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霄宇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歷史教學越來越注重對學生主動性的培養。一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局限于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還應注重對學生能力和價值觀培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掌握,對于歷史事件的認識以及家國情懷的生成離不開課堂上的學習過程。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重視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師生的互動性,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互動性教學對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歷史事件的認知以及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初中歷史;師生互動;有效學習;激發興趣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歷史教學越來越注重對學生主動性的培養,歷史課堂教學方式也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一線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重視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師生的互動性,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筆者認為,互動式教學能夠順應新課改關于學生為課堂主體的理念,使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深入式的課堂學習體驗,能夠大大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并且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深化對歷史事件的思考。最重要的是,互動式教學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成為歷史課堂的主人,對于落實歷史核心素養也有一定的現實意義。鑒于此,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對初中歷史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應用進行一番探討,希望能對廣大教師與學生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一、互動式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對于歷史學科而言,歷史知識本身具有枯燥性,知識點繁雜且與實際生活聯系較少。因此學生極易對這門學科產生厭煩情緒,這也是歷史教學中的一大問題。如果在課堂上教師一味地傳達歷史知識,學生“填鴨式”接受知識,那么學生很難真正融入課堂,也根本起不到學習的效果。教師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一定要從提升課堂上的趣味性入手,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使他們的思路和注意力始終集中在教師和教材內容上。并且隨著與教師的互動,學生能夠始終保持一種較為積極而主動的思考狀態,知識才能夠被接受并且不斷的生成,達到教學相長。以保證學生學習的效率。
例如,在學習“抗日戰爭”這一課時,針對這節課的內容,有許多的課外資源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拓展。我會要求學生在課前就進行相關的預習,了解抗日戰爭時期所發生歷史事件,并且通過查閱資料、訪談、實地考察等方式盡可能地搜尋一些相關的素材加以佐證。在課堂之上講到相關的內容時,學生因為準備充分,往往會更加具有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那么這樣再通過課堂互動可以大大地提升學習效率。
二、互動式教學能夠加強歷史知識滲透
就初中歷史而言,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把握是學習歷史的基礎。初中歷史的評價方式也離不開對史實的記憶和背誦。學生一定要對重要的歷史知識有深度把握,在此基礎上才能進一步展開自己的看法和思考。那么如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也是教師需要積極探索的。而互動式的學習方式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實現這一目的。因為單靠學生自己死記硬背往往很容易就遺忘,但是學生如果能參與到課堂情境中去,主動探索和應用知識,則對相關內容往往記憶得十分深刻。
例如,在教授“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時,針對這節課的內容,有許多的影視劇和學生之前所學習過的相關內容,都有了相關的反應。比如學生所了解到的杜甫這位詩人,他的生平經歷就與安史之亂以及唐朝衰亡都聯系十分密切。這時我就會提問學生,了不了解相關的一些詩,比如最經典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都能夠反映出在那個動蕩的時期作者的一些感受。那么這些也從側面反映出來唐朝這個歷史階段所發生的歷史事件,都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于這部分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三、互動式教學能夠激發歷史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歷史學習也是如此。如果學生能夠對歷史學習產生好感和相關的興趣,那么這會在他們心中不斷地迸發出動力和熱情,使得他們甘之如飴地投入到歷史學習的過程中去。這種主動式的學習效果,往往是教師要求下的被動式學習所獲得的學習效果所不能比擬的。而通過師生間的互動,能夠改變歷史課堂的枯燥性,營造一種更加新鮮且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大大地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習的參與度,從而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教授“列寧與十月革命”時,針對這節課的內容,我會要求學生對教材內容展開獨立的預習,并且能夠根據所給出的問題找出相對應的答案。那么在課堂之上進行抽查提問,在此基礎上使他們了解一些相關的素材和課外知識,進行相關的探討和互動,都可以大大地提高歷史課堂的趣味性,從而激發出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
總之,對于初中階段的歷史學習而言,互動式教學十分有效。首先,它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這為高效的課堂學習奠定了基礎。其次,學生融入課堂能夠進一步深化對知識的記憶印象,通過這種更加深刻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習的效率。最重要的是,互動式教學能夠帶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使歷史課堂處于一種不斷生成的過程,對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歷史事件的認知、歷史情感的培養以及主體地位的發揮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鄭梁.淺談初中歷史師生互動教學的策略[J].學周刊,2018(03)
[2]張真.初中歷史“聯想互動復習法”探究[J].江蘇教育研究,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