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華春
摘要:身體素質訓練課是小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啟蒙小學生體育運動的一門課程。本文從小學生身體素質訓練課教學現狀入手,并根據小學生身體與心理素質特點深入探析了提高身體素質訓練課教學水平的途徑,旨在為小學教師提供科學的參考,全面增強小學生的核心素質。
關鍵詞:身體素質;小學生;核心素養
小學是學生增強身體素質的重要階段,身體素質訓練課的教學效果對學生的身體健康有著直接的影響。但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許多學校身體素質訓練課的教學手段仍舊落后,同時還存在其他的問題,嚴重影響了訓練課的教學效果,為日后的體育教學造成了嚴重阻礙。
一、小學生身體素質訓練課教學現狀
(一)教師隊伍素質落后
一方面,教師的觀念較為落后。許多學校的教師訓練教學觀念與當代的人才發展理念并不相符,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使得小學生訓練課的教學水平落后。另一方面,部分教師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課上為小學生布置大量重復性強的訓練項目,使得學生喪失對體育鍛煉的熱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訓練教學方式陳舊
身體素質訓練教學方式落后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小學生身體素質訓練教學的體系不完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許多小學生的眼界也變得逐漸開闊。但學校與相關教育部門對小學訓練課的投資力度不大,造成課程配置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且缺乏科學的教育理論,使得身體素質訓練教學的體系不完善,進而影響了學校的教學質量。另一方面,訓練教學器械不完善。許多學校為了保證小學生的安全單方面取消了訓練課程,再加上體育訓練器材已經使用了許多年,進而造成身體素質訓練教學方式的落后,使得學生喪失了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三)師生間缺乏溝通
小學身體素質訓練課在現代教學背景下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小學生與教師的年齡差距過大,教師在缺乏有效溝通的條件下無法真正了解學生的感受,使得制定的身體素質訓練課教學計劃并不適用于小學生,影響了訓練課的教學效果,進而影響了小學生核心素質的發展[1]。
二、提高小學生身體素質訓練課教學水平的途徑
(一)樹立正確的訓練教學觀念
首先,學校要積極開展訓練教學活動。學校要想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必然要突出身體素質訓練在小學教學課程中的重要地位。新課改要求教育要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探索,并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體驗鍛煉身體的樂趣,以此促進訓練教學目標的實現。以羽毛球訓練為例,小學生在進行快速移動的過程中,可有效增強他們的身體協調能力與爆發力,同時還要通過大腦的快速運作來進行技術和戰術的轉換。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羽毛球訓練不僅能夠增強身體心肺循環的效果,還有利于學生骨骼的增長,有效提高了小學生力量、思維靈敏度、身體柔韌度等方面的水平,為日后的身體素質鍛煉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其次,作為教師要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知識,并根據實際訓練教學效果不斷改進課程計劃,以此滿足學生身體和心理發展的需要。在訓練羽毛球的過程中,小學生極易因為掌握不好運球的技巧而產生消極的情緒,或是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產生枯燥的情緒,作為教師都要在尊重學生個性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羽毛球訓練指導。教師應先指導學生如何判斷來球的位置,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做好路線規劃,使得羽毛球在一連貫的動作下被順利擊出,進而激發學生訓練的欲望。
最后,要注重學生自我良好習慣的養成。在身體素質訓練中,要讓學生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來選擇相應的訓練活動,教師也要注意自己在課堂中定位,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自我能力探索。此外,教師在課上要引導學生如何制定合適的身體素質訓練計劃,學生要按照計劃進行執行,實現自我管理的目標,進而促進訓練課教學水平與效果的有效提升[2]。
(二)豐富訓練教學方式
一方面,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愛好在訓練課程中適當地增加一些小游戲,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身體素質水平。現代教學的重點就是要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結合有效的教學手段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通過小游戲的引入,使得學生在設置好的背景下,提高對身體素質訓練的認可度,有效提高教學的水平。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采取競賽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參與訓練的興趣。許多小學生都具有較強的好勝心和表現欲望,例如在課堂上,將學生平均分為若干組進行接力賽,最先通過終點的小組即為勝利。在這個過程中,每位學生都是以田徑的形式進行接力,不僅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專注度和投入度,還使得學生明白了團結合作的真正意義,進而提升了訓練教學的課堂效果。
(三)改進訓練教學評價方式
在身體素質訓練教學中,教師給予學生有效的評價,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激發他們參與訓練的興趣。在傳統的訓練教學課堂中,教師過于關注學生訓練的結果上,而忽略了教學的整體構架。在實施了課程改革后,教師對于學生評價方式與內容都有了較大的變化。例如,在對學生進行50米田徑測試時,教師應關注學生在整個測試過程中的身體表現,并與班級內的其他同學進行比較,以此獲得一個客觀的評價,為學生提供合理的改進意見,幫助學生制定一項科學的訓練計劃,使得學生的身體素質不斷進步、不斷增強,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就是訓練課程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標志。
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訓練課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增強學生的身體核心素質。作為教師,要結合當代的體育教育進行合理的課程規劃,并不斷創新體育訓練教學的方式方法,同時家長也要配合教師工作,積極引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身體素質訓練觀念,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邱玉紅.探索小學生體育核心素養體系及培養路徑[J].求知導刊,2019(35):65-66.
[2]趙川.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策略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9(03):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