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秋瑩
摘要:我國當前的青少年教育教學工作,較之家庭教育,人們更加重視文化知識教育,對青少年堅毅心理品質的培養則不夠重視,由于社會和家庭對青少年心理品質的忽視造成諸多青少年犯錯,更有甚者導致犯罪的發生,令人痛心。高尚的人格、勇敢的精神、樂觀的心態、處事的豁達等青少年堅毅的心理品質,在青少年家庭教育中的培養至關重要,本文針對青少年心理品質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對家庭教育機制進行研究,并找出切實有效的策略。
關鍵詞:青少年;心理品質;家庭教育;機制研究
青少年擁有強健的體魄、較強的學習能力和為人處世的能力,對于其一生的發展意義重大,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塑造孩子健康快樂的個性、堅忍不拔的精神、樂觀向上的態度,家庭教育從父母言傳身教、良好生活環境的熏陶培養青少年堅毅心理品質的形成。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接受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開展的基礎,引導青少年自我發展,為青少年一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培養青少年的家庭責任感、社會責任感。
一、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品質形成的意義
家庭教育對于孩子堅毅心理品質的形成至關重要,青少年時期是形成個性、可塑性極強的關鍵期,父母長輩的教養方式對青少年性格的養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產生深遠的影響,不恰當的教養方式會影響青少年健全人格塑造,失去獨立意識,對個人、家庭及社會產生不利影響。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和補充,家長要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創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充分利用學校和社會教育資源為青少年身心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青少年自出生起就接受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就是第一所學校。青少年需在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家庭成員間的相互教育、相互交流影響下,啟蒙、成長、成才。從國內很多機構和學者的研究中,都表明了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心理品質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對于為人處事、堅強毅力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家庭成員的做事形式和處事風格,都在無形中影響著青少年在今后的品質形成趨向,實踐研究,90%的成功人士,都有著良好的家庭環境或者家庭教育,而94%青少年犯罪行為,都與家庭環境有著同樣的關系,所以家庭教育對于青少年而言,起到的是決定性的作用。
二、青少年的家庭教育現狀
(一)以親代撫養和隔代撫養為主的家庭教育環境
目前來看,80后、90后成為父母輩的“主力軍”,親代撫養、隔代撫養的撫養方式最為普遍。年輕人工作壓力大、育兒經驗匱乏,年輕父母缺乏教育培訓、指導及經驗,會轉移或放棄親自撫養的機會,故農村地區出現“留守兒童”的現象,其被留守的青少年心理會出現孤僻、失落、脆弱、沖動等問題。隔輩親人對孩子長時間的期待以及年齡使然,因此在孩子的撫養和教育上出現了如過分關注、全力滿足、姑息遷就等問題,引起青少年心理的脆弱。還有許多家庭把孩子當成“小太陽”,以孩子為中心,物質條件的充裕為父母寵溺孩子提供了條件,調查顯示,物質生活條件的相對優越導致城鎮家庭教育中“溺愛”孩子的現象更為普遍,父母溺愛孩子殊不知這會產生諸多不良后果,造成霸道、自私的性格,催生出許多不健康的行為,如打架、偷竊等。
(二)重視營造學習環境,忽略家庭教育環境
多數父母都重視子女的課業學習,為孩子不惜買學區房、上高價補習班、擇重點學校,但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對青少年堅毅心理品質的培養,無法給予孩子情感方面的溝通和生活方面的指導,比如青少年由于認知水平的不足,對偷竊、校園斗毆等現象感到好奇并參與,若不及時制止并進行教育,怕是會誤入歧途。年輕父母外出打工,將孩子留在家中,掙再多的錢也無法彌補陪伴孩子成長的缺憾。在偏遠地區,對青少年的教育觀念相對落后,年長者幾乎是“吃飽穿暖”、“不磕不碰”、“放養式”或“有求必應”即可,無法進行青春期性教育、關注青少年各種敏感期、培養堅毅心理品格等,因此,家長在注重經濟投入教育時,也要從時間精力、情感上加以投入,保證孩子健全人格、堅毅品質的形成。由于應試教育根基問題,很多家庭都走不出“一考定終生”的思維局限,所以目前家庭教育中,對于成績的重視程度遠遠大于對情感教育的重視程度,在缺乏愛的家庭環境中,青少年的心理發展慢慢的趨向于淡漠化,這對于青少年而言,也是品質形成的一個阻礙因素。
三、青少年堅毅心理品質發展的家庭教育機制研究
