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南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高校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伴隨著“課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也拓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疇,無論是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還是專業課程的學習,學校都可以成為開展教育的重要場所。研究深入分析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針對思想政治滲透在體育教學中的途徑提出建議,并就高校體育課中思想政治教育滲透中注意問題進行研究,以期利用體育教育平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覺悟,為國家建設培養合格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思想政治;策略
黨的十八大工作報告要求教育體制要適應學生的發展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社會化進程中的核心內容,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關鍵步驟。體育在教育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獨特的作用。高等教育強調多方面綜合培養學生,體育教育對塑造大學生積極的心理面貌和健康的身體素質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與體育教育有著很強的相關性,兩者的融合是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和豐富,有必要探索兩者融合的意義和途徑。高校體育教育應把增強學生體質健康作為體育教育的基本目標,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與體育教育的密切關系,在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和掌握運動技能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為國家建設培養合格的高素質人才。
一、高校體育教學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教育融合的內在要求
體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能保證體育教育目標的實現,又能增強學生的體質。相反,在體育教學中傳授技能和知識可以增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從這一層面分析,二者之間存在著一條典型的路徑,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路徑可以通過體育教育的過程來實現。此外,體育課程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它影響著大學生的階段和身心健康,對學生的行為有潛移默化的制約作用。同時,在體育項目中,為了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參與者的地位,將現有的接觸內容通過團隊合作進行規劃,使每個人都能遵守團隊規則,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
(二)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
當今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在和諧社會發展理念下未來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專業人才的支持、對全面綜合性人才的需求非常大。根據現代社會對人才的基本定義,人才應具備相應的技能和心理健康水平,而不是簡單的知識結構儲備,高校體育課中應挖掘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實現路徑。教師需要培養實現知識、能力等方面的綜合人才,讓他們成為社會發展的可持續動力,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同時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因此,應更加重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樣才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的人才
(三)體育教學目標實現的必然選擇
體育教育的目標不僅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更重要的是在參與體育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發展學生的良好人格,這對他們的良好發展也是大有裨益的。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加強高校的體育工作既是國家方針政策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高校體育教學可成為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對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不僅可以實現學生身體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同步培養,同時也有助于實現體育教學目標,促進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當前體育教學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融合意識
在當前的體育教學中,部分教師不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體育教師很少主動探索教材中的思想內容,教師對體育教學中的思想政治價值認識不足。因此,他們缺乏對學生正確的指導和教育,即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行為和思想上的偏差,也不能針對性地對此進行糾正和管理,導致體育教學無法完全與思想政治相融合,進而影響教育的有效性。
(二)教育方法過于單調
長期以來,學科教學中的思想滲透教育仍以簡單的說教為主。即使在體育教學中,一些教師仍然采用單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灌輸模式,忽視學生主體性作用,很難實現體育教學的立體化目標。大多數時候,體育教師沒有根據體育的特點進行思想的整合,而是習慣性將兩者分開。缺乏有效方式的說教內容顯然效果不好。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希望教師能夠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實現多渠道的知識滲透。
三、高校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分析
(一)轉變教育的主導觀念
體育教育既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過程。特別是在新時期,體育教師在加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過程中要不斷轉變觀念,與時俱進,充分認識到體育與思想政治工作對象的同一性和工作目標的一致性,發揮各自優勢。在教學實踐中,要以立德樹人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思政教育和體育教育的融合作為教學的主導思想和主導思想,將其滲透到體育教學中,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有效地滲透到體育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需要和體育活動發展的需要,積極地與學生在思想、心理、情感等方面進行交流,解決學生思想上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認知水平。
(二)加強思想政治文化建設氛圍
學校要不斷加強體育“軟文化”建設,為體育思想政治教育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首先,加強體育“硬件”建設,保證體育所必需的良好有效的物質條件,如體育場地、體育器材、體育媒體等。為大學生積極參與體育學習和活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環境和條件,而且作為教育的隱性教育資源,也不斷引起大學生的關注,從而使大學生能夠繼續繼續參與體育鍛煉。其次,加強體育“軟件”建設,加強體育制度建設、思想品德建設、文化精神建設、情感意識建設等內容。將蘊含在高校體育文化中的思想情感和文化素質、體育時尚、體育精神和道德素質等內容,通過體育教學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使學生感受到體育的內涵,在規范自身道德行為、強化思想情感、陶冶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品質、影響自身理想信念的基礎上,把體育鍛煉作為修身養性的重要內容。
(三)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趣味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融入體育教育過程中通過幽默的語言、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積極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心理氛圍,給學生鍛煉帶來快樂的同時與學生在思維、心理、精神上積極溝通,才能更好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滲透到學生的思想和內心深處。通過有趣新穎的形式向學生滲透和傳達正確的思想政治內容,在教學中引導和傳播學生樂于接受的思想政治內容。例如介紹最新的政治新聞或用講故事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或者以先進人物為榜樣在體育活動和鍛煉時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幽默的語言和趣味的敘述,使學生內化為自己的自覺行動,從而達到“趣味思想政治”的教育價值,達到體育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目的。
四、高校體育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一)注意與運動項目特點緊密結合
高校體育教學內容涉及多個體育項目,不同的體育項目有不同的特點。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應深入挖掘不同體育項目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根據不同體育項目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形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例如球類運動與傳統體育中的武術和太極拳,其教學內容的性質是不同的,在球類運動中,教師可以與集體主義、團結協作、競技精神等體育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在武術和太極拳中,教師可以與內在堅定的品德聯系在一起,將項目的特點與體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在結合中實現潛移默化的思想政治影響。
(二)注意教師思想政治水平與思想政治修養的提升
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入體育教學,不僅需要體育教師具有良好的教學能力,而且需要他們有扎實的思想政治基礎和文化知識的修養,因為體育思想政治教育與體育教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思想政治修養有很大關系。體育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教學和思想政治文化知識,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融入體育教學,才能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實效性。因此,體育教師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要積累和豐富思想政治素養,了解并熟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時事政治趨勢,不斷提高思想素質和政治文化素養才能確保體育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五、結語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漫長的工作,而體育教學也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化要求。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深刻認識到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并依托切實可行的措施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囊括了多方面的內容,除了包含理論內容外,還包括著實踐內容。所以,這就要求高校體育教師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為立足點對其予以拓展,并對教育方法予以合理化選擇,確保體育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參考文獻:
[1]馬園艷.高等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的思政教育——基于提高抗挫折心理能力視角[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6):154.
[2]常益,張姝.健體育魂:大學體育課程的思政教育轉向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8(6):140-145.
[3]鐘小紅,劉玉蘭.試論體育德育資源與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的實效性——以體育專業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3(8):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