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姍
摘 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而語文這一門學科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極大的關注。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國家教育部門和相關教育工作者甚至是整個社會討論的熱點話題。本文通過對主題閱讀的含義、聚焦主題閱讀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影響,以及深化主題閱讀,提升核心素養的策略這三個方面的探究,傳遞了一些關于深化主題閱讀,提升核心素養的建議,希望能夠對教育事業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語文教學;主題閱讀;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8-01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8.061
構建主題閱讀要以整個單元為基礎。在構建主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認知水平的基礎上,緊緊圍繞整個主題,整合所有文章,在精讀課、泛讀課、寫作課中帶領學生走進閱讀的世界、體會閱讀的意義。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一步一步,循序漸進,逐漸深化主題閱讀,從而實現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教學目標。
一、主題閱讀的含義
主題閱讀指的是依據閱讀教材中的主題,然后尋找到和該主題內容相似的文本,然后運用比較分析、總結等方法,在課堂上進行閱讀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在主題閱讀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在自由閱讀的前提下,通過課堂討論的形式實現對知識的掌握。主題閱讀不僅能夠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知識內容,開拓學生的文學視野,同時還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逐漸培養自身的核心素養,不斷強化自身的理解水平。
在開展主題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閱讀的熱情和興趣,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對于這個問題,美國教育學者Keller提出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注意力、相關性、自信心、滿足感。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可以根據美國教育學者Keller的教學理念合理進行運用[1]。
第一,教師可以通過科學的教學方式和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來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他們對于學習語文的興趣。第二,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和學生實際的學習生活相貼近的元素。第三,教師要在學生完成教學任務、達到學習目標之后,對他們進行適當的鼓勵,以增強他們的自信。第四,教師要使學生能夠獲得完成學習目標之后的滿足感。所以,在選擇閱讀教材的時候,不僅閱讀教材要豐富,而且題材還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需求。
在選擇適合學生的閱讀教材之后,就要考慮接下來如何幫助學生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了[2]。英國語言教育專家Harmer提出,一個科學的、成功的課堂必須具備以下幾個要素:專注、學習、活力。專注說的就是教師要充分地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學習說的就是學生接觸信息、吸收信息的過程,這個環節的重點在于把接觸到的信息變成自己頭腦里的東西,從而構建自己的語言。活力說的就是教師要注重學生語言的運用,使他們能夠在豐富的活動中自如地使用語言。在使用語言的時候,不僅能夠重溫舊知識,還能夠將已有的知識和新知識聯系在一起。因此,不管教學內容是什么,教師都應該致力于將專注、學習和活力帶入到每個教學環節中。
二、聚焦主題閱讀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影響
(一)加強學生語言知識積累
新課改強調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而且在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更是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語文課程教學改革中,特別提到教師要重視學生語言知識的積累[3]。所以,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在學生學習的每個環節中都注入語言知識,讓學生的語言知識積累能夠從量變到質變,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語言知識的力量。
教師可以開展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以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在無形之中積累語言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認知水平和實際情況開展不同特點的語文主題閱讀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是領導者,也是監督者、輔助者[4]。教師要致力于實現學生主題閱讀的科學化和整合優質教學資源的最大化,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積累語言知識的質量和效率。學生通過各種類型的主題閱讀學習,不僅增加了自身的閱讀量,而且還鍛煉了遣詞造句的能力,從而逐漸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二)鍛煉小學生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很多教師習慣于把重點放在課本知識的傳授上,忽視了學生的學習實踐和對所學知識的運用。