(一)增強家庭責任感,營造和諧家庭氛圍
家庭教育是子女的終身教育。作為父母因為個人原因而忽視孩子的成長教育會抱有遺憾。教育學家馬卡連科指出,對于子女的培養不僅是父母的快樂,同時在父母家庭的影響下,使得子女能夠為未來事業打下基礎,成為未來的事業家。因此,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撫養孩子的同時還應認識到對于孩子不僅僅是教育任務,更是關系到學校、社會、國家的發展和命運。對于家庭教育來說,父母要增強自己的堅毅心理品質,“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有效陪伴”,營造和諧的“妻賢子孝”的和諧家庭環境氛圍極其重要,陪伴孩子學習、娛樂、出行,與孩子溝通,充分了解其心理發展狀態,努力培養孩子堅毅的心理品質。
(二)加強家庭溝通意識,改進家庭教育方式
隨著網絡科技的不斷發展,家庭教育的方式也在進步和改變,“棍棒式”教育的方式已漸漸遠去,“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活動更受大家的喜愛,父母關注孩子衣食住行的同時要密切的關注他們的的內心世界和思想狀態,培養孩子堅毅的心理品質。當前,由于許多父母疏于對孩子內心世界的關注,使得孩子產生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對此,家長應該積極的與孩子進行溝通,利用游戲、出游等方式,積極的感受孩子在生活、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狀態。家庭教育中父母要發揚民主作風,轉換角色,感同身受,講究平等,顧及孩子的真實想法,父母關愛孩子同時孩子也會更愛戴父母,這些對培養孩子堅毅的心理品質都有著積極作用,按照科學的規律對子女的堅毅心理品質進行疏導培養,幫助孩子找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措施并能得到孩子的理解,家庭關系也會更加融洽。
(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協同育人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社區資源豐富、社區服務能力大幅提升,社會工作者介入鄉村留守兒童隔代監護人的家庭教育問題從而提升了鄉鎮家庭教育水平,國家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鄉鎮諸多支持,家庭教育知識、青少年心理健康講座的開展明顯增多。青少年觀看經典原著、紅色電影、積極參加學校、社會實踐活動等,為青少年的內心發展鋪開道路。家庭教育與現有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資源進行有效對接,通過政策建議為青少年營造良好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條件,開展各類娛樂活動豐富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關注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促進青少年堅毅心理品質的發展。
結語
總體來說,家庭教育對于青少年堅毅心理品質的發展影響深遠,因此家長需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鍛煉堅毅的心理品質,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為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同時,家庭教育與學校、社會教育相結合,運用科學且有效的家庭教育機制來磨礪青少年意志和堅毅的心理品質,使得青少年能夠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的發展,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王挺,涂淑蘭,肖三蓉,徐光興.青少年堅毅心理品質發展的家庭教育機制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88):257-260.
[2]王挺,肖三蓉,徐光興.新時代青少年堅毅心理品質發展的家庭教育路徑探新[J].科技視界,2019(24):81-84.
[3]羅靜.兒童堅毅品質培育策略[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02):105-107.
[4]袁明權.足球運動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9,27(07):120-122.
[5]呂婷.初中班主任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方式研究[J].才智,2019(19):113.
課題項目:
2019年度山東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課題,課題名稱《家庭教育中“溺愛”孩子現象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及策略研究》(課題編號SDQSN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