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 ?要:初中學生逐步開始進入青春期的發育階段,在心理上發生著重大變化。而農村的孩子很多都是留守在家,在家庭教育中缺乏指導,他們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也會經常犯錯。所以學校中對此類孩子的教育就顯得額外重要。
關鍵詞: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教育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3-0028-02
1.農村留守兒童現實情況分析
(1)缺乏全面的教育管理
大多數留守兒童由于經濟條件不好,父母外出打工,由孩子的爺爺奶奶進行撫養。而老人在管理觀念上較為落后,認為孩子吃飽穿暖即可,認為“讀書無用”,這使得成績優異的孩子倍感壓力,而成績較差的孩子更加的厭學,甚至輟學;老人文化水平較低,在孩子的課后作業輔導方面顯得“力不足”,許多學生也因此逐漸喪失了學習積極性。
(2)農村教育條件不足,忽略了心理教育
部分農村山區地理位置較偏,再加之經濟條件的限制,農村小學無論是在硬件設施,亦或是師資配置上不盡理想,為幫助學生們“走出農村”,教師只知道強調學科理論教學,而忽略了學生的心理教育。如此,針對留守兒童所展開的管理指導過于片面,難以幫助留守兒童建立起學習信心。
(3)留守兒童自控力較差,缺乏辨別能力
許多農村留守兒童長時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懷,再加之未受到系統性的心理觀念教育與健康管理,使得其在身心發展等多個方面表現出來了某些問題。表現為自控力較差,容易被生活中的事物所吸引,受不良誘惑的影響很可能誤入歧途,這對于其的健康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2.農村初中留守兒童的教育方法分析
(1)摸底調查,建立留守兒童檔案
在留守兒童的問題早已經被很多教育工作者所重視,對學生有最基本的了解也是開展各種教育活動的基礎。我校也在學生入校的時候就積極要求班主任展開調查,建立留守兒童檔案。通過留守兒童檔案,了解學生的家庭成員情況,收入情況,監護人的狀況,學生的興趣愛好等等,對學生有了最基本的了解。
留守兒童的檔案應該是動態的管理,所以需要及時更新和補充。一是,家訪是一個值得提倡的方式。在縣區領導和學校領導的具體安排下,現在幾乎所有的老師都展開了學生的家訪活動,這為補充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提供了更加直接的素材,因為這能更深入地了解到家庭的實際狀況。例如,代理監護人的文化水平和素養,能花多長時間、多少的精力在孩子身上,代理監護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等等。二是,在與留守兒童的接觸和交流時,在他們身上出現了問題時,老師可以更多的了解他們,可以把他們身上發生的變化或出現的新問題記錄下來,更新檔案資料。
通過建立留守兒童動態檔案,了解留守兒童的情況以后,老師在與學生進行談心或者教育的時候,就更容易走進他們的內心,找到問題產生的原因,與學生發生情感共鳴,從而達成教育目的。
(2)關注家庭教育,搭建家長和學生的信息紐帶
人們常說“有其父必有其子”,這正說明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但是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往往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面對家庭教育的種種問題,作為學校,應該盡力彌補,尋找對策和方法。
第一,要充分利用學校家長會的機會。
多鼓勵父母參加孩子的家長會,并且充分利用家長會,加大對家庭教育意義的宣傳力度,指導家長學習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重視孩子的情感需求,在心靈上給予充足的愛和溫暖。老師也向家長反饋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上的表現,讓家長聽到孩子進步的聲音;也利用這個機會讓家長聽到孩子的心聲。例如,可以讓孩子給家長寫信,或者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活動的方式進行親子交流。
第二,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拓展了人們交流的途徑。同樣也應該服務于我們的留守兒童。老師要時常指導、提醒家長多和孩子溝通,增加親情。因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是誰也代替不了的。例如,“校訊通”的應用為老師和家長的聯系建立了紐帶;也可以為留守兒童和家長建立QQ群,創建微信群等,讓家長可以聽到孩子們真實的心聲,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可以與家長聯系好固定的時間,利用學校提供的網絡環境,開展親子視頻聊天活動、留守兒童家長教育主題群聊活動等。老師可以充分利用這樣的交流機會,與家長分享一些管理經驗、交談技巧、教育專家的指導建議。使得留守兒童的教育成為家長,學校,社會共同關心的教育問題。
(3)加強品德教育引導,積極開展心理健康的輔導
初中階段學生基本上處于12-15歲的年齡階段。這個時期的學生不論在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他們的思想容易情緒化、走極端。對于留守兒童來說這個現象更加的突出,他們面臨著一個道德成長的問題。所以,對他們的教育一定不能忽視對品德的引導。
第一,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
積極開展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輔導。老師要借助學校的心理咨詢室,多請教心理咨詢老師的專業意見,通過學生的個別談心,參加沙盤游戲,體驗心理釋放等方法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發現他們的思維動向,有問題及時幫助他們解決,有情緒幫助他們發泄。特別是對青春期的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的給予指導,例如,青春期生理衛生問題、學生早戀問題等。不要讓留守兒童因為沒有父母的指導而進入盲區。
第二,適當的批評教育。
因為留守兒童總讓我們覺得很可憐,就不太愿意去傷害他。但是比較客觀地給孩子一些針對性的指導,甚至是嚴厲的批評是不可缺少的。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才能學會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選擇。
第三,老師率先垂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