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
摘 要:外語學習的終極目標就是跨文化交際。跨文化交際存在于各個方面,本文從英語修辭格Parody(仿擬)入手,從廣告語、日常交流、政論文章、成語、本體和仿體同時出現的現象、漢語中的仿擬現象六個方面談跨文化交際,細致剖析英語修辭格仿擬在跨文化交際中的妙用。
關鍵詞:仿擬;本體;仿體;跨文化交際
英語修辭格Parody(仿擬)與漢語修辭格仿擬相同。這種修辭方式是故意模仿某一著名的詩歌,或某一名言警句,或某一諺語,改動部分詞語而去表達一種新的思想,創造臨時性新語句的一種修辭方式。仿擬修辭格的運用的關鍵在于新穎的創意,有了新穎的創意才能根據新的語境創造出新的表達形式。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迅猛發展,新生事物、新觀念、新思想的不斷涌現,人們需要更豐富、更快捷、更活躍的語言現象。人們喜愛這種修辭格的修辭效果獨特。這種修辭雖為一種臨時性語言變體,但由于其表現出的機智活潑,精煉傳神,新鮮奇妙,幽默風趣,嘲諷犀利,表現力強而經常出現在語言交際、新聞、廣告和文學作品中。
一、仿擬在廣告語的妙用
運用仿擬(Parody)這種修辭格,可以使話語新穎活潑,醒人耳目。筆者在2014年在美國的夏令營當教師的時候,在明尼蘇達州的伯米吉州立大學(Bemidji State University)旁的一家比薩店(Pizza hut)前有這樣一則廣告,上書
Tasting is believing.
這則廣告是以“新”、“奇”“巧”的形式出現的,其本體為Seeing is believing。用仿詞Tasting替代了這則成語的Seeing,其意思也就由“眼見為實”變成了“口嘗為實”。廣告本來就是用來吸引人們對某些商品發生興趣,促成人們的購買行為的。這則廣告言簡意賅,推陳出新,對筆者的視覺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于是我毫不遲疑地走進店內,買了一個Pizza,吃完后才發現,所謂的pizza只不過是一個餅頂上抹了一層奶酪,再加上一些雞零狗碎的輔料的發面餅而已。Seeing is believing這句話被仿擬改造的如此自然,使人感覺不到斧鑿之痕。
再看一則廣告:
East or west,the Guangzhou cuisine is the best.
這則聰明的廣州商家,套用了英語習語East or west,home is best.(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用仿擬短語the Guangzhou Cuisine替代習語本體里的home以后,句子所表達的新意成了:東餐也好,西餐也罷,廣州料理獨步天下。即,食在廣州。在美國有廣東餐館的地方,常能看到這則廣告。這則廣告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因妙用仿擬,而成為了一則非常成功的廣告。
二、仿擬在日常交流中的妙用
在美國,周六或周日會有很多人在自己車庫或院子里擺上貨攤,把自己不再需要的東西或舊物以極低的價格拋售出去。這種拋售方式被稱為garage sale和yard sale。你經常會看到這里面人頭攢動,前來淘寶的人還真不少。
一個星期天,筆者感到無寶可淘,從一家車庫走出來。看到一個美國中年男人從汽車下來,筆者先和其打了招呼,“Hello! On Sundays,a lot of garage sales.” 該男子一句回話讓我永遠難以忘記。他回答我說,“Oh,yeah. On Sundays,a lot of garbage sales.” 他用garbage(垃圾)代替我話里的garage(車庫),讓人感到語言一下子變得新鮮、活潑、俏皮有趣,在詼諧中還略帶諷刺。只替換一個詞,這句話的意思就由“星期天有許多的車庫售物”變成了“星期天有許多破爛在出售”。這一仿擬的妙用,使筆者捧腹大笑了好久。
三、仿擬在政論文章中的妙用
Parody這一修辭格也經常被用在政論文章里。《The Listener》雜志里等在了Andrew Neil的一篇文章,標題為”Britannia Rues The Waves”。這句話仿擬英國海軍歌曲Rule,Britannia中的一句話“Britannia rules the waves”,意為不列顛統治海洋。想當年英國艦隊橫行海上,用堅船利炮征服了世界許多地方,在全球各大洲都有其建立的殖民地。英國人曾驕傲地把大英帝國稱之為“日不落帝國”。它也曾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國門,強行讓腐敗無能的清政府把香港割讓給英國,后又強行租借了新界和九龍。英國人的商業和海運業也隨之昌盛。可世界人民反對殖民主義,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使英國作為“海上霸主”的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所以Neil在著文的標題里用rues代替了原文里的rules,意為不列顛在望洋興嘆。作者僅通過一詞之換就清晰準確地揭示了英國這個曾經的“海上霸主”的現狀,以及其失去“海上霸主”地位哀嘆之情。
