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婷
摘要:本文在提出應用型本科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借鑒美國職業培訓的 KAS模式,即 Knowledge-知識、Ability-能力、Skill-技能分析了電子商務專業的能力要求,提出了成功實現 KAS 教學目標的電商實踐教學途徑。
關鍵詞:KAS模式;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2010—2020) 》 明確提出實踐教學環節的強化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高校要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增強學生的實訓技能。電子商務專業旨在培養應用層面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對此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儲備,更強調實踐實訓技能的靈活運用。根據報告顯示,在電商人才應具備的素質上,其中最重要的5項素質:工作執行能力占比69%;持續學習能力占比63%;責任心和敬業度占46%;積極主動有目標感占34%;專業知識和技能占29%。為適應企業對電商人才需求的變化,各應用型本科院校都在突出強調實踐實訓教學環節。跨境電商交易額的激增、自媒體平臺的爆發、直播電商的快速崛起進一步倒逼電商人才培養方式的改革,實踐性職業技能的提升勢在必行。
1應用型本科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實踐教學配套設備缺失
電子商務專業實踐實訓課時涉及到跨境電商平臺的實操,由于各類跨境電商平臺入駐門檻高,均需要公司的經營資質及較高的會員費甚至技術服務費,教學過程中根本實現不了真實店鋪的運營實訓,只能依賴各類電子商務仿真實訓平臺,部分高校尚未購置配套的模擬實訓系統,導致實踐性教學難以有效的開展。另外筆者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大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未建設攝影攝像實訓室以及直播實訓室,由此可見電商專業需要具備的產品詳情的圖片獲取及處理技能無法保障。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GMV同比增長114%,初步測算2020年在電商市場滲透率達到5.5%左右。直播電商未來仍有較大發展空間,但高校在電商直播實訓室的配置上基本未到位。
1.2實踐教學師資欠缺
高校的師資對學歷職稱均有較高要求,大多數來自于高等學校的畢業生,缺乏企業工作經歷及實戰經驗,教師只會教理論不能帶領實踐的現象普遍存在。由于電商從業人員進入門檻低難以滿足高校聘任的要求,造成企業兼職教師數量嚴重不足,且大多數學校未和企業師資形成互通有無的長效合作機制,企業兼職教師對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清晰,教學過程中只管實踐不管引導,教學效果欠佳。高校在自有師資外出培訓支持力度上也不夠,校內電商教師實踐教學能力難以得到提升,以上幾方面因素造成電商實踐教學師資短板且問題嚴重。
1.3實戰操作機會和崗位欠缺
電商實訓課時受場地限制絕大部分依然只是校內模擬實訓,校內實訓軟件無法獲取市場真實數據,僅僅是對現實電商平臺以及交易活動的固定化和簡單化淺顯操作的感知,無法模擬到真實市場的變化以及實現應對變化的運營策略的調整,跟真實的商業市場環境下的運作相差甚遠。另外網上店鋪申請的門檻和學生資源的局限性,學生難以在校期間自己申請店鋪去實戰運營。由于校外實訓基地也只是掛牌,或者只是接收畢業生畢業實習,并沒有開展課程或過程實訓活動。在校期間學生有學習任務學校也會考慮到安全問題有各種規定,學生只能利用暑假進行短暫的實習,但是大部分企業并不傾向于短期實習,導致難接觸到企業化的實習崗位。另外校企合作在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施遠不如職業院校,目前大多數本科院校校企合作項目少且未達成有效的合作機制。
2 KAS 模式下的電子商務專業能力要求
袁張度提到創造教育的一種方法是KAS教育,即知識、能力、技能(技法)教育,這是一種把知識、基礎能力、創造技法相結合的教育方法 , 在美國極其普遍。根據KAS的模式,可以通過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達到對學生通識知識、專業知識、一般能力和專業素養的培養。不同的培養目標對標不同的課程形成目標與課程群的對標矩陣。根據KAS的要求可以將電子商務專業能力要求做以下劃分:
(1)電子商務專業需具備的K(Knowledge)即知識、素養。在通識知識上應掌握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等通識類相關知識;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良好的道德素養、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及職業素養,可從思想政治類課程、應用文寫作、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等課程的開設;具備良好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大學外語系列課程;具備良好的計算機操作與互聯網應用能力,如計算機基礎課程。
在專業知識上應掌握現代管理、網絡經濟和信息技術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如商業企業管理、網絡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等課程的開設;掌握網絡文明素養、電子商務誠信與信用素養、信息安全與保密的知識,如電子商務法律法規和電子商務安全等課程的開設;掌握電子商務類專業理論與專門方法,能夠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解決實際問題,如電子商務概論、網店運營與管理、新媒體運營等課程的開設。了解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新興產業動態,注重產業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并及時掌握相關的理論與技術知識,如Python程序設計、小程序開發、直播電商等課程的開設。
(2)電子商務專業在需要具備的A( Ability),即一般能力。具備獨立自主地獲取本專業相關知識的學習能力;具備將所獲取的知識與實踐融會貫通并靈活應用于電子商務實務的技能;初步具備基于多學科知識融合的創意、創新和創業能力;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素質和團隊合作素質;具備國際化視野和基本的創新精神及創業意識。
