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鋒
關鍵詞:新形勢;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
國有企業對維護國家經濟安全、保障市場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國有企業內部紀檢監察工作是企業管理重點,為加快企業生產經營建設水平,需在新經濟發展形勢下,加強紀檢監察工作執行力度,發現當前存在于紀檢監察工作中的各類問題,結合企業階段性生產要求,制定出更加可靠的紀檢監察管控機制,為企業營造出良好的政治環境。
自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積極開展了內部管理機制方面的改革與創新工作,但改革重點多放置在生產經營、技術等方面,對紀檢監察工作較為忽略。同時,部分紀檢監察制度僅針對某一問題規定,無法滿足系統化、規范化要求,導致企業生產經營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問題無法從根本上規避[2]。而通過積極開展企業內紀檢監察工作,可以有效解決企業反腐倡廉建設與改革發展進程中這個矛盾問題,增加防腐倡廉以及營造優良政治環境建設的科學性與實效性,將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到了國有企業生產經營改革內部。
紀檢監察工作關注度不高。 就目前來看,部分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對黨風廉政建設以及紀檢監察工作的關注度不高,沒有清楚的認知到在企業內部開展紀檢監察工作的重要意義,導致紀檢監察工作執行效果不佳,難以落實到各部門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
紀檢監察組織不夠完善。國有企業下屬基層單位尚未獨立建設紀檢監察部門,紀檢監察崗位往往只配置一名或幾名工作人員。部分國有企業紀檢監察部門配置未實現專職化目標,紀檢監察人員往往還需參與到其他部門的業務工作中。還有部分國有企業基層單位基建、黨建、工會等均歸屬于同一部門,導致此些工作性質被弱化,無法從根本上發揮處紀檢監察工作的積極作用。
紀檢監察執行效果不佳。由于缺乏規范專項的紀檢監察管理機制,導致紀檢監察工作執行效果不佳。紀檢監察部門同時接受上級單位紀檢與同級黨委的領導,導致在后期執行工作上存在一定矛盾問題。舉例而言,針對國有企業內部違規違紀案件,上級紀檢部門往往秉持堅決查辦、嚴肅問責的原則。本單位領導則會綜合考慮違紀人員內部關系、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情況等,采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辦事手段,久而久之,企業內部基層員工對紀檢監察工作的認同性下降,嚴重影響到了紀檢監察工作的執行效果。
紀檢監察隊伍專業性有待提升。部分國有企業紀檢監察隊伍存在專業性有待提升問題,紀檢監督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對企業基本期間工作流程不熟悉,與基層員工的交流不夠深入,導致紀檢監察工作執行效果預期目標存在較大差距。
完善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責任制。在國有企業內部,紀檢監察工作包含內容復雜、專業性更強,為從根本上提升紀檢監察工作執行效果,需要在原有基礎上完善監察工作責任制,明確黨委主體職責。要求企業內部主管部門應當加強紀檢監察工作重要性的認知度。確保紀檢監察工作能夠真正意義上的落實到實處。要求企業領導干部應在思想上強化兩個職責、一崗雙責意識,帶頭學習與貫徹落實國家及黨中央出臺的反腐倡廉文件精神,確保企業基層單位以及員工均能夠認識到開展紀檢監察工作對企業平穩長效發展的重要意義,積極配合紀檢監察工作。
加強紀檢監察工作組織建設力度。首先,在建設國有企業紀檢監察組織期間,需要做好紀檢監察部門以及崗位設置工作,推動紀檢監察崗位專職化發展。實際調查基層單位紀檢監察工作執行情況,較為薄弱的基礎單位也應確保配備足夠的紀檢監察干部成員,最大限度滿足紀律調查以及審理等基本工作要求。其次,紀檢監察工作組織應當建立起相應的黨員民主監督機制,要求紀檢監察工作公開透明,能夠深入貫徹落實到企業基層生產工作中。為企業內部黨員以及基層員工搭建起民主監督平臺,強化企業內部民主氛圍,保障紀檢監察工作有序開展。
建立健全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制度。為切實提升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執行力,應結合國有企業體制特征以及生產經營現狀建立起更加可行的紀檢監察制度。重點分析企業生產期間存在的薄弱環節、關鍵部門以及重點領域等紀檢監察要求,對紀檢檢查內容進行不斷完善。保障紀檢監察機制應當落實到位,紀檢監察工作能夠滿足其他業務部門生產要求,增強紀檢監察機制度的有效性。
構建高素質紀檢監察隊伍。要求企業紀檢監察干部應當具有高度的學習型主觀能動意識,能夠自覺掌握市場經濟、企業管理與法律法規等理論知識。企業也需在紀檢監察隊伍中定期開展教育培訓工作,制定出符合紀檢監察工作特征的考核標準,確保紀檢監察成員能夠形成更加良好的常態化工作習慣,為實現紀檢監察工作目標做好萬全準備工作。
總而言之,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任重而道遠,為確保紀檢監察工作能夠更好適應新經濟發展趨勢,需要對傳統管理理論以及方法進行創新改革,積極面對國有企業在營造政治環境、加強反腐斗爭中存在的新難題,促進國有企業改革工作順利開展,為加快國民經濟建設水平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海雄.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改革的法治化路徑研究[D].寧波大學,2018.
[2]劉敏.銅陵有色安慶月山礦業公司. 關于新形勢下企業紀檢監察工作的思考[N].安徽經濟報,2013-06-0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