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潔容
摘要:隨著我國國力的強盛,經濟的迅速攀升,我國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對社會各個層面的要求也就越來越多,尤其在我國的教育領域,家長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所以我國長時間都在采用傳統式服務論,力求做到家長滿意的校園服務,以至于混淆了學校和家長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職責,一些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則責任缺失,對學生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很大的,不僅關乎到學生的學習質量,更關系到學生未來性格和思維的發展,而教育命運共同體的提出,明確了家長和學校間的關系,只有加強家校合作,才能全面培養好學生們,讓他們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因此,本文重點以,“教育命運共同體”中的家校合作,展開相關探索。
關鍵詞:家校合作;整體規劃;溝通;探討
按照我國當前的教育現狀來看,家長和學校之間的關系是不密切的,孩子一旦出現了什么問題或錯誤,在一些家長的思想中,就會認為是學校沒有教育好;在學校中,學生的表現若不好,在一些教師的眼中,還會覺得歸根結底是家長的教育問題。但好的教育,并不是由任何一方的完美教育決定的,培養一個優秀的學生,必須要家長和學校互相配合,從而讓學生可以全面的接受正確的教育,以此保證教育效果具有一致性,從而才能培養出未來對社會發展有益的人才。
一、“教育命運共同體”中家校合作的探索
(一)加強家校整體規劃
為了提高家校合作的實效性,學要成立每個年級的家委會,同時規劃完善好家委會的章程,讓家委會參與學校的部分管理中,同時學校要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符合現代學校建設的相關要求,創新家校合作的理念,重視家長教育對學校教育的促進作用,要保證家委會的參與性,以此促進家校合作教育資源的實效性。
同時還可以,由校委會代表、家委會代表、社區居委會代表和學校的法律顧問,組建聯合“家校合作教育共同體”的領導班子,統領家校合作教育的工作。要規范好家委會的相關章程,以此定位好家委會的組織結構、選舉制度、運行制度、工作職能等方面。
(二)要進行系統的實踐培訓
學校和家庭是學生所處最長時間的兩個場所,所以在這兩個場所教育學生,對學生各方面的塑造是最有效的,同時家長和學校都擁有著,教育好學生的責任和使命,所以是學生教育中最重要的兩個教育主體。因此,學校和家長要加強家校合作教育,共同肩負前教育好學生的責任。由于學校的教育具有系統性的,所以學校教育對學生而言是科學的系統的,但在家長教育中,家長的素質是千差萬別的,所以在教育孩子上的水平和方式,是不具備科學性的。以此對學生整體化的提高是不利的。基于這種情況,學校可以對家委會進行系統的實踐培訓教育,以此提高家委會在學生教育中的整體教育水平。
一是縱向培訓,學校發給家長《家長手冊》,讓家長進行閱讀,再通過這本手冊,幫助家長明確家長教育的基本職責,同時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和年齡階段,讓家長明確孩子在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從而讓家長有針對性的與孩子建立溝通,提高教育實效性;二是橫向培訓,通過開展家長沙龍等活動,根據學生最常出現的問題,讓家長們展開交流,以此提高家長的教育智慧;三是外力培訓,學校通過邀請專業的教育專家,給家長們做專業的教育講座,讓家長明確自己在學生的教育上出現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的改正教育問題,以此提高家委會的整體教育水平,促進家校合作教育的實效性。
(三)增加溝通,提高家校合作質量
隨著家長提高了對家校合作的正確認識,家長越來越想,了解自己孩子在學校的情況,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的想法,也就越來越迫切,就會主動與教師在學生的教育問題上多加交流,同時隨著時代的迅速發展,信息化的空前繁榮,為當前的家校溝通提供了很多新的方式,以此保證了家校間溝通的暢通性,一是通過家長會和開放日等形式,提高家校教育的溝通,這不僅改變了單一枯燥的探討,還可以促進家長間教育心得的交流;二是開設“校長信箱”和“致家長一封信”的形式來完善家校合作教育制度,以此提高家校的交流與溝通,也能及時有針對性的解決家校教育中出現的實際問題;三是采用信息化交流手段,創設班級微信群、QQ群、校內網站等,讓家校溝通不受時間、空間等因素的限制,以此進行及時良好的教育溝通。
二、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育共同體的家校合作交流的建立,不僅喚醒了家長對學生的教育意識,還讓家長正確認識到了,家校合作教育,不僅是家長的責任,也是學生全面接受良好教育的有效手段。同時也讓學校認識到了,在學生出現問題時,不能一味將責任推到家長的教育中,而應該強化自身的教育責任,學會反思,以此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梅,鄭楓,家校合作中教師的作用探討[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20,22(03):97-99.
[2]翟韻,梁燕龍,家校合作關系視域下教師教育信念的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 (11):131-132+135.
[3]徐婷,中小學“家校合作”的現狀及優化措施[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15):161.
[4]左坤,李亞娟,家校合作:教育時空系統對話互動與聯通——以南京市家校合作教育追求與實踐探索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9(04):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