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慧
摘 要:在初中音樂課堂上,要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應培養(yǎng)學生們積極思考、大膽創(chuàng)新的能力,再鼓勵他們朝著正確方向突破自我,奮斗成為不可多得的棟梁之才。通過教學內(nèi)容的補充、授課方式的更新、引導方向的調(diào)整,教師互動教學的時候充分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音樂教育長遠規(guī)劃進程的加快指日可待。本文具體分析了初中音樂課堂師生互動的主要問題,希望能為其他教師教學思路的多元化轉變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問題分析;對策研究
只有學生抱怨的課堂好比一潭死水,教師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掀不起很大的波瀾。要是提出一個問題,馬上就有學生響應,那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有意義,所以說師生互動是很重要的。初中音樂教學中,解決師生互動問題,必須詢問學生的主體意愿,給予他們不一樣的情感體驗,再把握合適機會,引導他們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形成了和諧的師生關系,就有利于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對此,筆者憑借多年實踐經(jīng)驗,闡述了幾點不同看法。
一、做好音樂的課堂導入
音樂是表達情感的方式,對于學生來說應是歡快的、活躍的,而不是沉默的、無趣的。課堂教學最忌扼殺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師生互動遠比直接灌輸指導的效果好得多[1]。所以,初中音樂課堂必須有一個積極活躍的教學氣氛和足夠熱鬧的教學環(huán)境,這樣才能讓學生快速地進入音樂的學習狀態(tài)。如欣賞《在那銀色的月光下》時,教師可以伴奏學生唱歌《長江之歌》、《青春舞曲》等,直接讓學生快速進入音樂的氛圍。或者使用多媒體課件,在課件中具體介紹塔塔爾民族的風俗習慣,由此帶動學生積極思考,使其感受到歌曲的藝術美。音樂課堂不再枯燥、乏味,對于學生而言充滿吸引力,他們有感情、有表情的演唱了這首歌,就能夠樹立起正確的戀愛觀、人生觀、審美觀。課堂導入效果不錯,把握時機師生互動,對于初中生民族音樂情感的豐富來說大有助益,值得廣泛推廣與借鑒。
二、引導學生們音樂欣賞
音樂欣賞環(huán)節(jié),教師不再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盤托出,不再進行“灌輸式”的教學。而是在點撥、啟發(fā)、引導下,讓學生有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體驗,培養(yǎng)他們欣賞美的能力,教給他們音樂欣賞的方法。如《我的祖國》欣賞教學中,師生互動行為值得探討。以前,我會直接告訴學生怎樣標出表情術語、呼吸記號及力度記號。對于學生是否了解了歌曲的真摯感情不甚在意,因此導致教學質量差、互動效果不佳。而新形勢下,我摒棄了傳統(tǒng)的固化思維,通過引導和點撥,讓學生們和我共同分析作品的音樂要素。如提問:(一)你們熱愛自己的祖國嗎?說說為什么?(二)你喜歡歌曲中的那一句或者哪一樂段?(三)最期待男女生演唱、分小組演唱還是聲部演唱呢?等,幾個問題拋出后,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在討論的過程中,我還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xiàn)自己對音樂的體驗。音樂欣賞豐富學生的個性化體驗,促進他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作用更大,何樂而不為呢?
三、巧用語言的師生互動
語言是課堂互動的最常見方式之一,科學高效的語言互動,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幫助他們樹立信心,還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和期待,從而能夠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音樂教學當中[2]。如教授學生《大海啊,故鄉(xiāng)》在首歌曲的時候,我在上課伊始,直接將教室的所有燈光關掉,讓整個教室處在一個黑暗靜謐的環(huán)境里,接著讓大家閉上眼睛,仔細聆聽課堂中流淌的音樂。待學生聽完之后,我讓大家各自說說自己的感受,以及對于這首歌曲的理解。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但增強了學生對于歌曲的理解,加深了他們對于音樂的印象,還讓他們的音樂感受力得到了提升。
四、開展有效的音樂競賽
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教師一定要給予學生們一些權力,把他們的主體作用徹底發(fā)揮出來,為學生多提供一些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和空間,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教師作為教學中的組織者與引導者,積極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把學生們的音樂潛能充分激發(fā)出來,促使音樂教學質量整體提升上去。如進行《Do Re Mi》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把班級里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教師可以讓他們進行小組歌唱的模式來比賽,以小組作為單位,教師擔任這個歌唱比賽的評委,讓小組之間的學生進行默契合作。組與組之間進行良性的競爭。通過這樣小組合作比賽的教學模式可以把學生們的歌唱水平以及組織能力提升上去,師生之間良好的交流互動和可以有效的提升課堂的教學氛圍,最終達到教學效果的提升。
五、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
通過優(yōu)美的音樂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那么教師需要明確音樂課堂的教學目的,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初中階段的學生需要面臨眾多學科的學習壓力,日常學習生活相對來說枯燥、乏味,而音樂課堂等就是來填充學生的課余生活。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借助音樂的藝術魅力,帶領學生進行視聽享受的同時,還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操和審美意識。通過對各種類型音樂的享受和學習,可以達到身心的放松,引入教師對審美、對人生觀等的引導,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柔和的內(nèi)心,從而能夠發(fā)現(xiàn)美、珍惜美、傳播美,這是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是有積極影響的。
總之,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就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通過師生交流,共同探討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和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教師,首先就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互動學習的氛圍,其次要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再者要為學生搭建一個主動學習音樂、表達音樂的平臺,最后還要豐富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從而讓互動變得和諧有效。
參考文獻:
[1]胡佳.初中音樂課堂實施師生互動策略的研究[J].創(chuàng)新教育,2018(15)197-198.
[2]劉艷華.淺談初中音樂課堂的師生互動教學[J].新課程教學,2018(2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