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章平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是我國基礎教育事業中一大重點環節。小學數學教學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在幫助學生構建基礎數學知識框架、明確基礎數學知識的同時,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數學學習習慣進行啟蒙教育,對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培養意義重大。小學數學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理解數學中抽象性及邏輯性較強的基礎知識,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同時有利于教師教學質量及效率的提升。本文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數學思維能力、當下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及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進行探析,以供相關教育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9-00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9.044
課堂教學是我國基礎教育事業的一大重點展開途徑,以教師的合理引導助力于學生的各科學習,影響著學生的全面發展。數學作為一門理科類基礎科目,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以及邏輯能力等方面有一定要求,而小學學生受年齡、學習時間等方面影響各方面能力都有待培養,讓思維能力培養成為新時期教學中教師及廣大學生家長最為關注的教育問題之一。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應充分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研究適應學生學習、適應學生年齡心理的多樣化教學方法,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活躍趣味的學習環境,為我國基礎數學教育事業的創新及發展提供實踐力量。
一、數學思維能力概述
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一大重點及難點。數學思維能力是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一種特定思維,該項能力的強弱決定著學生是否能快速高效地將教材中的數學知識轉變的形象化或具象化,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及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的增長有積極作用。學生數學思維能力較強,在理解各項數學概念尤其抽象性、邏輯性較強的數學知識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積極效果,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在一定程度成正比關系。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囊括三大方面即邏輯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培養以及想象能力培養,多方面、多角度整體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及數學思維,對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培養有實際促進作用。
二、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意義
第一,可以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教師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涵蓋了多重方面,包括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等,讓學生在面對具體數學問題時能更加快速有效地分析其中的數字關系,進而可以對應數學知識點進行問題解答,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第二,可以促進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多數數學知識點尤其重難點知識的教學依托于實際生活實例展開,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更是如此。在此過程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情境創設、生活實踐等等教學方式為學生的數學知識運用提供了實踐環境,促進了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增長。第三,可以打破學生固定思維限制。小學生個人學習習慣、理解能力的不同造成各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存在一定差異,加之學習環境如校園及家庭的影響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增長造成影響,不利于學生學習質量及數學成績的提高,教師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從積極層面影響了學生學習習慣、理解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的發展,打破了部分學生在傳統教學理念、個人學習經驗不足下的固定學習思維,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增長。
三、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現存問題
在素質教育理念及個性化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我國中小學數學教學課堂已經有了部分積極轉變,然而當下多數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傳統教學思維及教學方法對教師、對學生、對當下數學課堂教學仍造成一定影響。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個人講解比例較多,忽略了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充分培養,造成學生課堂參與感不強,個人學習積極性受到抑制;教師在多樣化教學方式使用上存在不足,多數教師教學中僅參用簡單PPT教學方式,趣味性較弱、形式單一的數學課堂不利于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增長,且與學生年齡特性、心理需求相左,潛在影響了學生對數學概念知識的吸收;小學生的各項能力尚處于培養階段,部分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數學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環節教學比例較弱,致使部分學生的數學學習困難重重,長此以往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教師的數學教學產生不利影響。
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原則
