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娟
關鍵詞:教育生活化 課內閱讀 課外閱讀 師生互動閱讀
中學語文閱讀不僅有利于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還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與人文精神的養成起著重要作用。將語文閱讀教學深度生活化,促進語文教育在本質上的提升,是當前語文教師的一項重要教學任務。
陶行知先生曾解釋生活教育理念為:“教育要融入生活,同時用生活來進行教育,最后通過教育來滿足生活需要?!本唧w來說,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由“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焙汀敖虒W做合一”三部分組成。“生活即教育”指的是生活本身就包含教育因素,可以起到教育作用。教育形成于人們社會生活經驗傳承過程中,形成目的也是為了創造更好的生活。生活是教育活動的媒介,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的根本目標?!吧鐣磳W?!敝傅氖前颜麄€社會看成一所學校,通過更多的教育資源,調動全社會力量來發展教育。這就要求學校教育與整個社會聯系起來,實行開放式辦學?!敖虒W做合一”,具體來講就是教學要符合學習的規律,學習要能指導生活實踐,實踐需要什么就應該學習什么,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來完善教學的方法。因此,教師的備課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理解過程,都是建立在生活實踐的基礎上,要做到知行合一,把教與學、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學校和社會必須建立密切的關系。學校要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儲備人才,引導學生從象牙塔走進社會,努力融入生活實踐中。
一、語文課內閱讀生活化
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也是學生接受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的重要手段,因此,中學語文閱讀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抓好課內閱讀。教師應盡量在課堂的正常教學計劃內,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的閱讀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相聯系,提升學生閱讀的有效性。
1.貼近生活的價值引領。
在語文課內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重難點,設計出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引領形式,通過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設備,拉近文本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剛開始閱讀的時候就對其內容有深刻的感受,真切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并能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例如,在閱讀《背影》這篇文章時,教學的重點就是抓住父親爬過月臺的一系列動作,進而體會到“慈父之愛子,非為報也”的濃濃深情。因此,教師在正課開始前可以先播放一段朗讀視頻。伴著優美輕揚的背景音樂,學生能快速地集中精力,思維也能迅速地融入預設的課文情境。這個過程為通篇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調。用視頻的形式把父親買橘子的形象展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對父親買橘子的背影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從而聯想到生活中自己對如山般父愛的感受,拉近了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的距離。
2.結合生活的人物分析。
在課內語文作品閱讀中,有太多豐滿的人物形象影射著作者強烈的個人認知和經歷。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應帶領學生走進這些人物的內心世界,引起學生情感和生活體驗上的共鳴。以《老王》一文為例,平凡人老王的善良真誠和悲苦命運震撼著我們。老王只有一只田螺眼,沒有親人,住在塌敗的小屋里,可謂最底層的人力車夫。但就是這樣一個“卑微”的人,卻有著高尚的靈魂。閱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體悟人性的美好,反思自己的生活,聯想到那些在建筑工地上勞動的工人,感慨城市的變化離不開他們。所以,在語文課內閱讀過程中,我們可以結合生活分析人物形象,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潛移默化地對他們進行教育。
