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概念圖在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它不同于過往教學中強調某一內容的方式,而是對全部知識進行整合,把握全部知識的聯系,并在知識體系中充分體現每一個具體知識的作用。同時,針對過往教學中常會出現的難點內容與重點內容,概念圖的應用也能給予更有效的解決。基于此,本文從多個角度出發,分析概念圖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概念圖;小學數學;概述與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36-0048-02
引 言
從我國長期以來的小學數學教學來看,學生群體大多容易對數學學習出現畏難情緒,同時也容易在數學學習中出現嚴重的分化問題。那么從這一類問題的成因來看,一方面在于數學知識本身的難度,另一方面則在于學生的理解能力。而學生的理解能力又可以細分為兩個部分,即通過知識簡化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及通過理解能力提高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對此,無論針對哪一種教學要求,概念圖的應用能幫助學生有效提高理解能力。概念圖作為一種學習工具,不僅教師可以利用它來進行教學,學生也可以利用它來進行復習,從而從師生二者的角度出發一同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一、概念圖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的應用概述
概念圖是一種用節點代表概念、連接表示概念間關系的圖示法。學生可通過概念網絡的建立,在其中不斷添加內容,實現新舊知識的有效整合,并在過程中發現知識的本質與規律,更好地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數學作為一門集抽象性、復雜性與邏輯性于一身的學科,在錯綜復雜的知識中更要發揮好概念圖的作用,從而幫助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同時,從小學生的特性來看,其不成熟的思維能力、認知能力與理解能力也需要概念圖的幫助,以此提高自己的知識掌握水平。
二、概念圖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的應用策略
1.利用概念圖實現新舊知識的整合,發現知識內部關聯,構建數學知識網絡
在小學數學復習課程中,概念圖的運用能夠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復習以前的知識,并通過對舊知識的整合來構建良好的知識結構,進一步提高知識復習的系統化,給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
(1)提升梳理線索,幫助學生整理加工信息
概念圖在知識收集與整理的過程中,能夠實現多個零散知識的有效串聯,幫助學生從分散的內容中厘清脈絡,加強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
例如,在復習有關“圖形面積”內容時,筆者帶領學生一同回想了面積的計算公式,同時在黑板上畫出了與之對應的圖形。之后,筆者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思考學習的第一個圖形面積是什么。學生通過回顧,很容易便想到了矩形。之后,筆者繼續提問,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學習的第一個圖形面積是矩形。學生以此為線索展開討論與探究,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發現其他圖形的面積都可以和矩形相關聯,都是由矩形的面積延伸出來的。如正方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其實都是在矩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調整而來的。對此,筆者將小學階段所學習的圖形面積以矩形為中心建立了概念圖,通過更直觀的方式串聯起學生的知識記憶。
(2)多種呈現方式,幫助學生搭建知識框架
概念圖復習往往是教師對知識體系的形象解讀,也是學生知識體系的具體呈現。對此,教師可以在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歸納聯系的過程中形成各式各樣不同的概念圖。其實,概念圖的應用在當前數學教學中并不算冷門。教師日常教學所需要的知識結構圖、事件發展變化圖等,都可以理解為概念圖。
2.利用概念圖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與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所謂的復習教學并不是簡單的知識鞏固,而是要通過復習手段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知識,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內部規律與內在聯系。對此,在數學復習過程中,教師也要重視整理工作,更好地突出思維方法,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與思維能力[1]。
(1)優化認知策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很多數學知識若僅從表面來看,好像毫無關聯,但是深度剖析后,又能看到它們之間存在的細微聯系。而教師通過教學引導,來實現它們聯系的過程便是數學的思想和方法。概念圖教學方式的融合,能更好地實現學生學習從零碎化、片段式向注重關系、注重脈絡的方向轉變。同時,概念圖的運用也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比較能力與理解思維能力,進而使學生以概念圖作為一條主線,連接數學的概念與內涵,全面提高認知水平。例如,在復習立體幾何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通過應用概念圖,達到以點帶面的作用,實現知識的有效聯結、延伸與拓展,并構建起立體幾何與學生之間的橋梁。
同時,教師借助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的轉化,也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對體積問題與面積問題的區分能力。例如,在“圓柱體的體積”學習中,學生便可以簡單理解為矩形圖形通過彎曲首尾相連后所圍成的圓形空間。而圓柱體的體積便可以理解為在這個圓形空間中存在著多少個平行的圓形,并將其面積求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先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實際模擬一次二維圖形向三維圖形的轉化,并從體積問題的本質出發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師除構建概念圖外,還要讓學生根據這一思維,自行總結一些立體圖形的體積公式,從而更好地掌握二維圖形與三維圖形之間的聯系。
