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巧玲
摘 ?要:身處新時代的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肩負著建設教育強國、實現我國職業教育現代化的戰略任務,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加劇了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盡快實現自身新的突破的緊迫性。在使命與職責的雙重驅使下,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要實現華麗的蛻變就必須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速度和激情投入到職業教育事業當中,做到不忘教育初心,在實干中凸顯責任擔當;要主動求變,積極迎接挑戰;要認真履責,做到無愧于心,通過積極尋求內外兼修的方式錘煉過硬的以思想政治素質為主的軟實力和堅實的以專業文化實戰為基礎的硬實力,以供給時代之需,以滿足個人發展之需。
關鍵詞:新時代;職業教育;青年教師;使命;職責
中圖分類號:C96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21-0150-04
Abstract: Young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 the new era are shouldering the strategic task of building the great power of education and realiz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he historical mission entrusted by the times has exacerbated the urgency for young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o realize their new breakthroughs as soon as possible. So, young teachers driven by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must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cause of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ith the speed and the passion; they must remember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education, and highlight responsibility in practical work; they should make changes and meet the challenges actively, and perform the duties conscientiously in order to be worthy of their hearts; and seek the way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cultivation to temper the soft power that based on the political quality, and the hard power based on professional cultur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times to meet the needs of personal development.
Keywords: the new era; vocational education; young teachers; mission; responsibility
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是我國職業教育戰線的中流砥柱。身處社會大變革、大發展的“新時代”,須得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客觀審視并明確自己的使命、出路和潛在的危機,這既是每一位愛崗敬業、行為世范、學為人師的青年教師應該思考的本源性問題,也是每位青年教師實現自身理性發展的根本之所在。
一、使命驅使,不忘教育初心
(一)對使命的理解和認識
使命多理解為外部力量賦予的一種任務或某種職責,但也應疊加主動的、自主的認同和感知,應是內外驅動力合力作用下的自覺能動性的體現。崇高的使命與名和利無關,體現主體自覺、自愿、自主體認以達到某種意義上的自我實現。使命一方面包含對責任的感知,另一方面內在潛含著一種“不以自我實現為目的的自我實現”。[1]通常意義上來看,教師使命很大程度上是社會賦予的,但是,只有經過教師內化和情感上的吸收認同,才能夠與人的本質及存在的意義發生關聯,才能產生較為穩定的使命感,而這種蘊含著對本體存在理性追問及人生意義價值判斷的使命感,就成為推動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奮發向上的無形力量。[2]若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在從業過程中獲得這種無形的力量的支持,則必然產生對其所從事的事業崇高的敬意和無限熱愛之情。所以,現實生活中很多優秀模范教師即使條件再苦,工作再累也能從中品味甘甜,從而獲得超越物質的,在心理和精神層面的雙重滿足,體會超凡的人生價值。
(二)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的使命
本文從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的角度所講的使命與職責跟時代相關,跟中國傳統文化對使命的解讀相關,側重于體現大的宏觀發展背景下的國家意志,揉合了個體的小我在職業生涯中積極主動的進取意向,通過內外合力的作用產生自覺能動地提升從業能力的緊迫感,故而促使其在執教實踐中主動尋求內外兼修的方式錘煉過硬的以思想政治素質為主的軟實力和堅實的以專業文化實戰為基礎的硬實力,主要目的是供給時代之需,兼或滿足了個人發展之需。
