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吉才仁
摘 ?要:課堂教學效率低下一直是小學教學中存在的一個普遍性的問題,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小學語文學科。在素質教育下,對課堂教學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圍繞著如何構建小學語文有效課堂,廣大小學語文一線教師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實踐驗證。筆者任小學語文教師多年,以下僅歸納幾點自己的研究所得,還望能有所借鑒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教學
在新課改及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的課堂也在發生著改變,教學的重點不再只是單純的知識教學,而是向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方面側重。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黃金時期,也是學生構建自身知識體系和語言體系的起始階段,相對零散的知識教學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發展。如何通過知識教學實現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是擺在小學語文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因此,本文筆者就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淺談一下小學階段語文的有效教學策略。
一、設計閱讀導語,激發學生興趣
良好的課堂導入,能吸引小學生迅速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所以,教師應該結合語文知識,設計精彩的課堂導入。在閱讀教學中,通過設置閱讀導語,以足夠出彩的教學語言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內容時,筆者用這樣一段話導入了新課:“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和人民在近代經歷了一段屈辱的歷史,列強如虎狼一般行進在我國的土地上,而作為這片土地的主人的我們只能做一只‘沉默的羔羊。但是無數仁人志士前仆后繼,周恩來在年少時就立志要振興中華,為中華的崛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么深深刺痛了周總理的心,使他發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壯志。”這段話通過筆者充滿感情的娓娓道出,使學生有了繼續學習新知識的興趣與熱情,如此,他們的注意力就會全部集中到語文課堂中來,這對于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有非常大的幫助。
二、巧借信息技術,有效教學引導
現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它已經被全面運用到了教學領域。借助信息技術教學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以往呆板單一的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同時它還能幫助教師解決很多言語教學上的缺陷,能利用豐富的視頻和音頻減輕教學的壓力。因此,在今后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合理地借助信息技術,為各個層次的學生提供服務,進而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
例如,在教學《海上日出》內容時,作為一篇單純的描寫景物的文章,需要學生通過作者文字的描述在自己的頭腦里構建圖景。但是作為小學生,他們對于大自然的景色的關注是非常少的,有誰會大早起去欣賞日出?想必是不會的。他們對于帶有情節的故事更有興趣,而對于寫景的文章大多無感。為了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筆者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多幅美麗的日出的場景。問他們:“你們覺得這樣的日出美不美?”學生都表示很美。接著,筆者又問:“你們見過海上的日出嗎?”學生都表示沒有。筆者接著給學生展示了一幅海上日出的圖片,學生都被美麗的日出所震撼了。最后筆者說:“本文描寫的就是海上的日出,讓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么把這樣美麗的景色付諸于筆端的吧!”這樣一來,在多媒體以及筆者的引導下,成功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他們都興致勃勃地投入到了課文的閱讀當中。
三、創設閱讀情景,培養閱讀氛圍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教師需要針對閱讀環境下手,規避所有不利因素的影響,盡可能為學生培養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教師要保持教室相對安靜,出現的聲音只能是閱讀的聲音,讓學生可以在閱讀學習中感受到良好的閱讀環境帶來的幫助。其次,情境教學設計的出發點應是教師教學的內容。情境教學的設計不能脫離教師的教學內容,要將教學情境和教學內容時刻緊扣,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不偏離教學目標。只有如此,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才能有效避免教學情境脫離實際的問題,進而最大程度地保證教師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觸摸春天》內容時,由于文章的內容相對較多,學生需要一個相對專注的狀態去熟悉和閱讀課文內容。尤其是陌生的一些字詞,當學生在熟悉課文之后,筆者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多媒體播放《杜鵑圓舞曲》,然后充滿感情地為學生朗讀了課文,將學生帶入文中盲人女孩的角色。通過這樣的方法,豐富了學生對文本情感的感知。在接下來的自主閱讀中,學生更能夠實現和文本的直接對話。
總而言之,語文學習是一個不斷實踐、長期積累的過程,小學語文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和改進既有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成長特點以及教材內容執行“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思想,以貫穿教學主線為根本,以學習精髓內容為目標,以優化教學結構為支撐,強調教學的藝術性和情感性,從而形成小學語文有效化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王興明.淺談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7(30):103-104.
[2]趙洪陶.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思路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