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獻
摘 ?要:在生物教學中恰當地引入中小學語文教材經典范文有益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學知識。通過經典范文創設情境引入新課,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其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同時,借助經典范文能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和人格品德教育,提高學生道德修養。
關鍵詞:經典范文;生物教學;應用
中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用了中國文學史上一些經典范文,其中蘊藏著大量的生物學知識,在生物教學中恰當地穿插與生物學有關的經典范文,將有益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范文中所揭示的生物學知識與原理,從而有效地促進高中生物教學水平的提升。下面就此談一點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通過經典范文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在進入新課過程時,若一味地平鋪直敘,必然很難喚起學生的注意,就更別提激發學習興趣了。結合學科特點,若能恰當地融入語文課文中的經典范文,能創設優美情境,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學習選修一《果酒與果醋的制作》這一課題時,以唐朝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引入,學生瞬間進入葡萄美酒、優美的琵琶旋律的意境中,接著老師說:”同學們,讓我們在優美的旋律中,暢飲著葡萄美酒,一同進入《果酒與果醋的制作》學習?!边@樣引入新課,不但學生感到趣味盎然,更激發了他們制作葡萄酒的熱情。在學習《細胞的能量通貨——ATP》時,先讓學生欣賞杜牧的“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恰保缓罄蠋熞觯骸白屛覀冎販靥拼娙硕拍吝@情境交融的詩句,想象夜空中與星光媲美的點點流螢。同學們或許對神奇的螢光無所了解,很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吧!”從而在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中引入新課。
二、巧析經典范文加強對重點知識的理解
老師在講述某些重點知識時,恰當地引入學生學過的經典范文,對促進學生理解重點知識起到事半功倍效果。如在講述群落“種間關系”時,引入陶淵明的《歸田園居》:“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形象地描述了農田生態系統中雜草與農作物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思考雜草與農作物之間的關系屬于種間競爭。在學習《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這一內容時,在講述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的判定時,引入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詩中描述了古原上的青草一叢接著一叢,無情的野火燒也燒不盡,溫暖的春風一來,又恢復了往日的繁茂。通過《草》,學生體會到了生態系統遭到破壞以后,具有恢復原狀的能力,從而促進了學生對恢復力穩定性的認識與理解。
三、借助經典范文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
當今時代由于工業的快速發展,生態環境的破壞越來越嚴重,嚴重地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勢在必行。在學習“關注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內容時,引入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币龑W生感受春風細雨、鳥鳴雀噪、香甜好睡的生命活力。從而在學生的心目中形成了人、生物與環境的和諧統一之美,增強了學生的生態意識和環保意識,激發學生為建設一個美好生態環境而努力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接著再引用白居易的《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知不憶江南?”再引導學生想象:清晨的太陽,把江邊的鮮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好一幅人間美景。學生在發出由衷感嘆的同時,心底自然也會升起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意識。
四、巧用經典范文對學生進行人格品德教育
課堂不僅是傳授知識的殿堂,更是人格養成的圣殿,如果教學過程不能成為學生道德和人格發展過程,便是最大的失敗。在生物教學過程中適時引用語文課文中的經典范文對學生進行人格與品德教育,可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如在講述生物進化理論時,引入北宋心理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引導學生感受蓮花身處污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教育學生養成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今后走出學校踏入社會要有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做一個品德高尚的有用之人。在講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時,引入西漢劉向的《后漢書》:“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引導學生明白和品行優良的人交往,就好像進入了擺滿芳香的蘭花的房間,久而久之聞不到蘭花的香味了,這是因為自己和香味融為一體了;和品行不好的人交往,就像進入了放滿臭咸魚的倉庫,久而久之就聞不到咸魚的臭味了,這也是因為你與臭味融為一體了。借此教育學生結交朋友要仔細選擇,多與品行好、有道德修養的人接觸并相處,這會從其身上獲取正能量,做一個受人尊重,有道德修養的人。
總之,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認真挖掘和整理語文課本中的資源并在生物教學中恰當應用,可以使教學內容活潑,拉近不同學科的距離,引起學生的回憶、共鳴,有利于激發興趣,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學,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境界。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2017版).
[2]人教版中小學語文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