(三)牢記使命不忘教育初心
以上述認識為基礎,我們就能很清晰地感知新時代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的職責使命,是具體到新時代開啟的職業教育改革的新征程當中的,是為了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為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殷殷期許;也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牢記教育初心以致忘我的境界,目的單純,既不以自我實現為唯一目的,又與那種出于表現自我,用刻意制造的努力工作的假象以獲取領導的青睞或上級的贊許,或者是得到某種殊榮的虛偽的從業意圖相對立,徹底擺脫了那種毫無價值和意義的低級趣味。初心,本是純粹的,純潔的。“兩袖清風存正氣,一間陋室透書香”,意味著師者就要執著于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要有熱愛教育的定力和淡泊名利的堅守。[3]如今市場大潮沖擊下,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只有堅守住初心,才能做到無愧于心、才能避免精神虛無、才能像上足了發條一樣活力四射。
二、責任在肩,亟需內外兼修
為誰培養人,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的使命性要求,這就意味著所有高職院校青年教師,不論所教何種科目、不論所屬哪個學科,在協同育人的鏈條上都將發揮著同等重要的作用。使命驅使、責任在肩,要用一個靈魂推動和影響另一個靈魂,前提必先是要求高職院校青年教師一要不斷進行自我思想的改造,二要持續練就深厚的專業知識功底,二者缺一不可。
(一)堅定意志信念
意志是人自覺地確定目的,克服困難的心理活動,既體現了人的認知對待客觀事物的特殊情感,又可持久性地支配行動。堅強的意志和決心是事業發展源源不斷的動力;信念總是與理想相伴隨,內心深處有著執著的追求與新時代共同進步的理想信念,就不會迷失方向。
現實生活中,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往往會經歷挫折和困難,譬如科研與教學無法同時完美兼顧而變成制約個人發展的瓶頸;贍養父母、養育子女的“雙養問題”,造成家庭與事業難以平衡的兩難處境等,往往使部分高職院校青年教師難免會產生一時的彷徨困惑,這也是大多數青年教師都會經歷的正常現象。只要心中有光亮、有信仰,腳下就有無限的力量,困難是一時的,關鍵是如何扭轉心態,以積極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面對問題,將壓力變成動力,否則只能虛度此生。新時代的高職院校青年教師還應該有朝氣,有熱血,要有認準這條路就一直走下去的決心和意志,要有勇當時代弄潮兒的信念和魄力,用積極的心態面對人生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牢固樹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不動搖。[4]從主客觀條件來看,青年教師生逢盛世,又是從事職業教育的人民教師,有著一份令無數人羨慕的光榮職業,在感恩和知足的前提下理應保持奮發向上的激情,唯有如此前路才會更加光明。所以,堅定意志信念,加強自我思想的改造、加強精神營養,補足精神之鈣必不可少。
(二)刻苦錘煉本領
央視《開講啦》20170318期節目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王擁軍副院長將青年醫生分為四種類型,依據他的分類,我們認為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差不多也有這么四種不同類型:第一類是不太合格的青年教師,或者是還處于培訓中的青年教師,其教學水平不高,科研能力不強,學生評價較差且得不到認可,這類教師通常不能保證教學質量;第二類是合格的青年教師,即能按教學計劃和書本內容循規蹈矩講課,學生及同行評價中等,能完成教學任務;第三類是優秀的青年教師,能在不斷地總結和反思教學經驗和體會的基礎上提升自己,能區分不同的學生以因材施教,不僅備課還備學生,實現教學對象個體化,這類教師教學效果較好,能贏得學生的喜歡;但是從青年教師發展的整體來看,最高層次的應該屬于第四類卓越的青年教師,既是自身高素質的教師,也是能給學生帶來高質量教育的教師,也稱名師。
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要實現快速的層級跨越,實現從普通到優秀再到卓越的華麗蛻變,一定要通過不間斷的學習來刻苦錘煉本領。習近平總書記于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強調,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迫切,并多次強調學習對于青年成才的重要性。[5]時代在變,環境在變,特別是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本領恐慌”以及由此帶來的壓迫感和危機感越來越強,而能夠從容應對本領恐慌的唯一出路就是學習,不學習,即使擁有較高的學歷,也會落伍。[4]那么,首先要主動學習新的知識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掌握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現代教學方法,走順應時代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學習,唯有主動學習,提前在信息化等新的教育教學方式方面未雨綢繆、做足功課,才能在需要的時候或者是緊要關頭應對自如。其次,初出茅廬的青年教師在教學方面還要善于模仿,通過模仿同行當中的佼佼者,來達到促使其教學等各方面能力快速提升的目的。實際上,模仿的過程本身也是學習的過程。[6]第三,要重視積累,一是教學經驗的積累;二是科研能力的積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只有盡早明確發展目標和職業生涯規劃,盡快讓自己成長起來,刻苦修煉、求真學問、練真本領,才能在職業領域實現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才能縮短從普通到優秀再到卓越的層級跨越歷程。
