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林
摘 要:全媒體時代社會思潮的“多元化”“自由化”“泛娛樂化”進一步凸顯,對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權威性、有效性構成威脅。“多元化”模糊了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定位;“自由化”弱化了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權威;“泛娛樂化”淡化了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效力。只有豐富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內涵,增強主流意識形態解釋力;創新主流意識形態話語表達,增加主流意識形態吸引力;優化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傳播,提高主流意識形態影響力,才能實現全媒體時代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再鞏固。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
一、全媒體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傳播的新特征
習近平指出:“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1]全媒體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傳播的新特征表現如下。
一是“多元化”。全媒體時代是一個人人都有話筒的時代,任何一個可以使用網絡的個人、組織或團體都可以通過網絡媒介肆意發表自己的看法、觀點。高校不僅是各種社會思潮的集聚地,也是敵對勢力重點攻擊的戰略要地。把握主流意識形態在各種社會思潮中占主導地位,是全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
二是“自由化”。全媒體時代意識形態的傳播不再僅僅依靠傳統的報紙、書籍、雜志,而更多的是依靠電影、自媒體、網絡等。高校大學生更傾向于通過網絡媒介,如微博、知乎、微信、抖音等平臺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而在這些領域,主流意識形態似乎并不占據絕對優勢。在這些網絡媒體中,各式各樣的言論鋪天蓋地、魚龍混雜。高校大學生尚不完全具備識別正誤對錯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錯誤社會思潮的影響。
三是“泛娛樂化”。娛樂是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則是指娛樂超越邊界,似乎一切皆可被娛樂,全民皆可被娛樂。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指出“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愿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2]。如何在“泛娛樂化”的全媒體時代,傳播主流意識形態,成為當代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方面。
二、全媒體時代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面臨的挑戰
(一)“多元化”模糊了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定位
全媒體時代,意識形態的“多元化”發展,使得各式各樣的發布者、傳播者掌握了更多的自主權。瀏覽多元的訊息一方面豐富了大學生的視野,但另一方面“多元化”資訊的傳播蘊含著許多挑戰。其一,從傳播的內容來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在多元社會思潮中不占優勢。當前,媒體上宣傳的主流意識形態相關內容大都嚴肅沉重、內容老套、語言單一。在這種背景下,高校大學生自然親近于通俗易懂、風趣幽默、時尚好玩的非主流意識形態所傳播的內容。因而,比較之下,高校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內容接受度較低,因而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也就沒了彰顯的空間。
第二,從傳播的方式來看,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方式并沒有搭乘全媒體時代的“技術快車”。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還是以傳統的報紙、書籍、新聞聯播等為主。然而在全媒體時代,各自媒體、運營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總在利用時下熱點、跟進社會話題,將自己的思想內容借助熱點話題、利用各種平臺大肆傳播。高校大學生群體恰恰是獵奇心、創新性最強的群體,他們不在囿于從傳統媒體從獲得知識,更傾向于通過新技術從不同于權威的渠道獲取訊息。因而不擅“抓人眼球”的主流意識形態在高校大學生群體中也就沒有聽眾。
第三,從傳播的競爭對手來看,主流意識形態的競爭對手不僅有不良媒體人還有西方敵對勢力。例如,有許多媒體人為了所謂的流量,販賣社會“憂慮”。打著為國為民的旗號,肆意放大社會發展的負面消息。如果說,這些販賣“憂慮”的社會思潮大多出自國內,那么,一直猛烈抨擊國內不自由、不民主、不平等的社會思潮則主要來自西方反共勢力。一方面,他們通過較為先進的媒介傳播技術,向我國輸出自己的價值觀念和文化理念。另一方面,他們常常抓住我國的突發性事件,毫無底線地對中國指手畫腳。高校大學生往往心思單純,容易受到不良社會思潮的毒害,甚至成為不良社會思潮傳播的幫兇。
(二)“自由化”弱化了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權威
全媒體時代的意識形態傳播的“自由化”動搖了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在高校的主導地位,干擾了部分高校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信仰,削弱了部分高校學生對國家政治體制權威的認同度。
一方面,隨著“自由化”的全媒體傳播方式的進一步推進,新自由主義、普世價值、歷史虛無主義等社會思潮開始大量傳播。這些非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的傳播、侵蝕,使得部分高校學生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中慢慢認同了這些錯誤的社會思潮,開始排斥科學的主流意識形態。另一方面,“自由化”的傳播方式,使得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控制力受到削弱。全媒體時代,信息咨詢更加豐富多樣,各種言論表達更加自由,意識形態話語權更加開放。各種社會思潮借助各種媒介大量傳播,這本身就加大了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難度。加上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媒介往往缺乏及時有效的互動性,因而很難發揮其傳播效力;而非主流意識形態和反主流媒體趁虛而入,利用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不正當的手段和策略,把輿論引向負面,嚴重削弱了主流意識形態的權威性。
(三)“泛娛樂化”淡化了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效力
主流意識形態的主要功能之一在于為執政黨的執政合法性問題提供辯護。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就是通過一系列方式,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理論灌輸。然而“泛娛樂化”的全媒體時代,高校開始出現政治冷淡主義。“關注個人的經濟生活,而不是關注政治生活”的現象正在高校上演[3]。
一方面,全媒體時代的“泛娛樂化”侵占了大學生的政治活動空間。在全媒體時代,最暢銷的新聞報道、雜志周邊往往涉及某些明星、網紅的相關訊息。據調研,極大部分高校大學生把空余時間都花在了淘寶、直播、微博等平臺,他們所關注的重點也基本都是明星八卦、游戲技巧、美妝技巧等。而在學習相關政治知識上,比如在學習強國、團日活動、黨日活動等方面的積極性遠遠低于其他娛樂方式。許多大學生不懂政治、不懂馬克思,不懂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
另一方面,全媒體時代的“泛娛樂化”損害了當代大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沒有促進高校學生判斷能力、思考能力的提升,反而讓更多人習慣接受訊息并認同其真實性,個體的獨立思考能力、判斷能力、邏輯思辨能力卻正在遭受嚴峻的挑戰。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然而習慣了這種文化的快消費,高校部分學生沒有足夠的耐心去理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立場、觀點、方法。
