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學生數感是現代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其能有效提升學生對數學運算的綜合理解能力。文章基于數學核心素養視角,在闡述小學低年級學生數感培養必要性的同時,就當前小學生數感培養的問題展開分析,同時指出利用數學繪本教學培養低年級學生數感的基本策略。期望能提升小學低年級數感培養效果,繼而在優化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數學;繪本教學;低年級;數感
新課程理念下提出了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要求。在教學實踐中,數感是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其指的是學生對于數與數量、數量關系、運算結構等方面的感悟和敏感性。培養并增強學生數感意識,對于學生理解數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具有較大影響。小學低年級教學中,學生對于抽象值得掌握和理解能力較弱,這使得在數感教學中存在諸多困難;數學繪本的畫面感較為豐富,而且趣味性較強,其對于學生具有較大吸引力,有效地提升了學生學習興趣,保證了教學質量?;诖耍柚鷶祵W繪本教學培養低年級學生的數感已經成為當前數學教學的重要方式。
一、 采用繪本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數感的必要性
素質教育理念下,數學的核心素養培育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界關注的重點話題。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價值觀和健康思維方式的關鍵時期,滲透并展示數學核心素養,對于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具有較大影響,其能有效地確保學生運用數學思維方式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數感是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數感意識具有以下必要:其一,數學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系統性,相比于其他學科學習,小學低年級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不高,這不僅影響了整體教學質量,而且影響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采用數學繪本滲透數感教育,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而且其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維分析能力,為后期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其二,良好的數感是數學核心素養的積極體現,通過數學繪本進行數感教學,能在改善數感教學效果的同時,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 小學低年級學生數感培養問題
自提出數學核心素養教育理念以來,有較多的數學老師開始在教學實踐中滲透數感思想,期望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然而就當前教學現狀來看,小學低年級學生數感培養尚存在以下問題:
其一,數學老師本身數感意識薄弱,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在于:數感是在新課改是時候才被提出來的,部分老師雖然知曉了學生數感培養的重要性,然而實際教學中,其不知道如何進行數感思想的滲透融合。其二,數感理念培養未能有效地聯系教學實踐,一方面,數感理念未能有效聯系數學教材內容,這使得小學生不僅缺少對教材中數理運算的基本理解,而且缺少對數字中隱藏關系的深入理解,影響了數感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數感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不夠緊密,即學生雖然掌握了基本的教材知識,然不會運用數學知識、技能解決生活問題。其三,部分數學教師在數感教學中受傳統教學認知影響,其仍將題海戰術視為珍寶,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對于數感培養沒有實際幫助,阻礙了自身的長遠發展。
三、 利用數學繪本教學培養低年級學生數感的主要策略
(一)解讀趣味故事,提升學生興趣
相比于普通教材,數學繪本具有圖文并茂,生動有趣的特點。在數學教學中,將數學繪本作為輔助教學工具,能創造一個形象、輕松的教學氛圍,確保教學的高效開展。譬如,在小學一年級繪本中,有關于熊大、熊二《海邊度假》圖文。在教學中,我先帶領小朋友們進行繪本內容的解讀,解讀時,我根據繪本內容向學生提問“小朋友們在圖上看到了什么?熊大熊二準備去干什么呢,熊二數到了幾只螃蟹呢”學生七嘴八舌地說出了圖畫中有“花、有太陽、有海,有熊大、熊二和螃蟹;熊二數到了9只螃蟹”等答案,情緒高漲,趁此機會,向同學們提問“同學們,熊二不小心讓3只螃蟹跑了,那還剩下幾只螃蟹了,有人知道怎么計算嗎”,此時有的小朋友率先列出了9-3=6的計算式。隨后,我再次提問“如果4只螃蟹跑了還剩下幾只”?!芭芰?只螃蟹,留下2只螃蟹,那么一共有多少只螃蟹”。根據條件,學生都快速地列出了9-4=5、7+2=9的計算式,初步掌握了加法、減法的使用條件和規律。而這些知識與數學教材中《加與減》的知識相互照應,在數螃蟹和運算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數字意識,而且加深了學生對數學運算的理解。
隨后為充分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我將本班級作為對象,告訴小朋友,“同學們,熊二數螃蟹的時候,螃蟹藏起來了像不像我們在玩捉迷藏呀,下來我們也玩捉迷藏吧!”我們班級40位同學,體育課上,老師要帶領大家做一個捉迷藏等游戲,誰能告訴老師,我們該怎么分組?每組中幾個人藏?幾個人找?又能列出怎么樣的計算式呢?此時有的學生說:分4組,每組10人,8個同學藏,2個同學找,并據此列出了10-8=2人的計算式。同學們都能根據自己想法,說出方法,列出了對應的“加與減”計算式。從教學效果來看,在《海邊度假》繪本教學中,延伸“捉迷藏”繪本教學內容,使得課堂教學氛圍活躍,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初步掌握了“何時使用加法,何時使用減法”,為完整數感意識的培養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注重交流互動,培養探究能力
