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云 胡喬木
關鍵詞:實踐;學生社區;黨建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0)08 — 0052 — 03
馬克思主義認為,“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1〕人們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構成了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從這個意義上說,社會生活在本質上就是實踐。
實踐的觀點、實事求是的精神和科學的認識論武裝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共產黨建黨、立黨、強黨的理論精髓和活的靈魂,當然成為我黨思想政治工作和黨的建設中的一條基本指導原則。毛澤東在《實踐論》中系統論述了認識和實踐的辯證統一關系,指出了實踐在認識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進到了比較高一級的程度。”〔2〕鄧小平秉承實踐的觀點,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解決了一系列重大的思想認識問題和現實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一貫重視實踐的應用和實踐育人。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3〕十八大以后,他還多次強調實踐對于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學習是成長進步的階梯,實踐是提高本領的途徑。”〔4〕勉勵當代大學生“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實干家”〔5〕。
高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學生社區是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培養培訓的重要陣地。基于此,加強學生社區黨建實踐育人既合乎實踐觀點的要求,更貼合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的實際。新時代必須始終把實踐的觀點作為學校黨建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堅持把實踐作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
在高校學生社區黨員教育管理中,強化實踐的觀點,構建實踐化的教育管理平臺,探索以實踐體驗為載體的學生黨員教育管理體系,是適應新時代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客觀要求,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根本要求,是增強高校基層黨的組織力的基本要求。在學生社區黨建中強化實踐育人,既必要又可行。
(一)高校學分制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更加凸顯學生社區黨建實踐教育的重要性
進入新世紀以來,圍繞育人中心任務,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深入推進。這對高校學生社區黨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新的要求。一方面,隨著學分制的推行,原來以班級為單位的學習方式和組織形式逐漸改變,班級觀念趨于淡化,宿舍和學生社區的育人功能更加凸顯,由此引發了包括學生管理體制、學生社區管理方式的變革。這些變化客觀上要求高校黨的組織和黨的建設因時而異,因勢而變,創新黨建組織方式,認真落實學生黨建進社區,進宿舍。而現代大學內涵式發展明確以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更對學生社區黨建的實踐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以實踐為導向的學生黨建工作回應了時代變化,呼應了改革要求,體現了現實關切。
(二)學生社區網格化管理體系有利于學生社區黨建實踐教育的實施
近年來各高校普遍都經歷了學校撤合并或新校區建設,學校校區分散、一校多區的布局特點成為學生社區管理和學生黨建不得不面對和思考的新問題。不同學院、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交錯分布在各個校區、片區,傳統上“學校--院系—班級”的學生工作模式已經很難適應這一變化。面對學生黨建和學生管理工作由此帶來的日益增多的空白點、薄弱點,目前,各高校普遍嘗試和推行以學生駐地為圓心的學生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這種社區管理方式和分區管理辦法,有利于學生黨建以校區宿舍片區和樓幢來劃分黨建工作區域,成立學生社區黨組織、活動室和工作站,實現學生黨建從院系走進學生社區,工作全方位覆蓋、多渠道滲透。學生社區的網格化管理和社區黨建工作組織的建立,以此為平臺整合社區黨建資源,使黨內思想教育、黨團活動、文化和學術活動、就業創業、志愿服務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體驗環節和服務項目進社區、進宿舍成為可能。學生社區豐富多彩的教育實踐和服務活動,也較好地發揮了實踐教育在學生社區黨建“教育、管理、服務”方面的獨特功能。
(三)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實踐教育的缺失是加強學生社區黨建實踐教育的現實原因
