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哲平
摘 ?要:實驗是物理課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關系著學生自身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與發展,而且也可直接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實踐創新能力,還可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繼承科學精神,使其利用物理所學去解決現實問題。因此,初中物理教師便要積極組織探究式實驗活動,為發展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做準備。本文將從創設實驗情境,營造良好實驗環境;組織小組合作,順利實現實驗探究;總結實驗得失,歸納探究教學經驗三個角度來分析初中物理教師應該如何組織探究式實驗教學活動。
關鍵詞:初中物理;探究式實驗;組織程序
一直以來,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普遍存在課時數量不足、教學形式單一,且以驗證性實驗為中心的教學問題,雖然學生可以及時參與實驗操作活動,但是卻難以形成良好的科學思維,原因是每一輪實驗活動都是為了證明物理結論,而這就不利于發散學生的物理思維意識,難以真正改善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但是,探究式實驗活動則不同,它以學生的自主發現、自主操作為中心,每一輪實驗結論都是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的,讓學生自主建構物理知識。因此,初中物理教師要積極組織探究式實驗活動,以便綜合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
一、創設實驗情境,營造良好實驗環境
實驗情境是為了在實驗課上呈現帶有情感色彩的實驗環境,由此啟發學生,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可行的實驗探究方案服務的,有效的實驗情境可切實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自覺參與實驗探究活動。因此,初中物理教師要全面整合現有教學條件,科學創設實驗情境,及時激發出學生的探究意識,讓學生積極思考探究式實驗活動的執行方案。
就如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一課教學中,筆者就準備了一個平面鏡,通過尋找光線與反射點去形成一個個小光點,由此創設了實驗情境。本班學生有時候會發現在背光的時候會被一些刺激的光線晃眼,所以當筆者在實驗課上展現了這一現象時,本班學生都感到十分驚訝,也開始認真思考發生光的反射現象的必要條件。如此,則可順利引導學生進入物理思維狀態,使其積極分析光的反射規律,并且會自主利用實驗設備去展現光的反射現象,由此總結實驗結論,及時內化物理概念。如此,則可切實優化學生的物理思維狀態,切實提高實驗課的教學效率。
二、組織小組合作,順利實現實驗探究
初中生的人生閱歷不足、科學思維單一、探究能力不足是不爭的事實,很難獨立完成一些操作繁瑣、程序復雜的實驗探究任務。對此,初中物理教師則要積極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活動,讓學生以學習共同體的形式去展開實驗探究活動,讓學生多思考、多交流、多合作,由此降低實驗探究難度,引導學生以合理分工的方式順利落實探究任務,以便及時優化學生的物理探究經驗。
就如在“透鏡凸透鏡成像規律”一課教學中,為了切實優化學生的物理觀念,使其形成完善的科學思維結構,筆者就及時組織了實驗探究活動,并將本班學生分到6人小組內,使其積極合作討論,分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為此,本班學生則可在分組實驗活動中展現學科智慧,每個小組都能按照教材的插圖、實驗解說去安裝實驗設備,觀察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在此過程中,有的小組發現凸透鏡所成的像是虛像,按照自己的生活經驗調整了物距。對此,筆者就提示學生要測量物距、像距的距離長度,認真記錄數據,由此則可全面分析凸透鏡成像的一般規律。在筆者的提示下,各小組都進行了實驗探究與數據記錄,通過分工合作全面總結出了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還設計了實驗表格,呈現了探究結論。
三、總結實驗得失,歸納探究教學經驗
探究式物理實驗是以學生為中心的,由學生自主設計、執行,且每一個實驗結論都應該是學生根據實驗現象歸納得出的。因此,初中物理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歸納探究式實驗的得失情況,促使學生積極總結探究經驗,由此優化學生的探究思維,逐步提升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讓學生能夠觸類旁通,使其有效完成其他的實驗探究任務。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教學活動中,待各小組普遍完成探究任務之后,筆者就組織了實驗總結活動,讓學生回顧小組探究活動的操作程序、實現條件。為此,各小組則可通過討論總結制作思維導圖,以“凸透鏡成像規律”為主題詞,分設二級主題,寫下具體的操作步驟、實驗現象與相關結論,進一步深化實驗記憶,同時也要據此反思實驗探究的不足,比如操作不規范問題、數據不準確問題等等,歸納經驗,在下一輪實驗探究活動中合理規避不良行為。
總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組織探究式實驗活動的關鍵點在于學生的自主思考、實驗創新活動,應該切實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確保學生可以真正實現有效成長。因此,初中物理教師要圍繞實驗教學任務去創設探究情境,也要積極組織小組討論活動,引導學生歸納、反思探究經驗,圍繞學情去調整探究式實驗活動的組織程序與實現條件,以便切實優化學生的物理素養。
參考文獻:
[1]劉樂麗.聯系生活實際開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策略探討[J].成才之路,2018(23):58.
[2]吳泊.培養實驗探究能力 發展物理核心素養[J].名師在線,2018(2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