(三)實干凸顯擔當
美國詩人穆爾曾說:“勝利不會向我走來,我必須自己走向勝利。”行動是架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的橋梁,積極行動,是改變現實處境的重要途徑,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做到知行統一,才能體驗成功快樂。從實際工作表現來看,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大部分屬于有想法、有干勁的“篤行實干型”;當然也有一些屬于空有想法,不行動的“紙上談兵型”;還有一部分屬于無想法,蠻干的“盲目沖動型”;也不排除個別無想法、無行動,得過且過的“佛系類型”。
但是,從總體上來看,青年教師大都相對精力比較充沛,思維比較活躍,創新意識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青年教師往往是學校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方面的潛在骨干力量。[7]在最美好的年華從事最美好的職業,并被寄予厚重的希望,理應積極發揮長處,自覺克服困難和弱點,主動承擔責任,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投入工作,才能為職業發展鋪就更廣闊的道路。相反,一遇到事情就推三阻四,或當冷漠的旁觀者,或將自己封閉成裝在套子里的人,既不關心個人成長,也不聞不問學校發展,企圖將自己變成“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桃花源中人,這種消極頹廢的類似于佛系青年的思維和行為方式,與新時代要求的青年精神相違背,即不可取,也不可行。所以,要開創新時代中國高等職業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局面,做家校滿意的好老師,就必須積極參與到教研實踐活動中,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速度和激情投入工作,用工匠精神涵養職業道德,用新時代青年人該有的擔當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
三、主動求變,積極迎接挑戰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高職院校青年教師還要能夠清楚的回答“怎樣培養人”的問題。職業教育的獨特性在于它是培養一種具有專門的專業知識和才能的人,以滿足社會對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需要。[8]所以,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高級知識分子和專門人才,是職業教育應當履行的職責,而歸根結底,也是全體高職院校教師尤其是一代青年教師的職責所在。那么,到底該如何培養人呢?
(一)研究新的教育問題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必然包含著對優質職業教育的更高需求和更多渴望,加之新時代青年學生前所未有的開放世界觀,甚至極有可能出現教師的知識不如學生多的尷尬,在這樣一個開放的時代,學生的思想和視野更加開闊,暴露的問題也越來越棘手,對教師難免有挑剔和抱怨。如何更好的培養人?對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尤其是剛入職的年齡尚輕且經驗不足的青年教師在綜合素質及自身建設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對處在職業生涯發展關鍵期的青年教師提出實實在在的挑戰。
(二)掌握新的教育技術
當前我國教育處在一個新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為教育改革和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微課、慕課、智能教學云平臺等各種新型授課方式和手段不斷挑戰傳統課堂,促其加快轉型升級;數字化校園、智慧化校園、信息化校園悄然興起,發展之快超乎想像。而適應現代科技發展,積極掌握新的教育技術、對教育問題具有敏銳洞察力的人才是學校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動職業教育內涵式建設的必然選擇。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病毒致使全國所有大中小學校無法如期正常進行春季學期的線下實體教學活動,新冠肺炎防疫期間,為了做到“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各級各類學校無一例外地均選擇線上教學方式。比如我們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通過融合教學管理、信息技術、互動直播和在線課程相結合的在線教學方式,結合多方應用平臺,成功地實施了教學評價與云計算和教學數據統計深度耦合的教學策略。靈活有趣、形式多樣的混合式在線教學模式,學生參與度極高,真正排除了線下實體教育教學暫時無法開展的窘境和壓力。在學校資源的整合、技術開發的整個過程中,部分實力派青年教師真正發揮了排頭兵作用,他們為全校師生順利進行在線教學保駕護航,他們在此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及時助力學校解決教學方面的各種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給其他青年教師樹立起了愛崗盡職的榜樣和典范。此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也再次提醒我們: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只有敢于挑戰新的教育方式,善于掌握和應用新的教育技術,才能在時代流變中掌握發展的主動權。
