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鵬
【內容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新時期初中教學水平的提升,教育部門越來越重視對學生藝術能力的培養。我們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微課”這個教學工具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師生共同營造積極和有趣的音樂課堂教學環境。本文主要從“微課教學”的資源角度出發,對優化初中音樂教學模式和提高教學效率的方法做幾點總結。
【關鍵詞】初中? 微課? 資源? 音樂教學? 方法
音樂是一種愉悅心情的方式,更是一種藝術。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方面,更是培養學生感觀能力的一門重要課程。教師必須抓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采取高效的“微課”教學手段來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微課”含有各種各樣與時俱進的音樂元素,能激起學生對音樂的渴望和興趣,利于有效的師生音樂互動,讓學生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增強自身的藝術感受技巧。
一、注重音樂的教學理念,豐富微課資源內容
微課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融合了多種時代風情和藝術特征,能讓學生主動愛上音樂,充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利用微課資源時要注意豐富教學內容,引入與時俱進的音樂元素,活躍學生的靈動感觸,才能全方位的刺激學生的感觀神經,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這種利用“微課”的教學方法,無疑是一種“綠色、新穎、高效率、高藝術”的音樂教學模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從各種音樂元素中發掘自己喜愛的形式,從而不斷促進自身學習效率的提高。
想要獲取對方的“芳心”,便要“投其所好”。教育也同樣如此。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則扮演著引導學生學習的關鍵角色。如何獲取學生的課堂關注,成為教師首要考慮的問題。隨著新時代的發展,許多民謠極具地方性的藝術特色,能帶領學生走進一個夢幻和藝術的世界,我們可以將其很好的借鑒和采納。比如李志的《關于鄭州的記憶》《米店》《山陰路的夏天》;趙雷的《成都》、李榮浩的《老街》等,很多都是學生喜愛聽的民謠歌曲,把這些民謠加入到微課的資源中,能達到一個讓學生全身心投入音樂境界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加強音樂的教學力度,提高微課資源利用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微課就是利用這個特性,以微視頻為出發點和教學依據,擺脫了傳統課堂的束縛。學生可以在微課中看到自己喜聞樂見的音樂元素,同時教師也能在微視頻中設置微教案、微練習,通過各種有價值的教學題材來訓練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此外,教師可以在微課堂中設置一些新時代的流行元素以及一些課件反思評價等,讓學生伴隨著強烈的情緒高漲,全面的進行重難點知識的學習。
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微課”旨在讓學生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在課堂上和老師進行良性的互動交流,并經過教師精心的音樂設計,全面擴展自己的感悟空間。在新時代的要求下,融合“微課”的音樂課堂主要以微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主題則是圍繞課程中的教學重點而展開。學生可以向老師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難點,師生之間友好的交流,充分將微課堂落實到極致。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沃爾塔瓦河》一課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課前賞析,從網絡上尋找有價值的音樂視頻。學生在微課視頻的觀看中能對作者、作品的創作背景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之后便能更好的感悟作品,耳濡目染的提高自身的音樂感知。
三、完善音樂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吸收理解
完善音樂的教學模式是進行課前導入的前提和基礎,也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音樂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可以從音樂劇和各種地方音樂的文學藝術出發,利用微課進行課前導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吸收微課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效率。在諸多影響教學效率的因素中,學生的情感占有很大比重。想要吸引學生的目光,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中,我們就要利用感情元素構造極具感情色彩和感染力的音樂課堂,有效進行情感教學,充分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
另一方面,教學模式需要恰當、新穎的資源導入,才能變得更加強大、更加適合學生理解。有價值的音樂題材和課堂元素能引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學生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課堂的氛圍中,跟隨教師的教學節奏提前進入學習狀態。許多孩子從小的語言習慣受地方及生活習慣的限制。教師在引入音樂題材時務必要全方面的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構造“兼容并蓄”的音樂課堂。在講解少數民族民歌之前,教師可以把民族的風土人情、生活習俗等發展歷程給學生做出講解,并利用微課在大屏幕上進行展示,充分發揮了微課教學的體驗性,加深了學生對該民族音樂的理解和認識。比如云南的《祝酒歌》《山路十八彎》等,可以利用微課給學生講解少數民族相互敬祝酒時的風俗習慣,加深他們的理解,以達到一個全身心投入音樂感悟的境界。
總而言之,微課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我們教師一定要注意豐富微課資源內容,讓學生學會捕捉音樂獨特和深刻的藝術,在理解吸收微課資源的同時內心感悟能力得到一個充分的鍛煉。在新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只有與時俱進的微課音樂課堂才能完善音樂的教學模式,提高微課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學生音樂感知能力的發展和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王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