(3)電子商務專業應具備的S ( Skill),即職業技能。掌握獨立開設并運營網店的能力,如網店運營與管理、網絡營銷等課程的開設。掌握跨境電商平臺后臺操作及運營基本能力,如阿里國際站平臺實訓、速賣通和亞馬遜B2C平臺實訓等課程的開設;掌握數據分析工具操作及應用能力,如電子商務數據化運營、Python數據挖掘與分析課程的開設;掌握電子商務網店設計的技術工具,如網店美工及設計、攝影攝像技術、圖像處理技術、視頻處理技術等課程的開設;掌握國際貿易跟單員操作的能力,如進出口單證實務、國際貿易平臺實訓等課程的開設;掌握新媒體平臺所需工具及一系列運營策略,如視頻處理技術、新媒體文案策劃、新媒體運營實務等課程的開設。
3成功實現 KAS 教學目標的電商實踐教學改革途徑
3.1人才培養方案上突出重實踐輕理論的課程設置體系
據2019年度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在高校電商人才培養需要改進方面,被調查企業認為,需要加強實操性教學環節的占73%,加強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占 61%,企業與高校合作協同育人的占38%,更新教學體系與產業同步的占38%。由此可見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學和加強學生職業素質教育是學校培養人才的兩大核心要求。根據企業用人需求和電商新生態環境必須在電商人才培養方案上加大實踐實訓學時,如增加跨境電商B2B平臺實訓、跨境電商B2C平臺實訓、電子商務數據化運營實訓、攝影和攝像技術實訓、圖像處理技術實訓、新媒體視頻處理技術實訓和新媒體視頻直播實訓等課程,在人才培養上聚焦“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設計過程。
3.2加強實踐師資隊伍建設
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高水平的教師資源,電商門檻低和高校用人要求高的矛盾造成了實踐型教師人才短缺的普遍現象。依據目前的尷尬局面一方面可以鼓勵和支持在校教師“走出去”。電商行業發展日新月異,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更新跟進新技能、把控新動態。學校亦應該經費支持、獎勵及與職稱評聘掛鉤等措施,鼓勵單師型教師到企業掛職培訓獲得專業技術和實踐能力,使其成為具有“專業知識”+“專業技術”及“教學能力”+“實踐能力”的“雙師雙能型”教師。另一方面也需要企業人員“走進來”輔助學校完成強實踐性的課時,企業能夠把握市場最新動態、最前沿的發展趨勢及技能,在實訓周邀請企業講師作為兼職教師進校集中授課指導學生實踐操作是加強學生實踐性的有效途徑,讓企業參與到學生的培養過程能極大地縮小學校培養的人才與企業用人要求不對接的差距,以此達到校企共建實踐教學團隊,保證學校輸出與企業需求匹配度高的人才。
3.3強化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以賽促學
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科競賽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模擬實訓各類電子商務平臺的操作性競賽,如模擬淘寶店鋪的設計比賽、速賣通和亞馬遜等跨境電商平臺的模擬實操比賽、跨境店鋪運營的實操比賽。第二類是電子商務創新創業類項目比賽,如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創業”挑戰賽、全國高校商業精英挑戰賽、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等。第一類競賽能夠改變學校教師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需求學生在模擬軟件上進行實操,比賽高仿了真實的電子商務平臺,學生能夠熟練操作平臺的賬號管理、上下架產品、庫存管理、物流管理等基本的操作,是加強學生實踐性的有效途徑。第二類競賽能夠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渴求,向企業看齊,向產業靠近。創新創業類學生需要組建團隊有效的進行市場調研、分析市場、策劃方案、落地執行等一系列真實創業實踐,比賽能夠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完成整個商業計劃組織能力,是一個情景豐富的、真實的、充滿競爭的實踐。學校可以設計實踐教學內容和考評方式,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參與到項目中講競賽和課程學習相結合。
3.4完善校企合作機制
校企合作形式多樣, 有“共建共管二級學院”模式 、“頂崗實習”模式、“工學交替”模式 、“共建實習實訓基地”模式、探索“廠中校””和“校中廠”模式、 “共建人才培養基地”模式、“產學研結合”模式等。校企合作能夠更好地與企業崗位對接,能夠使學校和企業的資源互通有無,互惠互利。建設校內校外聯合實訓基地,把實踐教學貫穿在這個培養過程中,實現雙贏,如企業可以在“雙十一”、“618”等大型電商活動中將企業搬進學校實訓基地,讓學生參與到一線的實踐中也能解決企業一時用人多的需求;未轉型電商的傳統企業也可以將銷售部門外包給學校,實現雙贏;針對目前電商平臺往視頻化詳情轉移的新動態企業可以選取學生培訓擇優選用制作優良的產品呈現方案用于店鋪;學校在校生中不乏直播電商播主的好苗子,可為企業提供優質潛力股資源,同時培養了高技能人才。
基金項目:本課題系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青創計劃”項目(編號:CJQC2019001)科研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2019年度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狀況調查報告[D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2845409890885437,2019.
[2]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20直播電商研究報告[DB/OL].https://www.jinchutou.com/p-132389694.html,2020.
[3]劉紅軍,胡發剛,楊亞柳.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主導的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6(12):182-184.
[4]袁張度.關于國內外中小學創造教育[J].教育教學研究,1994(06):14-18.
[5]劉建平等.“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高校實踐教學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9(04):23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