現在世界很多國家只注重發展經濟,忽視環境保護問題,甚至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攫取經濟的發展。在這個本就不太平的世界里,又人為地增添了許多污染。禿山,臟水,讓人難以呼吸入肺的空氣,隨處可以見到。綠色和平組織應運而生。這個組織提出了一個口號:
Give me Green World,or give me yesterday. 這個口號的意思為:給我一個綠色的世界,要么還我昨日之自然。該口號仿擬了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著名詩人Patrick Henry的一句名言“Give me liberty,or give me death!”(不自由毋寧死)。該口號表明了綠色和平組織要清除污染,維護生態平衡的堅強決心和意志。
四、仿擬成語
英文里有這樣一句成語“be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ones mouth,意為生在富貴之家啊。有紈绔富家子弟吹噓自己的富貴出身時說“I was brought up rich.” 于是有人不無嘲諷地說:“Yeah,you were born with a Cadillac in your mouth.” Cadillac是美國的名牌豪華轎車,由它來代替本體中的silver spoon,以近乎不合理的夸張來形容紈绔子弟時的富有,讓聽到的人感覺到一種蔑視,嘲諷,滑稽,幽默的語氣,耐人尋味。
五、本體和仿體同時出現
以上仿擬形式的舉例都是只有仿體出現的例子。但偶有本體和仿體同在一句話出現。在這樣的句式中,仿體靠本體的襯托,比照而存在,通過比照把作者的意思完整,深刻地表達出來。如:
Wall Street owns the country. It is no longer a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but a government of Wall Street,by Wall Street and for Wall Street.
(Leo Huberman:We,the People)
該例中的仿體是仿擬林肯《葛底斯堡演說詞》(Gethysburg Address)中的名言:…a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shall never perish from the earth.
美國政府一向不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因為它是壟斷財團的代表,試試在追逐著財團利益的最大化。這種仿擬修辭的運用,清晰地揭示美國虛偽的民主和壟斷財團控制國家盤剝人民的丑惡實質。譯文如下:
華爾街擁有這個國家。這個政府不再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而是一個華爾街有、華爾街治、華爾街享的政府。
六、漢語中的仿擬現象
漢語里同樣存在這種語言現象。漢語修辭格仿擬同樣是套用過去著名的詩詞、名言、警句、成語或諺語,改動其中部分詞語,表達一種新的思想或意境,取得幽默、詼諧、風趣活潑,簡潔明快,諷刺嘲弄的語言效果。例如:
多少父母兄弟姐妹夫妻被海峽隔開了三十年,一同感嘆道:“萬里海峽萬里長,海峽外面是故鄉。” 國共團結還待何時呢?
這里的“萬里海峽萬里長,海峽外面是故鄉”就仿擬抗日戰爭期間的流行歌曲《長城謠》里的第一句歌詞“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而成。充分地體現了兩岸人民渴望統一,江山一體的愿望和情懷。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日本鬼子占領東北以后,又妄圖侵占華北,進而占領整個中國。他們不斷地向榆關(山海關)推進,而文化城(北京城)里的闊人(達官貴人)備好隊隊汽車,隨時準備向南逃跑。大學生要求抗日,被反動軍警瘋狂鎮壓,弄得這些學生晦氣重重。于是,魯迅先生在《偽自由書·崇實》一文里用仿用(仿擬的一種)修辭格,憤怒地揭發批判國民黨反動派的不抵抗日本侵略的政策。魯迅先生這樣寫道:廢話不如少說,只剝崔顥《黃鶴樓》的詩以吊之,曰:
闊人已騎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復返,古城千古冷清清。
汽車隊隊前門站,晦氣重重大學生。
日薄榆美何處抗,煙花場上無人驚。
崔顥的原詩為: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綜上所述,修辭格Parody(仿擬)在英語和漢語中都大量存在,雖為臨時語言變體,但由于其機智活潑,精煉傳神,新鮮奇妙,幽默風趣,嘲諷犀利,表現力強,而備受人們喜愛。但由于大多數情況下,本體不出現在同一語段中,這就要求作者模擬得恰當得體,使讀者易于辨認出潛在的本體形式,感受到這一修辭格在特定語境中的獨特魅力。而讀者也應很好地完善自己,使自己具有扎實的語言功底和較高的文化素養,這樣才能準確無誤地辨認和理解仿擬。
參考文獻:
[1]美國歷史文獻
[2]林肯《葛底斯堡演說詞》
[3]崔顥《黃鶴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