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靈

【摘 要】 目的:對新生兒監護室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總結有效的護理風險管理措施。方法:根據入院先后順序將本院收治的160例新生兒分為對照組、研究組各8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分析新生兒監護室危險因素后進行護理風險管理,比較兩組新生兒不良事件發生率及家長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研究組新生兒不良事件發生率(2.50%)明顯低于對照組(13.75%)(P<0.05);研究組家長護理滿意度(96.25%)明顯高于對照組(82.50%)(P<0.05)。結論:新生兒監護室的危險因素眾多,對危險因素提高警惕,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提升護理工作效率。
【關鍵詞】 新生兒監護室;護理風險管理;危險因素;不良事件
【中圖分類號】 R541 ? 【文獻標志碼】B ?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7-292-02 ?新生兒監護室是醫院的一個特殊部門,主要收治有危重疾病的新生兒。新生兒機體功能發育不全、免疫力低、病情復雜多變、且配合度差,存在多種難以預見的危險因素[1]。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增強,護理人員承擔的風險也隨著升高[2]。明確新生兒監護室的危險因素,針對護理過程中可能存在護理風險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對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抗風險能力有重要作用。本文就新生兒監護室的危險因素、護理風險管理措施進行探討,內容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新生兒監護室收治的160例新生兒進行觀察,根據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研究組。對照組80例患兒中女嬰36例,男嬰44例;日齡1-10d,平均日齡(5.7±1.3)d;體重2.4-5.2kg,平均體重(3.6±0.5)kg;剖宮產30例,順產50例;研究組80例患兒中女嬰37例,男嬰43例;日齡1-9d,平均日齡(5.4±1.1)d;體重2.2-5.4kg,平均體重(3.7±0.6)kg;剖宮產28例,順產52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嚴格按照醫囑執行護理,對患兒進行持續動態心電監測。(是不是應該為監測)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密切關注患兒病情變化情況,做好護理記錄。
研究組在分析新生兒監護室危險因素后進行護理風險管理:(1)危險因素分析 A護理人員因素 護理人員流動性強、更新快,長期高壓、疲勞工作導致工作積極性降低。B藥品因素 高濃度、高滲液體對血管刺激性強,長期補液容易引起靜脈炎、皮膚壞死等不良反應。C醫療環境 溫度、濕度、采光不合理,病房消毒不徹底,呼吸機類侵入性器械的使用。D患兒自身因素。E醫囑因素 醫囑不合理,導致用藥錯誤。F管理制度 管理者對護理風險的意識淡薄,護理人員分工不明、制度不健全、值班人員安排不合理。(2)護理風險管理措施 A完善護理管理制度,加強質量監控 針對新生兒監護室患兒發病特點成立護理監控小組,規范護理操作流程、完善護理管理制度,彈性排班、分工明確,使護理各環節緊密相扣。B提高護理人員專科技能,強化風險意識 對護理人員進行嚴格考核,為護理人員提供學習、進修的機會,提高業務能力。C常見不良事件管理 嚴格無菌操作,靜脈輸注高滲液體時盡量選擇四肢穿刺。對患兒進行全身檢查,根據患兒病情及用藥性質選擇靜脈通道開通數量,仔細核對用藥信息,固定好針頭,做好護理記錄。傳染病患兒進行隔離治療,嚴重者送至傳染病院治療。D 安全管理 告知家長封閉治療的作用,讓家長配合在規定時間探視,注意掌握喂奶技巧,防止發生嗆咳、誤吸。加強夜間巡視,出現異常及時通知主治醫生。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新生兒不良事件(誤吸嗆咳、墜床、脫管、窒息、壓傷、感染)發生率、家長護理滿意度。為患兒家長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表,滿分100分,超過80分即為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0處理,%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經x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新生兒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家長護理滿意度明顯更高(P<0.05),見表1。
3 討論
護理風險管理是針對新生兒特點、護理需求進行的一種規避風險的護理管理措施,制定完善的護理管理制度、流程,對護理人員加強專業技能培訓、強調風險意識,提高了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效率、綜合能力[3]。為護理人員提供進修、學習機會,合理安排工作任務,充分體現對護理人員的尊重,有利于激發護理人員主觀能動性,用積極的態度面對工作[4]。每天對患兒進行病情評估,對患兒進行整體狀況評估便于值班護理人員直接采取對應的護理管理措施,提高護理效率。新生兒護理過程中常見的不良事件主要有感染、窒息、誤吸嗆咳等,護理人員要加強巡視,密切關注患兒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加強用藥管理,規范護理文書方面,做好交接工作,減少護理失誤[5]。護理期間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兒家長的溝通,對家長進行健康教育,形成良好的護患關系。
綜上所述,新生兒監護室危險因素多,采取護理風險管理提升了護理人員的綜合能力,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家長的護理滿意度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田園,陳菲,張媛媛,等.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出院早產兒1143例0~24月齡生長狀況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9,27(03):265-268+300.
[2] 錢小芳.新生兒重癥監護室護士發育支持能力評估量表的漢化及信效度檢驗[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9,36(01):1-5.
[3] 汪倩,李素萍,楊春佳.系統化家庭參與式模式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早產兒母乳喂養中的應用效果評估[J].實用預防醫學,2018,25(11):1370-1373.
[4] 張靜.不同清潔消毒方法對新生兒監護室鍵盤的消毒效果監測[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18,34(09):1206-1208.
[5] 向祾祾,華子瑜.基于循證的臨床質量改進模式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的應用[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8,20(08):68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