三、全媒體時代高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提升路徑
(一)豐富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內涵,增強主流意識形態解釋力
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4]全媒體時代,要解決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問題,最為根本的就是要抓住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回應社會的新變化、新難題。
首先,豐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內涵,要堅持問題導向。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工作者,不能忽略時代變遷、社會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只有以解決現實問題出發,豐富馬克思主義的內涵,實現理論創新,才能為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提供空間。對于普通學生來說,只有讓他們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有用的,是可以指導學生學習、工作、生活等現實問題的,馬克思主義才能真正大眾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才會有話語權。
其次,豐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話語內涵,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做好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就要求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要在這種轉變中體察高校大學生的利益訴求、現實困難,自覺把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話語內涵與滿足高校學生的需要緊密聯系。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內涵的豐富不能只停留在經典原理的研究,而應該從新時代高校學生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方面的訴求出發,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引導高校學生認識到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的合理性、自身利益訴求的正當性。
最后,豐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話語內涵,要與非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針鋒相對”。意識形態的高地,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不占領,其它非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就會去占領。要通過不同方式,如舉辦校園文化活動、講壇等,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有理有利的去回應對馬克思主義的質疑、詆毀。當然,對于反馬克思主義的言論,要加大力度監督把控,不讓反馬克思主義的不當言論借助全媒體時代的便捷在高校得以滋生。
(二)創新主流意識形態話語表達,增加主流意識形態吸引力
創新主流意識形態話語表達是全媒體時代高校增強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重要方面。只有通過創新主流意識形態話語表達,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真正做到大眾化,用當代高校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表達,才能為學生所理解和接受。
一方面,在主流意識形態宣傳過程中,要適當避免“學術話語”“教導話語”,選擇“生活話語”“溝通話語”。要根據高校學生的學科背景、知識背景、理解能力,調整意識形態宣傳工作中的用詞;在主流意識形態宣傳過程中,要結合時代熱點,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釋社會現實問題;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宣傳中,要雙向交流互動。只有回答了學生心中的困惑,高校大學生才能真正相信馬克思主義,才能凝聚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下。
另一方面,在意識形態宣傳教育中,不能無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本身的權威性、嚴肅性。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不能出現“自由化”“泛娛樂化”,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不能被娛樂、被惡搞。近年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話語表達上的“泛娛樂化”趨勢已初見端倪。誠然,部分馬克思主義“娛樂化”的傳播者、制造者是無意識的,甚至出發點是極好的。然而,這些好的出發點往往存在被利用的風險。而另一部分主張馬克思主義“娛樂化”的傳播者則是完完全全打著“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旗號試圖篡改馬克思主義。他們往往抓住馬克思著作的只言片語,扭曲馬克思,詆毀馬克思主義,質疑中國共產黨執政黨正當性。因而,馬克思主義要保留它的權威性、神圣性。
(三)優化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傳播,提高主流意識形態影響力
毛澤東曾指出:“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要先造成輿論,總要先做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階級是這樣,反革命的階級也是這樣。”[5]有了正確的、科學的意識形態內容,如何造成輿論是全媒體時代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的重要問題。
一是加強多元主體協作,形成傳播合力。優化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傳播是一項系統性的煩雜工程,需要政府、媒體、高校、學生組織和個人等多元傳播主體間的通力合作與相互配合。要綜合傳統媒介與新興媒介的傳播優勢,實現多元傳播主體的聯動傳播,才能在形成強大傳播合力中最大限度地實現主流意識形態話語信息的全面覆蓋、全程覆蓋、全員覆蓋和全效覆蓋。
二是明確受眾特點,適應傳播發展趨勢。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要對象是高校全體學生。要利用大數據,調查、分析不同性別、生源地、學科背景等各方面具有差異的學生更青睞哪些網絡平臺、雜志期刊、公眾平臺等。通過大數據分析,為不同性別、學科的高校大學生推送不同的馬克思主義相關內容,實現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內容投放的精準化。讓高校大學生切實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科學的。
三是運用媒體技術,拓展傳播渠道。全媒體時代,各種媒體傳播技術日新月異。對于高校大學生來說,新媒體技術更容易獲得他們的青睞。因而主流意識形態傳播要借助新媒體技術,拓寬其傳播的渠道。為此,要加大對新媒體技術的開發、應用,倚重并且利用新媒體技術為主流意識形態發聲,通過占領輿論高地來破除部分高校大學生對非馬克思主義話語的迷思和幻想。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共同思想基礎[EB/OL].(2019-01-26)[2020-07-03].http://www.jyb.cn/rmtzgjyb/201901/t20190126_212827.html.
[2]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章艷,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5.
[3]張愛軍,秦小琪.“網絡后真相”與后政治冷淡主義及其矯治策略[J].學習與探索,2018(2):61-68.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5]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0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