(2)循序漸進,引導學生經歷概念構圖的過程
概念圖的運用,無疑是數學復習中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讓學生更有效地接受概念圖。對于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而言,如果讓學生一開始便嘗試自行編制概念圖,這對于學生來說無疑是困難的,也會加劇學生對概念圖學習的抗拒情緒。但是,如果是由教師直接拋出概念圖的概念,那么也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形成概念圖的標準圖。這里的概念圖,便僅成了一種固定的工具,學生秉承“拿來主義”來運用。因為缺少概念圖的構建過程,同樣也不利于學生的思維融入。對此,筆者認為,教師在概念圖教學中,可以先根據概念圖的概念,讓學生嘗試自己厘清知識脈絡。期間,教師不必要求概念圖的工整,也不必要求概念圖的形式,僅僅是考驗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之后再幫助學生規正。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這節課時,教師便可以在課前讓學生針對這部分知識自行整理,并嘗試運用概念圖。在課上,教師再引導學生根據各自的整理來進行溝通與討論,逐步完成概念圖的規正。最后,教師再讓學生對正確、完整的概念圖與之前所整理的知識體系進行對比,從而進一步掌握概念圖的學習方法,對自身理解進行優化與調整。
3.利用概念圖落實數學復習反思與數學評價,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在小學教育中,正確的評價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內心又比較敏感,所以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給學生成長帶來影響。同時,在新課程改革后,秉承著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也要全面落實好學生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及理解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此外,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明顯看到學生群體的差異。而在面對這些差異時,筆者認為,教師首先要明確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差異,并結合差異開展對焦教學,提高教學開展的針對性與適應性。同時,在概念圖的應用中,學生也同樣會出現對概念圖的理解差異。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做好反思工作,不斷完善對概念圖的評價。
(1)自我反思梳理,完善認知結構
概念圖首先是一種學習工具,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的手段。在學生完成一節課、一章節及一本書的學習后,都可以通過概念圖的運用來構建知識脈絡,形成思維體系。同時,學生自行運用概念圖來整理知識,也更有利于其應對一些容易混淆的內容,并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面對的是大量學生,所以很難做到具體的對焦,也很難根據每一位學生的性格來呈現出更適宜的教學方法。但是,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理解能力、理解角度,運用概念圖來形成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例如,在教學“正反比例”的相關知識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自行總結、歸納知識內容,并形成表格,如表1所示。
(2)師生評價檢測,矯正思維偏差
傳統的教學更多是在考驗學生的零散知識掌握情況。教師通過應用概念圖,可以對學生的知識結構進行考查,同時也可以借助概念圖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學生自行制作概念圖的過程,也是學生查找知識、收集知識與整理知識的過程。那么學生也一定會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過去的理解錯誤,并加以改正。而教師通過概念圖對學生進行考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留白的方式來完成。總之,在數學學習與復習中,教師要進一步加強對概念圖的重視程度,提高概念圖的運用效率;同時,要針對不同的需求對概念圖的運用進行調整與優化。
結 ? ?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復習課程的概念圖應用中,教師可以通過利用概念圖實現新舊知識的整合,發現知識的內部關聯,構建數學知識網絡,利用概念圖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與理解能力,幫助學生利用概念圖落實數學復習反思與數學評價,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教師應從多個角度出發,針對我國目前小學數學復習課程中概念圖應用的實際情況,分析問題成因,找尋解決方法,制訂更為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從而不斷提高教學開展的效率和質量,充分發揮出概念圖在教學中的優勢。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概念圖來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與理解能力,并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與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羅莉.概念圖在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中的應用探索——談運用"概念圖"輔助數學復習課教學[J].小學教學研究(教學版),2011(12):44-46.
作者簡介:秦敬品(1967.3—),女,安徽舒城人,一級教師,從事鄉村教育工作滿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