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已經成為我國現代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構成語文教學的核心部分,對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發展更是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閱讀教學水平是十分關鍵的。而群文閱讀作為新型的閱讀教學,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和效率的提升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師應該加強對群文閱讀教學的研究和應用,借助群文閱讀的特點,改善和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綜合素養的發展。本篇文章主要分析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1]。
關鍵詞:群文閱讀;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引言:
在小學教育階段,語文教學是每名學生必須要學習的一門知識,語文教學是提高學生基礎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是小學生積累語言知識、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路徑。為了能夠更好地滿足新時期閱讀教學的實際發展需求,就需要加強對教學方法的創新,即加強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應用。所以教師應該認識到群文閱讀的重要性,并加強對群文閱讀應用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提高群文閱讀教學的應用有效性,進而促進小學生閱讀素養的不斷提升[2]。
一、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
(一)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根據調查發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多數小學生對閱讀都存在缺乏積極性的現狀,顯然這與新課改的實施是不符的。所以更應該探索有效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而群文閱讀的應用,能夠讓小學生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閱讀素材,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這對激發和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是十分有意義的,能夠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氛圍,是促進小學生閱讀水平提升的有效路徑。
(二)擴展小學生的知識面
群文閱讀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讓學生接觸到不同類型的閱讀素材。這實際上就是在不斷的豐富和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指導學生掌握不同文章的閱讀技巧和方法,這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義。
(三)提高學生閱讀速度
現代人每天都要接受大量信息,閱讀速度決定著閱讀質量的高低。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學生要在一節課內完成三到四篇閱讀,這對學生的閱讀速度有著更高的要求。群文閱讀將好幾篇文章放在一起,讓學生比較、分析,提取關鍵信息,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
二、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以作者為主題的群文閱讀
我們知道,不同作者的寫作風格是不一樣的,因此,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工作中,讓學生了解不同作者的文風,從中吸取經驗,有助于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進而提高寫作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作者為主題,有助于學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達手法。《珍珠鳥》這篇散文描繪了一只生活在綠意盎然的鳥籠里的紅嘴小精靈快樂生活的圖景,譜寫了一曲人與動物之間的愛的頌歌。在學習《珍珠鳥》這一課時,我們就可以以文章的作者馮驥才為主題,開展一次群文閱讀活動。首先,讓學生在課前自己找一些馮驥才的文章來進行閱讀,比如《貓婆》《俗世奇人》等,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閱讀收獲,同時思考以下幾個問題:自己閱讀的這篇文章與《珍珠鳥》在寫作手法上有什么相似之處,通過哪些段落和話語可以看出?馮驥才的文章在表達一些情感時會怎樣描寫?可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段落,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馮驥才的寫作風格。在進行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其他同學可作相應補充。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學生能夠比較全面地了解作者的文風,通過舉一反三,有助于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同時,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營造出一種積極探討的教學氛圍。
(二)以手法為主題的群文閱讀
在文章的寫作過程中,對于寫作手法的運用可以說是無處不在,不同的寫作手法所起到的功能性也有所不同。而小學階段的學生正需要學會這些寫作手法的作用并進行運用。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運用群文閱讀這一教學方法,開展以寫作手法為主題的群文閱讀活動,以幫助學生快速有效地學習寫作手法的應用。例如:在學習《夾竹桃》這一課時,我們可以從作者的寫作手法來進行分析,以擬人這一寫作手法為主題來進行群文閱讀的開展。首先,我們讓學生將課文中運用到擬人的段落和句子標出來,并說一說這些擬人描寫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然后讓學生在課下尋找一些含有擬人寫作手法的文章,比如《昆蟲記》等來進行閱讀,并在課堂上進行分享,說一說擬人手法的作用。然后與文章中所用的擬人手法進行對比,說一說兩者運用了同一寫作手法,分別起到了什么作用,對于這一寫作手法自己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等。最后,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的收獲。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寫作手法在文章中的不同作用,并學會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寫作和閱讀分析中,從而提高學生的文章閱讀能力。
(三)以故事內容為主題的群文閱讀
在運用群文閱讀中,以故事內容為主題做一個群文閱讀活動,以此來對學生的內容理解和寫作進行針對性的培養。
比如:在學習《草船借箭》這一課時.我們可以 “三國故事”為主題,進行群文閱讀的開展。首先,通過教材引導學生對三國故事產生好奇心,可以讓學生探究以下幾個問題:“諸葛亮和周瑜不是同一個陣營的將領,為什么要一起抵抗曹操?”“為什么諸葛亮要聽周瑜的指揮?”“周瑜和諸葛亮在草船借箭之前和之后分別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然后讓學生尋找資料,為大家演講。在調動起來學生對故事的好奇心和積極性之后,再讓學生去搜集閱讀關于《三國演義》的其他故事,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分享講說。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意識到故事對于文章的重要性,在學生以后的閱讀和寫作中能夠借由故事來提高閱讀興趣和寫作技能。
三、結語
總之,小學的語文教學是學生以后學習和生活的基礎,作為任課教師,應該明白自身的責任和義務,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群文閱讀這一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3]。
參考文獻:
[1]郭燕,陳愛斌,彭亞.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作文教學研究,2016,000(005):P.1022-1022.
[2]劉敏,蘇軍.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教育研究(教育學術),2017,000(001):253-254.
[3]李久平.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概述[J].語文課內外,2019,000(021):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