(三)實現自身新的突破
“時代的車輪轟轟地往前開”,只有把握好時代脈搏,實現華麗轉身才能經得住時間的洗禮。新時代的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絕對不是單純的教書匠,時代要求他們既要創新思想,還要創新教法;既要優化教學效果,還要兼顧科研;既要對新事物敏感,還要善于接受和應用新事物。堅守傳統觀念、思想封閉、固步自封、對時代變化沒有任何危機感和緊迫感,心存抗拒、逃避現實的人終將被淘汰。“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時代為青年教師提供人生出彩的廣闊舞臺,求新圖變,破而后立,實現自身新的突破是大勢所趨。
近幾年,國內一些高校出現一批知名度及學生好評度極高的在專業領域擁有超凡技能的“網紅”青年教師,例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領域,比如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唐忠寶教授,由其領銜主講的“寶哥說”脫口秀,已成為江南大學思政文化育人品牌,也是教育部首批思政工作精品項目,“寶哥說”早在2015年就開始風
靡網絡。唐忠寶本人被學生評為“江南大學我最喜愛的老師”,也被教育部授予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比如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馮務中副教授,他的課妙趣橫生,學生們到課率、抬頭率都很高,上課通常是“一座難求”。《尋找最美教師》組委會給他的頒獎辭是:“掃二維碼上課,發彈幕參與教學的先行者。他用自己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解讀中國夢。”至此,馮務中副教授是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全部通過edX走進大眾、走向世界的標兵人物。再比如被稱為復旦大學“最有型的大學女教師”陳果、能將枯燥的“黨課”講得入心入耳、場場爆滿的“南航徐川”。還有“青椒論壇”上許多卓越的青年教師,他們以練就超凡的授課技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完美地演繹著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他們已遙遙領先于同時代的青年教師,他們用青春鑄就了輝煌。作為同時代的青年教師,對比之下我們相形見絀、自慚形穢。他們的快速發展提醒身處新時代的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盡快實現自身新的突破是一項非常之緊迫的任務。
四、結束語
教育始終是一個良心活,詩人艾青有詩云:“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有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站在三尺講臺上,面對的是一雙雙求知的眼神,背后是無數家庭希冀改變命運的渴盼,如果沒有做好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先有一桶常換常新的鮮活水的準備,那么教師的良心必會遭受折磨。努力工作、盡情投入才真正體現對職業的熱愛,對學生的高度負責,就是對學生深沉的愛!也是對使命職責的最好回應。人類歷史發展實踐和代際傳承規律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是國家民族未來發展強有力的支柱和希望。“青年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9]此話對青年學生與廣大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均適用,兩者連接著祖國的現在和未來,理所應當也必然責無旁貸,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肩上擔著的是支撐一國和一個民族職業教育前途和質量的光輝職責,這種偉大的使命,必將要求要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追隨時代,用一代青年教師優秀的靈魂喚醒另一代青年學生的靈魂。在激情活力與機遇責任并舉的時代,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從開啟美好事業和職業生涯的一刻起,個人的美好愿景必將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同頻共振。
參考文獻:
[1]張麗敏.教師使命的內涵及特征探討[J].教師教育研究,2012(6):10.
[2]李劍,李紹軍.教師的使命與守護[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5):24.
[3]習近平出席全國教育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EB/OL].[2018-09-10].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4]石國亮.“新時代”青年的使命與擔當[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8(1):23.
[5]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18-05-03].http://www.gov.cn/xinwen/2018-05/03/content_5287561.htm.
[6]馬成霞.教師成長:從模仿他人到表達自己[J].人民教育,2019(19):76.
[7]王靜,王林,趙曉珂,等.青年教師在共青團工作中的作用發揮——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油工程學院為例[J].人才資源開發,2016(6):60.
[8]王洪才.論高等教育的本質屬性及其使命[J].高等教育研究,2014(6):4.
[9]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