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目前信息化技術以及現代化手段飛速發展,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學思政課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但在信息化技術的影響下,同時也使得大學思政教育出現了許多問題,各種內部因素以及外界因素的影響,導致大學生在思政課中的獲得感嚴重降低。因此,文章首先對提升大學生思政課獲得感的具體意義加以明確;其次,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影響大學生思政課獲得感的主要問題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政課獲得感提升的具體策略,以求能夠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課程的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大學生思政課;獲得感提升
引言:
在當前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高校的思政教育出現了更多的方向,而教育信息化理念的出現,在為高校思政教育帶來各種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問題,使得大學生在思政課中的獲得感受到了極大影響。同時,思政課獲得感作為評價整體高校思政教育質量的關鍵環節,必須要對其加以重視。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中,能否有效利用教育信息化所帶來的發展機遇,合理使用現代化技術以及信息化手段來提升大學生在思政課程中的獲得感,成為了目前高校思政教育的關鍵所在。
一、提升大學生思政課獲得感的具體意義
將大學生在思政課中的獲得感加以提升,能夠幫助高校有效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目前高校思政教育的現狀中,盡管大多數高校將思政教育作為各種教學的重點所在,但由于思政課程并不屬于專業課程的范疇中,導致思政教育遭到忽視,學生也一直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如果不能對學生進行及時引導,會使得大學生在思政課中的獲得感逐步降低,也會使其自身思想與時代發展脫節。但是,將高校思政課獲得感進行有效提升,會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大幅度激發出來,進一步明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將“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加以實現,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1]。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影響大學生思政課獲得感的主要問題
(一)思政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逐漸落后
在傳統的高校思政教學課堂中,通常都是將教師作為整體課堂的掌控者,讓教師對思政教學節奏進行把控。而在目前信息化時代中,教師自身的主體地位遭到了不斷削弱,而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亦或是一些特殊掌握的內容,都已經逐漸落伍。從根本角度上來看,目前思政教師所掌握的內容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的具體需求,并且不能有效適應國內形式,如果教師自身不具備對于各種新媒體技術以及教學設備的操作能力,就會使得實際教學效果受到嚴重影響。當前的教學內容以及信息內容,都在進行飛速發展,而教師自身的能力如果不能得到提升,自然就會影響到大學生在思政課中的獲得感[2]。
(二)信息化時代中的大量信息影響學生判斷能力
在信息化時代中,每個人都是各種網絡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的主要載體。因此,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對互聯網中的復雜信息進行直接接觸,而這些信息中包含著及其豐富的內容,甚至還會有一些暴力、低俗的不良內容,在混亂的網絡信息中,如果學生自身沒有強大的判斷能力,就會使其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因此,大量的互聯網信息同樣為高校政治教育帶來了挑戰,尤其是一些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學生,更容易受到網絡信息的干擾,進一步將思政教育的獲得感加以限制。
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政課獲得感提升的具體策略
(一)與時俱進,創新教學方法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之下,想要將大學生的思政課獲得感加以提升,就應當積極結合時代發展需求,將傳統的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方法進行改善。信息化時代中,學生對于學習的各種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因此,想要將大學生思政課獲得感加以提升,就應當根據學生具體需求來進行改變。例如,在實際思政教學過程中,首先就應當摒棄傳統教學中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將問題作為主要導向,切實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加以提升,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從而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進一步做到因材施教的目標。其次,還要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將學生的熱情以及積極性進行充分調動,同時,要對學生主題性原則進行堅持,從而有效提升大學生的思政課獲得感。
(二)整合優化,充實思政教學內容
思政教學具體內容,就是教師在開展相關教學時的主要參考,在信息化時代中,由于各種復雜、混亂信息的沖擊,使得高校思政教學難以開展。因此,教師應當將這些信息進行篩選,選擇有用的信息將具體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將思政教學的內容進行有效擴展。而在傳統教學理念中,通常將教材作為主要教學內容,但由于教材中的內容十分有限,使得學生的學習要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而在信息化時代中,靈活使用各種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已經成為了目前的主要趨勢,互聯網作為最大的資源庫,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可以在其中尋找到相應的教學資源。例如,在實際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師應當對網絡中的資料進行整理、篩選,最后再與教材內容進行有效融合,從而使得學生的獲得感得到提升,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將學生選擇資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有效避免,還能夠將思政課程的具體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拓展,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在思政課中的獲得感[3]。
結束語:
教育信息化,作為當前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方向,為整體教育行業提供了更多機遇,同時,也帶來了諸多挑戰。因此,在高校思政課信息化發展的實際過程當中,必須要從容應對信息化技術所帶來的各種機會以及挑戰,通過不斷實踐探索,尋找到符合目前思政教學發展實際的道路。只有采用這種方式,才能夠將高校總體思政課程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加以提升,從而將大學生在思政課中的獲得感切實提升。
參考文獻:
[1]侯典芬.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政課獲得感提升策略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06):63-64.
[2]黃巧蓮.信息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自主學習模式策略[J].青年發展論壇,2018,28(04):78-84.
[3]張鑫,陳士福.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課社會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8(18):137-138.
作者簡介:
史付田(1989年12月——),男,漢族,遼寧朝陽人,文學學士,助教,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創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