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岳春
[摘 要]精準教學是借助信息技術,在精確了解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教學目標,精選教學內容及形式,讓整個教學過程達到可度量、可調控等要求,從而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精準教學對于摸清學情、尊重差異、分層學習,利用數據來進行精準教學定位,突破以往經驗主義教學的含糊與低效有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高中數學;精準教學;實踐;體會
[中圖分類號] ? ?G633.6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0)26-0004-02
高效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能體現教師有效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而且也能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高中數學課堂實施精準教學,是每位教師永恒的追求.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一些體會.
一、精心施策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支撐點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支撐點,更是衡量教學有效度的標桿.教師應對每節課從“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等方面來進行個性化備課.備課不光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教師應根據課程標準、考試說明以及學生實際,把握教材,明確目標,重點、難點做到心中有數,教學設計抓住思維的主線.教師應研究學生、了解學生,這是精準施策的依據,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譬如,在蘇教版必修5《不等式》章節,學生往往分式不等式求解的錯誤率比較高,這是什么原因呢?是教師在講授第1節《不等關系》時,沒有了解清楚初中所學的不等式知識,沒有深入細致地備課,只是講解了實數[a]與[b]的三個大小關系.其實,教師應該細致介紹一些不等式的基本性質,讓學生認識到不等式的性質是不等式恒等變形的基礎,不等式的恒等變形是解不等式的關鍵.
二、精選例題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例題講解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主陣地,是鞏固數學理論和培養數學解題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徑,而精選例題是例題講解的基礎,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例題進行分析、講解,對教材內容的處理要做到“深入淺出”,適當引入一些與生活聯系緊密的實例,使課堂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測、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動.教師應選擇一些學生易于接受的例題,要尊重數學的本質,講究科學性、嚴密性,讓學生在有趣且現實的情境中投入到新知識的探究過程.同時也要采用由淺入深、逐級遞進、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步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給學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機會.
譬如,在教學蘇教版必修5《數列》章節第1節《數列的概念》時,可以讓學生計算[189]等于多少,學生得到[189=0.011235…],教師列出[1,1,2,3,5]這組數據,讓學生觀察有什么特點,并提問:你以前了解過嗎?這組數若給它取名,你覺得應叫什么?一系列的問題,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
三、精巧提問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催化劑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堂必須關注學生的參與,師生互動.”數學課堂提問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雙邊活動,也是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手段之一,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催化劑.教師應采用有效的提問策略,考慮問什么,問誰.如果教師備課不充分,想問什么就問什么,就會使課堂顯得松散,甚至起不到提問的作用.課堂提問的內容一定要斟酌,要提在要點上,緊緊圍繞教學重點與難點.另外,教師提出問題后,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不要立即請學生回答;要是學生不能回答或回答錯誤,不要馬上指定別的學生回答,應對學生進行引導、對學生的回答做出評價,使學生有時間、有機會補充自己的回答.
譬如,在教學蘇教版選修2-3《計數原理》章節第1節《兩個計數原理》時,教師往往以一些實際生活問題引入,講解兩個計數原理的概念以及兩者間的區別與聯系.為什么學生不會解題呢?是因為教師沒講清楚.因此,教師在講解時,應該設計好每個問題.一般設計這樣幾個問題:(1)要完成什么事情?(2)怎么完成這件事情?(3)屬于哪個計數原理?這樣,學生就會合理選擇分類和分步計數原理來解題.
教師應針對學生的思維特點與實際情況,采用階梯式提問的策略,照顧到全體學生,從而提高提問的效率.即以一個問題為中心,緊隨學生的回答繼續發問,形成一個“是什么” “為什么”“怎么做”“如果……那么……”的問題鏈,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逐步深入,在更高水平上進行思維活動.
四、精辟反思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反思是總結經驗與彌補不足的重要環節,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在每節課結束前,引導學生總結學習的主要內容、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補充綜合性和再生性的問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反思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如:學習方式、認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維過程.通過反思,可以拓寬思路、優化解法、完善思維過程,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
譬如,在教學蘇教版選修2-2《導數及其應用》時,有這樣一道題:已知曲線[f(x)=ax3+b]在[x=1]處的切線方程是[y=3x-1].求曲線過點[P(-1,0)]的切線方程.學生在正確求出[a,b]的值后,求出的切線方程為[y=3x+3].學生不知錯誤原因,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分析錯因呢?筆者認為,教師應先讓學生根據[y=x3]圖像畫出[f(x)]的圖像,描出點[P(-1,0)],再讓學生過點[P]作出[f(x)]圖像的切線.這樣,很多學生會發現切線有兩條了,知道漏解了.接下去,教師引導學生如何求出另一條切線方程.這樣的反思,更容易讓學生牢記錯因,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教師應強化學生的反思意識.在每一次解題以后, 讓學生總結自己是怎樣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運用了哪些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走了什么彎路.引導學生回顧和整理解題思路,概括解題的思想方法,確定解題的關鍵.同時,教師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反思學生的錯誤與自己的教學是否有關,及時寫好教后感.
五、精編作業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手段
課后作業的布置,可以幫助師生及時發現和彌補教學過程中的遺漏和不足,是全面完成數學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保障.
教師應將新授知識在作業中全面體現出來,要適應每一個學生不同的發展需要,有適當的難易比例,突出重點,體現難點.作業批改后,要發現存在的不足,且要及時講評糾正,讓學生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知識.作業應根據新授課和習題課分類編制.可以采用如下方法:一是合理地使用教材中提供的練習材料;二是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適量采納身邊的素材,進行合理補充;三是針對問題,強化練習;四是運用變式、重構等方法,設計新穎巧妙和具有較高思維價值的題目;五是鼓勵性的選做題.
譬如,在教學蘇教版必修1《函數模型及其應用》這一節內容后,筆者以學生熟悉的家鄉家紡業為素材,編制了這樣一道課后作業題:某家紡公司生產[x]套床上用品時,需要的成本為[c(x)=x2+2x+20]元.若銷售出一件床上用品的收入是20元,則該公司為獲取最大利潤,應生產這種床上用品的數量為 ? ? ?件.從而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了一個戰略性問題,高中數學教師應以“精心施策、精選例題、精巧提問、精辟反思、精編作業”為抓手,構建切合學生實際的課堂教學模式,讓精準化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結出累累碩果.
(責任編輯 黃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