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梅
摘 ?要:邏輯思維能力是個人在學習和生活中所必須要掌握的一項基本能力,對于個人學習更深層次的知識、分析和思考問題、更好地生活和未來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探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與策略,從邏輯思維能力的基本內涵、小學數學教學中邏輯思維的形式、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具體的培養方法包括加強數學基礎知識教學、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能力、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精神、啟發學生想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識圖作圖能力等。教師可以根據小學數學的知識內容,靈活運用這些方法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基礎知識;數學語言;質疑;想象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3-0125-02
數學是一門以運用和探究數量關系、圖形關系為主,解決實際問題和為科技提供計算工具的學科,對于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意義深遠。小學數學學科是學習數學的基礎,對于啟發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等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同時對于培養和發展學生分析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具有重要意義。邏輯思維能力指的是正確、合理思考的能力,是一種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比較、想象、判斷和推理的能力,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思想方法,加強小學數學的教學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不太注重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應該進行相關的教學改革和創新。
1.邏輯思維能力的基本內涵和重要性
邏輯思維能力是指正確、合理思考的能力,它是理解數學知識、學好數學知識、掌握數學運算能力的必備能力,也是學好科學等學科、解決實際問題的必備能力。由于數學是一門反映客觀世界、抽象表達客觀世界的學科,需要運用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表示各類內容,因此需要很強的邏輯性表達相關內容。從牛頓所著的《自然科學的數學原理》就可以看出,數學的重要性所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課程教學內容、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數學基礎等,注重培養學生邏輯推理思維方式、注重促進學生掌握邏輯推理的基本方法等。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是有利于啟發學生創造力和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形成善于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的意識;二是有利于促進學生完善思維模式和思想方法,引導學生少走彎路、提高學生思維的效率;三是有利于讓學生改變馬虎等缺點,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等良好習慣。
2.小學數學教學中邏輯思維的形式
首先,演繹歸納思維。這是小學數學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和運算法則推導用到的主要方法,歸納是演繹的基礎,演繹是歸納的前導,歸納和演繹是互為條件,互相滲透,并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例如,在加法和乘法交換律的推導中,教師可以將式子中兩者對換位置,則和或積不變,這就運用了演繹歸納思維。
其次,分類比較思維。這是一種對知識內容進行分析、整理和加工的思維及其方法,通過比較能夠確定具象與思維的異同,建立數學思維模型、尋找解決方法,對于不同的知識內容進行分析和辨別,從而提高數學學習效果。
再次,綜合分析思維。這種思維是對認知主體的整體進行觀察、分析和探究,對于其中的不同模塊先分解再探究,得出一些本質特征和思想方法。例如,在方程的認識課程中,教師通過指導學生結合已學知識、題目內容和生活經驗等,通過整體分析和思考尋找其中等量關系,列出方程式等。
最后,概括抽象思維。它是將某類事物性質概括為一個整體的思維方式,是建立數學模型的基礎。探究數學運算規律和解題方法等都是其具體的應用。
3.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
(1)引導學生明確邏輯思維的含義
在培養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中,首先要引導學生理解邏輯思維能力的含義。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邏輯思維的具體解釋不明確,會使學生在本課題中產生困惑。因此,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我們建議在實際的教學活動,我們應該使用實際案例指導小學生一步一步了解邏輯思維能力的意義更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針對性發展。例如,在“時、分、秒”的知識教學中,我首先為學生講解時、分的關系和換算方法,然后結合剛才的知識內容,引導學生計算分、秒的關系。然后計算秒與小時的關系,并順利闡明時間單位的換算思路。之后,我總結了自己的思路:“剛才,推導秒與分、秒與小時的關系的思維步驟是邏輯思維的推理。所謂邏輯性是指科學的步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步驟是邏輯思維”。通過這個簡單的過程,引導學生理解邏輯思維的概念,為接下來的邏輯思維培養奠定基礎。
(2)加強數學基礎知識教學
基礎知識是學習的基礎,是思考和探析更高層次的知識、深入思考疑難問題、總結思維方法和解題思路的重要基礎,只有學好了基礎知識才能夠向更高層次的學習進發。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應該加強數學基礎知識教學,打牢學生的知識基礎、啟發和培養學生邏輯思維、促進學生理解與靈活運用基礎知識,從而在循序漸進中形成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需要比較深的基礎知識積累,這樣才能為每一步的思考、推理和運算提供比較充分的根據。教師需要加強數學基本知識定義、運算定理和法則、運算公式等內容的教學,最好是通過提出探究性和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探究中獲得這些基礎知識。
(3)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對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邏輯推理依賴于嚴謹的語言表達,以及正確的書面表達,教師可以結合數學知識內容提出一些簡單的代數問題或幾何問題,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敘述思維過程、解題過程。
例如,在“面積”的相關教學中,教師可以以“鋪地面”的課程為依據,創設生活實際問題,讓學生用語言說說如何準確鋪滿地面:一個長10米、寬6米的長方形地面,如果用長度為50厘米、寬度為30厘米的地板磚鋪在上面,那么至少需要用到多少地板磚?對于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思考,然后請出幾名學生試著用語言表達思考和運算過程,最后進行總結,比如,先統一單位、再計算地面總面積和地板磚的面積、最后用總面積除以單個地板磚面積。
(4)實施分層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更為重要。然而,作為獨立的個體,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情況是不同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因此,教師應該更加關注學生對學科的接受程度,根據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進度和情況,讓學生在有針對性的實踐和學習中形成邏輯思維。換句話說,對于每個學生來說,他們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根據不同的學生,他們應該有不同的指導方式,并不斷啟發學生思考,使學生能夠形成一個小的漸進成長。例如,在扇形統計圖的教學,教師可以總結一些統計方法他們學到的知識,將它們劃分為多個級別根據班上學生的數學能力的差異,并建立各種研究和學習任務有不同的困難,這樣學生可以進行擴展學習。為了促進他們邏輯思維的發展,有必要使他們在收集、匯總、整理數據時形成圖形感,并讓他們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進行數據展示。
(5)構建生動課堂
小學生活潑好動。他們對未知的事物感到好奇。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特點,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運用適當的思維方式解決學習問題。這不僅可以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還可以使學生保持很高的探索欲望,使他們更有收獲感。例如,在“方位與方向”的教學中,引入了組間的競爭,讓學生看到地圖,使之與現實中的方向相對應。它還可以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啟發學生選擇更容易理解、簡單準確的方法來描述地點,讓同齡人理解。在有效解決問題的同時,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應用的必要性,從而產生認真學習的意識。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應該分析邏輯思維的主要形式,并通過加強數學基礎知識教學、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能力、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精神、啟發學生想象思維和培養學生識圖作圖能力等展開教學。
參考文獻
[1]韓久紅.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學周刊,2017(18)
[2]高喜堂.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