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丹鳳
摘?要:走上教育崗位的第二年,接手了全校老師“聞風喪膽”的機電班,純男生。在大多數人眼里,中職生基本都是“壞學生”,但是我堅信他們本性不壞,只要引導好,肯定能學有所成。本文從“成為學生該有的樣子”和“學會正確關愛,營造溫馨班級”兩個大方面分享如何落實立德樹人,引領學生成長。
關鍵詞:機電班;中職生;班集體;管理;德育教育
一、成為學生該有的樣子
(一)新生可塑造性強
開學第一天班會課,我就強調:“來到中職,大家都是一張白紙,無論你以前成績如何,我都不管,我看到的只有現在的你和未來三年的你,這張白紙三年后繪制成一幅怎樣的藍圖,全把握在自己手中,當然,老師也會幫助和引導你把這張白紙繪制好。”雖然他們大多數都被定義了“壞學生”的標簽,但是我卻不了解他們的過往,他們愿意樹立全新良好的形象。
(二)利用表揚這一工具
新學期初,為管理這個班級花了很多時間精力,尤其是在后進生轉化方面。有幾個個紀律表現很差的學生,總是我行我素,經多次提醒效果不太明顯。于是,我另辟新徑,當學生犯錯時,我減少了當眾批評,善于抓住典型案例進行全班教育。采用“打一巴掌,給一口糖”的模式,表揚他們做得好的地方,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慢慢地,班級里的那幾個“刺頭”愿意服從管理,開始信賴我信服我。那些不學習的同學,在表揚中也決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一改初中時期不學習的壞習慣。經過不斷的表揚,大多數學生喜歡上校園學習生活,每天有激情有活力。
(三)周記對話,了解你我
在開學初,每周一篇周記,記錄學習生活。每一篇周記我都認真寫評語,利用評語與學生對話。通過周記這種形式去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在校生活、家庭生活、內心想法。逐漸地他們喜歡上寫周記,因為他們喜歡和我在周記中聊天,喜歡得到我的點評、認可和鼓勵。在周記中我發現他們真是一群善良重感情的男孩子,內心是如此的單純,完全沒有“壞學生”的脾性。“痞子”氣息慢慢退去,成為學生該有的模樣。
二、學會正確關愛,營造溫馨班級
(一)待進生:多鼓勵,少批評
對待進生耐心教育,但不能將就。這些學生從來不缺批評,在長期的批評中,只會讓他們認定自己是一個“壞學生”從而自甘墮落。因此在班級管理中,多鼓勵少批評他們,讓他們體驗集體的溫暖和同學間的友誼,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安排這些待進生參與班級管理,讓他們在管理中克服本身不良的行為習慣,感受班干部的不易,從而服從管理。
具體案例:彭同學多次不服從管理,頂撞老師和值日生,甚至發起群架。與家長聯系,發現該生家庭關系較緊張,初中也有打架的情況。可想可知,該生是在批評聲中長大的,于是,我并沒有去批評該生,而是讓其主動反省自己的行為,待其向我承認錯誤之后,我推心置腹與其聊了他的生活,幫助他緩解親子關系。學生回家后得到了家長久違的表揚,慢慢地開始信任信服我這位老師。在后來的班級管理中,他不再是“刺頭”,還協助我去管理班級,大家看到“大哥”都發聲了,自然就更加地服從管理。
(二)優等生:多嚴待,少溺愛
在中職的班級里,優等生不多,幾乎沒有,那極少的幾個人容易被老師溺愛。優等生的缺點常常輕易被忽視、掩蓋,被諒解、被包庇。但小的缺點也會導致大的不良后果,對這類學生,我絕不寵壞他們,更不將就他們。
具體案例:劉同學,在開學初自薦擔任班長,在一個月的實習期里,能夠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尊重老師,與同學關系良好,具有一定的號召力。特別是在處理突發事情方面,能夠成熟穩重淡定。如在葉同學欺凌羅同學事件中,劉同學第一時間發現情況不對,并及時報告老師,在老師不在場的情況下,時刻關注著羅同學的動態,發現其離開宿舍跑到宿舍八樓樓頂,立刻跟隨羅同學并勸其回宿舍,第一時間保證了同學的安全,隨后,劉同學疏散了圍觀人群,直到班主任和值日老師的到來。事后還一直關注關心羅同學,幫助他走出被欺凌的陰影。在整件事情的處理過程中,劉榕水同學表現出了這個年齡孩子沒有的成熟和淡定,于是,我下定決心讓其當班長。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劉榕水同學也開始犯錯,如遲到,上課玩手機和睡覺等,心想人無完人,犯錯也是可以理解的,便教育了幾句就完事。接下來,我深刻認識到自己錯了,因為他開始小錯不斷,甚至參與了班級的群架,作為班長不僅沒有勸架還參與進去,這件事讓我深刻頓悟,對于所謂的優等生不能寵愛甚至溺愛,而是要更加嚴格的要求。
(三)中等生:多表揚,少忽視
中等生總是一個班中輕易疏忽的群體,既不像優等生那樣自信,也不像落后生那樣輕易自暴自棄。他們是集體的一面鏡子,他們希望老師關注他們,但又畏懼出頭露面。對這類學生我始終如一的尊重、理解、信任。
具體案例:前半學期,都在關注優等生和轉化待進生,突然發現,中等生才是班里的比例最大的,需要在他們身上花點心思。于是,在安排班級工作任務時,有意識的把一些工作交予他們,抓住機會表揚他們。慢慢地,那些不愛講話不愛表現的孩子,也開始熱情起來。
特別是謝同學,一個不顯眼的男孩子,安安靜靜的坐在角落,存在感很低。但是其學習非常勤奮,于是在班上表揚并激勵大家向他學習,謝同學感受到了同學們和老師的認可。慢慢地,不再一人獨來獨往,越來越活潑,對班級的事務也關心起來,自薦擔任衛生監督委員。實踐證明,其勝任此崗位,負責細心地提醒同學搞衛生,還主動幫忙,任勞任怨。中職生其實并不是不愛勞動,他們真的是缺乏主動,需要提醒及督促才能完成。謝同學的這些特質也影響了其他同學,班級衛生狀況好轉。
因此,在班級管理中,那一些常常被忽略的中等生,他們的可塑造性非常強,多關注并給機會鍛煉他們,尊重、信任和肯定是最重要的。
三、總結
開學初幾周,我甚至得了“電話鈴聲恐懼癥”,而到了期中,我的狀態發生了反轉,最明顯的就是周日下午就想回校看到我那班學生。其實根源是學生的轉變,讓一切的付出都有所值。只要加以正確引導,他們定能學有所成,成為社會合格公民,成為一名時代工匠。
參考文獻:
[1]劉靜. 班主任工作總結[J]. 教師,2012
[2]劉劍華. 我的教育故事[J]. 中國教育學刊,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