;心理健康
前言
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與生活的過程中能夠表現出一種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狀態。具備良好心理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具有積極的生命活力以及良好的生活狀態,為社會的發展積極地貢獻力量。小學生階段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外界環境也會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班主任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承擔了非常重要的責任與義務。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僅僅采用灌輸式的教育方式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地利用滲透式的心理教育健康方式,讓小學生階段就具備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
一、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含義以及重要性
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在“咨詢式”、“課程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滲透式心理教學的含義主要是指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學校教育的工作中,在正常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小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對小學生以后的個人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滲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相較于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具有重要的優勢。滲透式的教育方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滲透式的教育方式延長了心理教育的時間,能夠克服課程式教學模式中存在的缺陷。其次,滲透式的教育方式讓心理教學更加全面,讓學生的發展也能夠更加全面。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都是比較有限的,滲透式的教學方式也能夠使心理教育更加簡單化。最后,滲透式的心理教育實現了一種自然而然的方式,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也能夠具備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而且滲透式的教育將全面發揮各個教師的作用,也能夠減輕班主任的任務量。
二、小學語文班主任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氛圍
環境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氛圍。教育氛圍的營造僅僅依靠教師本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生的共同配合。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氛圍,班主任要與學生之間建立一個良好的關系。班主任要放下自己教師的架子及時地與學生之間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以及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班主任要讓學生感受到來自班主任的關心與關愛,從而才能夠在班級里營造一個融洽的教育氛圍。其次,班主任可以在班級里展示的地方,放上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讓學生在無形中受到教育。最后,學生在教育中要積極地配合教師的工作,參與到各種教育活動中,從而才能夠不斷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質量。
2.結合語文教學內容進行教學
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融入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在語文的課本中會選擇許多的文章,每個文章都是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學習需求進行編寫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語文教學內容進行教學。例如,在語文課本中會介紹很多比較優秀的人物,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到語文知識,還能夠讓學生學習到優秀的品德素質。教師要注重挖掘語文教材背后的內容,讓學生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中能夠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語文內容中包含豐富的心理教育的內容,教師一定要及時地教授給學生,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就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具備良好的心理健康。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借助實際生活中的榜樣進行教學。現在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能夠非常容易地獲取到各種信息。教師可以選取生活中非常優秀的榜樣讓學生進行學習,從而促進學生具備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總之,語文既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素材,也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素材。
3.開展各種心理教育主題班會
雖然滲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滲透到各種教學中,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積極地開展各種實踐活動來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是班主任常采用的一種方式。班主任在班會期間設計多種活動形式,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又能夠加強學生對心理教育知識的學習。在主題班會中班主任要鼓勵學生進行積極地發言,從而教師才能夠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內心。總之,灌輸式地教育方式非常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親身地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從而才能夠影響到自身的心理發展。主題班會不僅是進行心理教育,而且,也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契機。教師要引導學生去說出自己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自己的心理狀態,從而教師才能夠幫助學生提出更加合理的意見,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4.采用家校聯合的教育方式
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班主任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家長的共同配合。而且,家長往往是最了解學生的人,家長能夠及時地了解到學生的心理發展。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家長都認為教育是學校里的事情,對學生的教育不管不顧。因此,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要及時地與學生之間進行溝通交流,從而才能夠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家長也要及時地與教師了解學生在學校里的表現情況,對學生盡心及時地呵護與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需要家長與教師的共同指引,讓學生在成長的路上少走彎路。家校聯合教育的方式更能夠體現滲透式教育的含義,將心理教育滲透到學生成長的每個角落中。
總結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較于學生知識的學習更加重要,班主任在教學中要同時重視學生的心理教育與知識教育。而且,班主任在教學中要充分地發揮語文教學的優勢,將心理健康教育與語文教學融合在一起。班主任也要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與家長進行及時地溝通,才會對學生的心理更加了解,讓學生能夠具備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總之,當學生具備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時,也能夠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會. 論小學語文班主任實施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C]// 2018.
[2]祝賀. 小學班主任實施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 小說月刊月刊(11):272-273.
[3]李一鳴. 小學班主任實施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 中國校外教育, 2016(s2).
[4]蔡艷. 小學班主任實施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 新課程導學(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