長久下去,逐漸與教學目標相背離。如今我們倡導的主題閱讀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更多優質的語言知識,同時還可以引領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實踐,加以運用。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來達到語言知識實踐的目的。比如,教師可以創設生活情境,要求學生將所學的語言知識通過演繹的方式呈現出來。在課間,學生可以通過同學之間和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溝通,將所學到的語言知識大膽進行創新。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觀察。對于表現好的學生,教師要給予適當的表揚,并邀請他們分享學習語文的方法;對于表現欠佳的學生,教師應該積極提出建議,要求學生將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和活動結束后的所想所感用筆寫下來,從而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三、深化主題閱讀,提升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主題閱讀的單元建構
主題閱讀的單元建構要求:建構主題體系,篩選優質文本。主題閱讀的單元建構要從閱讀材料的內容出發。首先,教師要對主題相似的這些文本進行梳理,然后,依次形成一個小主題。其次,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和實際情況,篩選一些優質的文本。最后,將這些小主題匯集在一起,形成一個單元主題,構成一個完整的主題體系。
比如,在閱讀關于流浪狗的課外教材的時候,可以把流浪狗的習性、狗流浪的原因、流浪狗需要被人保護的現實等設置為一個小主題,最終集合成一個大主題:我們要理解和關愛流浪狗。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夠強化對教材知識內容的記憶和理解,而且還能夠掌握整個教材主題的研究方向,使學生在將來遇見相同類型的文本時,能夠快速地思考并做出反應。
(二)主題閱讀的精讀課
主題閱讀的精讀課要求:激發閱讀興趣,理解深層內涵。開展精讀課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深入閱讀教材的內容,了解更多關于主題內容的方面,充分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和熱情,從而達到學生能夠和主題教材進行深度談話的目的。
在進行故事精讀課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教材內容中的懸念,要求學生只能閱讀開頭的段落。比如,以課外教材《皇帝的新裝》的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只閱讀文章的前半部分,然后引導學生去猜想故事的發展和結局。通過這種方式,就能夠很容易地激發學生想讀下去的興趣。在這之后,教師才允許學生閱讀下面的內容,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熱情就能夠快速地增長。在了解了基本的閱讀內容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入的閱讀和研究,從而發現文本的本質和中心思想。
除此之外,語文教師還可以積極創設情境,要求學生通過演繹的方式進行應用,獲得啟迪。學生通過扮演皇帝、臣子或者民眾,不僅加深了對文章內容的記憶和理解,而且還升華了自身的情感,提高了自身的核心素養。
(三)主題閱讀的泛讀課
主題閱讀的泛讀課要求:建立文本間的橫向聯系,感悟主題意義。開展泛讀課的目的不是讓學生泛泛而讀,而是要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學會建立主題文本之間的橫向聯系。通過在腦海中建立的知識架構,深入閱讀內容,感悟中心思想和主題意義。比如,以前文提到的關于流浪狗的課外閱讀為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察流浪狗的習性,找到流浪狗覓食、休息等特征。在觀察活動結束后,思考狗流浪背后的原因和體會流浪狗需要被人保護的現實。通過這些學習,學生自然而然地就能夠深切地感悟到“我們要理解和關愛流浪狗”的用意。這樣一來,在今后的閱讀中,當閱讀到相關主題的內容時,學生就能夠自然而然地將內容與其橫向知識聯系起來,從而更好地感悟文章深刻的主旨和意義。
(四)主題閱讀的讀寫結合課
主題閱讀的讀寫結合課要求:輸出驅動,以讀促寫。除了建構單元主題,設置閱讀精讀、泛讀的課程之外,教師要進行讀寫結合的教學,從而輸出驅動,以讀促寫。首先,教師要安排好學生的寫作計劃,提出一個寫作主題。其次,教師應該根據這個主題要求學生尋找更多的參考素材。比如,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團結”的主題,要求學生圍繞這一主題進行寫作。然后要求學生根據這個主題選出三篇最為恰當的閱讀本文作為參考。這些閱讀素材不僅能夠為學生深化主題提供支持,同時也能夠在無形中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語文閱讀水平和核心素養。
四、結語
主題閱讀的設計和實施以主題為統領,多語篇支撐,學生在主題意義探究中建構新概念,在讀、寫等語言實踐活動中,撬動思維,發展語言技能,習得學習策略,自然積累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從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學之路固然是非常艱辛的,但是這其中也少不了因為收獲到教學成果而感受到的快樂。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深化主題閱讀,提升核心素養”的這條道路上,為了能夠朝著正確的教學目標和方向不斷前進,我還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努力和行動。
參考文獻:
[1]廖春風.制訂指向核心素養發展的閱讀教學目標,促進主題意義的達成[J].英語教育,2019(12):78.
[2]馮珺.核心素養背景下的主題閱讀教學探究——中年段“慧心悅讀”課程的實施路徑[J].基礎教育論壇,2019(14):27.
[3]許家豪.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課外閱讀活動的課程管理研究[J].課外語文(上),2019(28).
[4]劉玉英.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課例分析[J].海外英語,2019(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