(一)保障教學方法多樣性
小學學生的年齡特點對小學數學教學事業的開展是阻力也是助力。數學概念知識的抽象性、復雜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多數學生的數學學習,造成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下降,加之教師教學方法的單一性,部分學生在具備一定學習難度的數學學習中個人信心會受到打擊,不利于數學教育事業的開展。教師在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學生的年齡特點,借助現代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如游戲化教學、微課教學等,為學生創建吸引力較強又不失教育意義的數學課堂,以多樣化、靈活性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注重教學難度遞進性
小學學生個人數學學習能力有一定差異,為促進整體數學教學質量的增長,教師應注重課堂教學的個性化,以適應于多層次學生學習、難度遞進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選擇性較強的數學學習資源。在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時,以多項能力培養、多重教學難度兩方面來進行教學方案設計,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能力培養提供具象目標,以挑戰性促進學生個人能力的不斷增長。
(三)注重教學新課標標準
新課標以教學需要以學生需要為參考,對教師的教學及學生的學習具備重要的引導意義。教師在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培養時應轉變傳統教學理念,積極學習各項全新教學方法,以新課標、教學需要為參考,以學生實際情況為出發點來制訂教學計劃,保障學生的數學學習適應我國新型教學理念,適應學生學習需要,適應時代發展。
五、提高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課堂培養策略
(一)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活動設計環節,教師可適度參考班級學生年齡需求及興趣愛好,結合新型教學方法如多媒體教學、翻轉課堂教學、微課視頻教學等等,為學生提供積極活躍的數學課堂學習環境,將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有效提升,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自主探究能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例如,在教學“周長”知識時,教師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了兩只小螞蟻各自繞形狀不同的樹葉邊爬行一圈的動畫過程。在學生觀看完后,教師問:“小朋友們,哪只螞蟻跑得快呢?”部分學生回答說是左邊的螞蟻,部分學生說是“兩邊樹葉不一樣大”。教師又以“那么,樹葉不一樣大,我們怎么才能確定螞蟻們爬一圈的距離”的引導語言鼓勵學生思考。有學生說:“用毛線測樹葉邊再測量計算。”教師對此做出鼓勵,并以此為切入點將學生思維引入周長教學中。
(二)合理設定教學問題
數學知識點的拓展及應用依托于靈活的數學問題設置。在引導并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時,教師應注重問題設置,以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以難度各異、難度遞進的教學問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不斷提高,實現個性化、針對性數學教學,對全體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做出充分培養。例如,在“筆算乘法”教學中,教師以“小華去書店買連環畫,一本8元,買15本要多少錢”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列式計算,在學生列出“8×15”算式后,教師將題目改為“輔導書10元,連環畫比輔導書便宜2元,小華買5本輔導書,15本連環畫各需要多少錢?”并在黑板上列出輔導書10元、輔導書價格-連環畫價格=2元的表達式,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思考,為班級內數學學習能力各異的學生提供思維鍛煉機會。
(三)提供學生應用環境
小學數學教材中多數數學知識點的展開依托于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時可結合教學需要為學生提供適應性較強、實踐意義較強的知識運用環境,以學生的親身體驗、手腦并用及教師的適度引導促進學生對數學概念知識的掌握,以“過程”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圓柱的表面積”教學中,教師帶領學生利用圓規、直尺和素描紙進行圓柱制作,教師將提前準備好的圓柱體拆分為兩個圓形和一個長方形,讓學生以此為參考畫半徑相同的兩個圓和一個長方形,再帶領學生進行圓柱體的組裝,以學生的親身參與幫助學生建立圓柱體的三維模型,借助學生的自主探究促進學生對圓柱體表面積概念的充分理解。
(四)幫助學生合作學習
小學數學教學中師生互動、學生互動能幫助教師明確教學進度及教學問題,充分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學習能力以及個人競爭意識,以針對性教學、互相學習等方式從各方面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數學課堂的良好開展打下基礎。教師可利用游戲化教學、小組學習等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發言和思考。例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利用長方體教具,以小組間為單位測量并思考長方體的表面積都包括哪些面、面與面之間存在哪些關系,并借助多媒體動畫為學生展示長方體拆分后的各面形狀。學生紛紛和同桌鄰桌研究長方體,教師對學生得出的“相對面的面積相等”結果進行表揚和鼓勵,并為學生引入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再為學生提出“那么,正方體表面積應該怎么計算”的問題為學生提供思維拓展機會。
綜上所述,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意義重大,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及教師的教學質量提高有充分促進作用。教師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時應注重教學方法的靈活性,以符合教學需要、適應學生年齡特點的多樣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數學應用能力及創新思維等方面進行充分培養,逐步讓學生養成正確的思維習慣,主動提升學習意識,為學生的數學能力增長、數學核心素養培養貢獻力量,保障我國基礎教育事業的不斷創新及發展。
參考文獻:
[1]于立波.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J].中華少年,2017(25).
[2]陳朝中.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0).
[3]萬福.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9(28).
[4]張倩.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36).
[責任編輯 杜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