3.聯系生活的現實思考。
很多語文閱讀中的現象,實際生活中也常常出現,這給學生和作者換位思考創造了條件,在語文閱讀的舞臺上體驗共同的遭遇,并從中獲得完善自身思想道德修養的動力。例如,史鐵生先生的《秋天的懷念》一文,我們能感受到作者面臨挫折時的無助和絕望,而現在的中學生也會面臨很多生活中的不如意,有的甚至產生了心理上的障礙。因此,在閱讀時,教師應該讓學生聯系自身的挫折,理解作者百折不撓的精神境界。
二、語文課外閱讀生活化
語文課內閱讀僅僅只是閱讀的一個組成部分,語文課外閱讀是閱讀的重要補充,能讓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涉獵知識,可以說,課外閱讀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課外閱讀也為學生將來走進社會、參與社會、感受生活起到重要的橋梁作用。培養學生深入社會生活的語文閱讀能力,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1.建立課外閱讀小組。
根據學生平時學習的狀態,按照學生的興趣和能力進行小組的劃分。例如,古代文學閱讀小組,學生既可以學習唐詩宋詞,也可以交流各種古典名著;現代文學閱讀小組,學生在現代小說、散文中,以現代人的觀點去分析把握、體會人性的復雜;外國文學閱讀小組,可以拓寬學生的思路,讓他們在多種價值觀下做出理性選擇。例如,學生能在《簡·愛》中體會靈魂的平等,在《老人與?!分邪盐杖松膱猿?。這樣的閱讀拓展形式,激活了各類經典的魅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大量的閱讀,也會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心態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使他們更容易接受美的熏陶,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2.發揮筆記重要作用
鼓勵學生記錄閱讀中的感悟,記錄自己的課外閱讀經歷,把自己所思所感的內容用文字表達出來。教師在批閱時,應該幫助學生辨別是非善惡,讓學生在激勵中成長。整個初中三年,南京市語文課外指定閱讀有12 本書,每個學期精讀兩本。教師應組織學生通過筆記記錄閱讀過程,每周進行筆記晾曬,評選出優秀的筆記進行表揚。當學期快結束時,組織學生將筆記匯總,插入相關閱讀的漫畫,統一編排成年級圖書在各班發放。這樣不僅保留了閱讀痕跡,也記錄了閱讀的真實感受,對推動課外閱讀走進生活是有益的。
3.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教材,聯系實際,組織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打開視野、拓展知識。例如《昆蟲記》這部作品,非常適合學生在生活中親身體驗。教師應鼓勵學生多觀察研究身邊的昆蟲,可以在校園里、社區中或者任何我們能看到昆蟲的地方,觀察、記錄并能口頭描述。種種方式既增加了學生的生活樂趣,又尊重了作者的寫作初衷,讓學生把對語文的體驗融入生活,增強對語文和生活的熱愛之情,直達語文閱讀的終極目標。教師要以天地為學校,以萬物為課程,為學生的閱讀助力。
三、師生互動閱讀生活化
教學相長自古以來是教學的至理名言。陶行知先生在他的教育理論中也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并重。師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互通心靈是其教育方法中很有特色的嘗試,在閱讀教學中同樣重要。
1.師生的閱讀修養。
作為語文教師,完善自身的語文素養,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是不變的宗旨。因為,有一種無形的教育手段就是教師的榜樣影響,可以直擊學生的內心。某中學的一節公開課《蟬》,教師各種設計,將課文內容講述得很到位,可是當有個學生詢問教師有沒有看過《昆蟲記》全書,以便與他探討喜歡的昆蟲時,教師卻因為沒有閱讀而啞口無言。因此,語文教師也要在閱讀品質、個人修養方面不斷提升自己,這樣才能真實地履行“千教萬教,教人求真”的諾言。推行語文閱讀除了關注教師個人的影響外,還要讓語文閱讀成為學生關注的對象、目光的聚焦點和參與的主要內容,只有這樣,才能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激發他們語文閱讀的動力,達到教學所追求的最佳效果。
2.師生的閱讀互動。
在中學語文閱讀的實踐中,教學相長的作用不容忽視。師生共同參與各種活動,比如:確立專門的讀書時間,制訂共同的讀書計劃,共同品味經典,鼓勵學生和自己堅持每天集中時間大量閱讀,共同舉行一次讀書征文比賽,共同出一期黑板報,建立一本共同的“讀書成長手冊”(讀書筆記等),共同舉辦一次讀書知識競賽,共同開展讀書交流會,共同開展詩歌朗誦大賽等活動。教師應抓住契機,與學生互通讀書心得。只有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促進,相互監督,才能共同進步。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才是語文之源,生活化閱讀教學和其他教學方法一樣,承擔著培養合格人才的使命。為了完善生活化閱讀教學,語文人必須轉變教學觀念,以生活為主陣地,引領學生從生活走來,向課堂走去,開拓語文新天地,在希望和夢想中,閱讀經典,豐盈人生,實現語文閱讀與現實生活的相互融合,從而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