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學俊
【摘要】小學數學作為小學課程中重要的一門課程,在學生心中是抽象、枯燥、繁瑣的學科。隨著新課改的推進,素質教育越來越重要,不再是以往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模式,而是采取生活化數學教學模式。將數學應用到生活中,讓學生發現數學不再無聊,而是和生活息息相關,更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數學教學的效率。本文將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現狀及解決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 (2020)24-0060-02
數學這門學科源于生活也運用于生活,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按照新課改的要求,結合生活實際,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下手,將生活與數學知識緊密聯系在一起,運用于課堂教學,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以往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更注重自己的績效,更關心學生的考試成績,用“題海戰術”讓學生考出好成績,學生在各種脫離生活的題目中機械地按照解題模式來解答,所以教師忽略了學生學習知識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是一人在講臺上從頭講到尾,灌輸所有知識給學生,而學生注意力并不會一直集中,聽著枯燥的講課很容易分神打瞌睡,對數學的興趣會大大降低,并把它定義為晦澀難懂的學科。這將對數學教學產生不良影響。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一)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對數學教學至關重要,如果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強、效率不高,就達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將生活中的實例結合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覺得是自己熟悉的情境,產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數學一直以來在學生心中都是抽象的學科,如果學生邏輯思維不強,就很難學懂數學。但如果數學教學結合生活實際,學生在學習中會聯想到自己生活中發生的事件,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
(三)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新課改的推進中,教師更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單是學習成績優異,素養能力也是重中之重。數學結合于生活實際,更注重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是新課改的目標。
三、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樹立生活化教學的理念
生活化教學理念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重視的是學生做題的能力,而新課改要求教師對課本教材進行深入理解并結合生活實際案例呈現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在生活場景中學習數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注意幾個方面:首先,數學教學不能簡單地結合生活,需要深入每個教學的環節,使學生真正學到生活化的知識并運用到生活中;其次,教師需有效地結合教材和生活案例,對教材進行創新性的改編,加入生活實例,并讓學生課后親自實踐,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最后,教師不應以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成果的唯一標準,應當結合學生的綜合能力考量教學的效果。
(二)合理應用生活化素材
在小學數學的教材中有很多生活化的實例引導,其實給教師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并不表示教師可以照著書本念,教材中的內容不會跟實際生活完全一致,此時就需要教師在教材的基礎之上結合實際生活對教材內容進行改編或假設,使其更貼合實際生活。
(三)創建生活化教學情境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大多數是根據教材內容,照本宣科地進行教學,也有的是直接脫離生活實際給學生出考試題目,通過做題來學習數學,這些教學形式大多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使學生出現了偏科的情況。因此,在生活化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材內容結合生活實際,將生活中發生的常見事件結合到教學案例中,與學生產生共鳴。
(四)提高生活化教學意識
數學這門學科和生活聯系緊密,教師在生活化教學的思維下,指導學生細心觀察生活,很多生活事件都可以運用到數學教學中來,平常教師需要養成這種思維習慣,從生活事件中發掘案例,運用到課堂。
(五)培養數學生活實踐能力
在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教學中,數學課后作業也是重要的一環,預習和復習能加深和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在這種模式下,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做練習題等方式,布置課后作業的內容,比如調查、觀察、動手操作等結合生活實際的作業。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這一模式利用教師樹立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理念、教師合理運用生活化素材結合教材、創建生活化教學情境、提高教師生活化教學的意識和培養學生生活實踐的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深化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裴義君.淺談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20(09).
(責編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