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生權
摘 要:體育教學區別于文化課的教學,教學方法體現出特殊性,特別是農村地區的體育教學,需要結合實際應用新的教學方法。以某學校初中跳繩教學采用了“兵教兵”策略為例,結合農村體育教學和學生素質的實際,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體現出多方面的效果,有利于提升學生跳繩的測試成績。
關鍵詞:初中體育;跳繩教學;農村地區;教學模式
跳繩這一項目作為初中體育課程的重要內容,也是體育中考時學生選擇最多的項目之一。許多偏遠的農村學校,由于地域和家長所受教育程度的影響,大部分家長無法有效地配合教師對學生進行輔導和教育,學生體育鍛煉意識非常薄弱,身體協調性差,一分鐘跳繩成績有很大提升空間。而“兵教兵”策略應用于農村地區初中跳繩教學體現了多種效果,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一、農村初中體育教學中存在問題
(一)學校體育師資隊伍緊缺
調查研究表明,農村地區的許多初中基本沒有專業的體育教師,體育教師多為其他學科的教師來兼任。部分農村地區由于經濟落后,學校教育經費不足,為了降低開支,就只聘請代課體育教師,或者由于其它學科教師來兼職體育教學,而代課或兼任的體育教師缺少體育教學的專業技能,體育素養與教學能力偏低,體育課教學的效果難以保證。
(二)體育教育硬件設施不足
在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和家長的意識中,沒有將體育課提升到應有的高度。而部分農村地區由于經濟發展落后,體育教育方面投入不足,有限的經費多用于維修教學設施、購買教學用品等,缺少費用置辦體育教學設備。許多農村初中學校缺少專門的體育教學場所,因此需要加大投入體育設施投入,提升教學條件,保證農村初中體育教學的效果。
二、“兵教兵”策略的引入
“兵教兵”策略就是教師對農村體育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在教學中對讓學學生采用“兵教兵”的方式實現互幫互助,起到互相激勵的作用,學生在相互學習,相互交流中實現跳繩水平的提升,以保證教學效果。教師針對“兵教兵”策略,要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在相互學習交流中提升個人的跳繩成績,在與其它同學交流分享中找到跳繩的方法與技巧。我校的實踐表明,“兵教兵”模式的引入,跳繩項目的教學效果更加突出,不僅增加了學生之間的交流機會,學生的學習過程也可以變得更加的輕松。在學生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的氛圍中,跳繩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學習過多的方法,以實現個人的進步。“兵教兵”應用于跳繩項目可以讓學生的體育技能得以提升,還可以保證學習的效率。教師針對“兵教兵”僅需要設計相關的情景,讓學生們共同商量解決如何提升跳繩成績,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跳繩的方法,還找到了影響到影響跳繩成績的制約因素,還可以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具有多方面的優勢。
三、“兵教兵”策略應用于農村初中跳繩中的具體的措施
(一)結合學生的特點實現“兵教兵”
在“兵教兵”教學模式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群組的劃分。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個人技術水平和跳繩成績,合理的劃分“兵教兵”小組。小組劃分需要教師要掌握學生的跳繩成績、技術特點,保證“兵教兵”具有可比性,這樣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培養學生在競爭中的對抗競爭,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對相互競爭中提升個人的競爭成績,調動學生參與“兵教兵”教學的積極性。
(二)保證“兵教兵”的合理性
教師針對“兵教兵”要科學的安排,明確如何借助“兵教兵”模式提升教學效果。在“兵教兵”的推行中要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部分體育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兵教兵”中易失去信心,這會導致不能積極主動練習,對跳繩訓練缺少興趣,因此難以保證教學效果。教師針對農村體育教學的特殊性,充分發揮“兵教兵”教學的作用,對于跳繩成績不理解的學生調整對抗內容,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以實現主動學習。學生掌握了方法,對后續的訓練會發揮重要作用。“兵教兵”要依據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進行。讓每位學生都能在“兵教兵”中發揮自己的優勢,增強學習的自信心。依據當前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體育教學也要采取科學的方法,以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在“兵教兵”中的作用是指導和點評,對學生的互幫互助加以指導,以保證教學效果。
(三)注重對“兵教兵”的調整
在“兵教兵”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農村初中學生的特點,結合體育的教學的實際,發揮“兵教兵”的優勢,這樣才能保證更高效地提升學生跳繩成績。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過多關注課程標準,以課程標準來組織教學,使得學生們要配合教師的要求和工作,從而脫離了農村的實際。“兵教兵”有助于學生的互幫互學,有助于學生掌握跳繩的基本技能,逐步解決在跳繩學習中的困難。教師在“兵教兵”模式的引入中要考慮農村教學環境的實際,考慮到學生的現實,利用好現有的資源,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以保證教學效果。
農村體育教學要考慮到客觀條件存在的影響,體育教育要結合實際主動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保證教學方法更加結合農村的實際。“兵教兵”應用于農村初中跳繩教學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跳繩成績,提高教學的效果,具有綜合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偉剛.合作教學模式在中學足球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5,(05):120-121.
[2]黃家衛.互動教學模式在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6,(11)65-66.
[3]陳維平.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學體育,2016,(10)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