現代教學理念下,學生是處于教學主體地位,在小學低年級數學繪本教學中,要實現學生數學數感的有效培養,還需要緊抓這一特點,在高效的課堂環境中,加強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繼而在交流探索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培養其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F階段,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提倡的主要學習方法之一,教學實踐中,數學老師應創造機會,讓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學習、互相借鑒,以此來拓展自身思維,豐富自己對數的認識,并體現數學價值,體驗數感。譬如,為加深學生對數字意識和數學運算知識的理解,我采用《海邊度假》后續的情節對學生進行引領。如繪本上講到熊二要將螃蟹的事情告訴熊大,在往回走的路上看到了烏龜、魚、蝦等動物。在教學中,我先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后向學生提問“小朋友,圖畫中都有哪種動物?每一種動物又有多少只數目呢”,隨后由不同小組的學生自己數動物數量,由一個組員進行匯報,并和其他小組的同學的匯報結果進行對比。這樣,在數不同動物數量過程中,有效地鍛煉了學生對于數和數量關系的理解程度。數完動物數量后,再次向學生提問“同學們,通過這幅圖畫,同學們能發現哪些數量關系呢”此時有的小學同學介紹了不同動物之間的數目差異,也有的同學計算了水中、岸邊動物總數目的差異,此外,還有的小組根據動物的顏色羅列了數量關系。在不同組別學生交流和計算式展示中,學生對于數量之間的運算關系有了初步了解,這種分小組協作的方式,有效地改變了傳統老師說教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自我交流互動中,掌握了數學知識,培養了數感意識。
(三)融入生活元素,感知數感影響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這充分表明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具有較大關系。數學繪本教學實踐中,將抽象的繪本知識融入學生生活實際,能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氛圍,進而使得具有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欲望。就數感教學而言,其并不是通過老師簡單講授就能掌握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只有自己去感知、發現,主動去探索,才能在學習中體會到數學就存在于周圍生活中,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這樣學生既能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而且能培養自身數感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譬如在數學教學中,新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就設計了《生活中的數》這一章節;這一章節教學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提升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诖?,我通過繪本教材中《逛商店》的知識對學生進行引導。繪本圖畫中,熊大、熊二、蹦蹦在深林里發現了一堆紅的、綠的紙,上面還有100、50等數字,結果蹦蹦要將這些紙撕掉時,熊大說這是錢,可以買好吃的。然后他們就用這些錢去光頭強那里買蜂蜜、餅干、棒棒糖了。在教學中,我根據繪本內容詢問小朋友,一罐蜂蜜60元,熊二買了兩罐花了多少錢,光頭強一共賺了多少錢等問題。此外,孩子在班級創設了“小小商店”的情境,然后讓學生輪流做售貨員和顧客,進行買賣游戲活動。在上課之前,讓學生自帶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的人民幣,然后通過這些人民幣組織買賣游戲活動。在游戲中,對小朋友實施以下引導:“小朋友,你們要用這些錢去買商品,買到的商品必須有文具、食品、小玩具”然后讓小朋友自己去購買,在購買時,告訴小朋友,要盡可能地買更多的商品。在小朋友購買結束后,進行評比,讓每個小朋友說一說自己買了哪幾樣商品,每樣商品多少錢,自己一共花了多少錢等。在本節課程學習后,小朋友們不僅知道了人民幣的單位,而且還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此外,其數感意識得到了有效鍛煉,知道數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四)通過實踐活動,發展學生數感
數學知識邏輯性強,學習過程較為抽象,然而對于小學低年級而言,其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學習方式主要以形象學習位置,對此,在教學中,還應注重學生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化。動手操作活動是學生對知識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思考轉化的重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學生數感的培養與發展也離不開動手操作。在實踐中,學生能體會到“數”可就在我們身邊,進而對數學學習產生親切感。譬如在繪本教材《寶藏》學習中,吉吉國王要帶領大家去找寶藏,它帶領小動物們左走50步、右走100步,在教學時發現這篇圖文中的數字的數目普遍較大,很多小學生就不能自主性地進行計算,而且很難理解老師所說的“滿十進一”規則,對此,我讓學生回家后,由家長幫忙制作一些小棒,然后在數學計算的時候,采用擺小棒的方式進行計算。如我告訴學生,吉吉國王先往前走了34步,又往左走了16步,該怎樣計算。此即為計算34+16的結果,教學中,我先讓學生一根一根的數,數夠10根后捆成了一捆,將34分成三捆和單獨4根小棒,然后將16分成1捆和6個單獨小棒,最后將單獨分散放的小棍數了一遍,剛好為10根湊成一捆,這樣學生一眼就能看出小棒是5捆,代表5個十,同時可知道了隨34+16=50。在數小棒過程中,學生的計算能力不僅得到了鍛煉,而且還掌握了“滿十進一”的規則,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數感。
四、 結論
數感對于小學生數學學習和全面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其數感學習受學科特點和自身認知特點的影響,學習難度較大。對此,數學老師應正確認識到這些問題,然后基于數學核心素養,采用數學繪本教學開展數感培養,并在教學中注重繪本教學方法的不斷優化,這樣才能培養并鍛煉學生的數感意識,繼而提升數學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潘建光.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感的培養探討[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4):136-137.
[2]喻小娟.基于核心素養培養小學生數學數感的策略探討[J].科技資訊,2020,18(6):141-142.
[3]張素蘭.小學生數感培養的策略探究[J].新教師,2020(2):41-42.
[4]賈莉.奏響三部曲,培育好小學生數感[J].數學教學通訊,2020(4):77-78.
作者簡介:
傅金珠,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仙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