當前各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學生黨員理論素養和黨性修養有待提高。部分學生黨員入黨前對思想建設重視不夠,入黨后黨性鍛煉也不足,對黨的基本理論知識和黨史文獻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不高,缺少深入系統的認識和理解。二是入黨動機日益多元化。有的黨員對“為什么入黨”“入黨為什么”認識模糊,基于現實的考量和從眾的心理加入黨組織的學生仍然存在;個別學生黨員功利思想突出,將加入黨組織作為實現個人目的的工具,入黨之前一個樣,入黨之后另一個樣。三是部分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缺失。一些學生黨員意識和組織觀念淡薄,作風漂浮散漫,在班風、學風、考風、校風建設中不能以黨員先進性來嚴格要求自己。個別學生黨員還有違反校規、校紀的情況發生。四是學生黨員奉獻精神與服務意識不足。部分學生黨員個人主義和自我本位意識突出,講實惠、重現實,重個人利益、輕整體利益,大局觀念、集體意識和責任意識淡化,服務同學主動性不足,參與志愿服務和社會服務積極性不高,有的甚至把等價交換的經濟價值作為個人價值追求。五是學生黨員組織生活質量和教育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主要表現為組織生活形式單一,學生黨性教育重灌輸輕實踐,學生黨員入黨前后的黨性鍛煉和考驗的平臺和機制還不健全,黨員教育管理針對性不夠、活動吸引力有待提高等。以上這些問題,既是當前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現狀,又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生黨建工作的問題導向;既表現出黨員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針對性、實效性不足的因素。由此,學生黨建工作必須強化實踐的理念,搭建實踐體驗的平臺。以“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常態化為契機,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黨組織實踐教育活動,構建學生社區黨建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提升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質量和水平,是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必須思考的問題。
從目標要求來看,學生社區黨建實踐教育應該體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第一,學生社區黨建實踐教育必須與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第二,學生社區黨建實踐教育要與大學文化理念相吻合;第三,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在社區黨建工作中的主觀能動性。為此,應在運行過程中注重四個方面的結合,強化黨建實踐教育,搭建以實踐體驗為導向的學生黨員社區教育管理體系。
(一)組織管理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在組織育人中強化實踐教育
在學生社區黨建中,學生黨員既是受教育者和教育對象,又是教育主體。這就要求建立健全社區黨建工作組織構架,把社區黨建的目標任務和黨員教育落地落實。如由學生社區管理部門牽頭,成立社區黨工委,按照片區組建以輔導員為主的跨學院黨建工作協作組,在生活園區設立黨員服務站、學生宿舍樓設立臨時黨支部。通過社區黨建工作網絡的全覆蓋,讓學生黨員和廣大師生在社區就可以找到黨組織,進一步增強學生黨員對黨組織的歸屬感。在黨組織的指導下,學生黨員參與到社區黨建和管理的具體工作中,在組織管理的實踐體驗中進一步規范黨員行為,強化學生黨員意識,實現組織育人的目的。強化黨員教育實踐體驗,還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把教育管理的重心放在鼓勵黨員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上來。社區黨組織可以吸收一批優秀學生黨員參加管理工作,夯實社區基層黨組織發展的基礎,擴大黨員的參與度,切實提高學生黨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配備必要的場地、設備和設施,在社區成立 “黨員工作室”、“黨員之家”或“黨員活動室”,設立“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身在其中,“黨員示范崗”成為學生黨員參與社區黨建和宿舍管理的實踐體驗場所,“黨員工作室”或“黨員活動室”成為學生黨員學習交流、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談心和開展各類教育實踐活動的陣地。如此,對于學生社區的黨員們來說,入黨、黨建已經不再是個簡單的政治概念,而是一場黨性鍛煉之行。
學生社區組織管理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實踐教育,在實現對學生支部和社區黨員有效管理、規范約束的同時,又使學生黨員教育在黨組織內部形成了他律與自律的有效結合,促進其進行自我教育和提高,自主自覺地進行黨性凈化和自我升華,從而有效地實現了教育雙主體作用的發揮。
(二)思想教育與人才培養相結合,在思想育人中強化實踐教育
培養人才是高校重要職能之一。基于此,在社區黨建中,必須注重思想教育與促進學生黨員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結合,根據人才培養的要求和學生成長成才的需求,把專業性和生活化的主題教育活動和考核要求融入到學生日常學習和社區生活之中,使廣大學生黨員在接受思想教育的同時,在生動鮮活的實踐教育中提高能力和素質。如在考風教育中開展“學生社區黨員誠信考試承諾”活動,督促學生黨員在承諾踐行的實踐中端正考風,誠信應考,鍛煉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在學風建設中開展“學生黨員專業技能大比拼”活動,通過專業技能的實戰比拼和歷練,鼓勵優秀學生勇于展示自己,激發學生黨員正視不足,以賽促學,積極提高專業能力;在社區管理中開展“黨員示范宿舍”,在宿舍文化中開展“宿舍美化大賽”活動,通過創設學生黨員生活方式實踐教育平臺,促進文明守紀、健康生活的習慣養成。以上這些適應人才培養和學生黨員素質拓展需要的社區黨員教育創新形式,使黨的教育活動更加貼近實際、更具活力和凝聚力,組織生活也更具吸引力。同時,學生黨員以策劃者、組織者、實施者、參與者等多重身份投身其中,由被動接受管理和教育成功地轉向為黨員積極學習、實踐和提高的主動行為,學生黨員在實踐中受教育、漲知識、長才干、提素質、煉能力,參與思想教育的過程也成為堅定政治立場、培養實踐創新能力的過程。
(三)教育管理與志愿服務相結合,在服務育人中強化實踐教育
踐行宗旨、服務群眾是黨員先進性體現的重要方面。而強化學生黨員服務意識,促進學生黨員先進性的發揮,要求高校社區黨組織主動對接學生需求和社會需要,為黨員及黨組織服務同學和社會搭建平臺。如在學生社區中開展“學生黨員聯系一年級新生”、“學生黨員聯系學生宿舍”活動。通過每名學生黨員聯系一名一年級新生,聯系一間學生宿舍的方式,搭建起學生黨員服務新生、服務學生宿舍管理的服務平臺。又如在園區里設立“黨員服務站”,開展學生黨員服務同學的志愿服務活動,讓“有困難找黨員”深入學生心里。再如社區宿管部門定期收集和發布相關志愿者服務的信息,或采取和福利院、救助站和社區等共建方式,打造公益服務型黨員共建模式,使學生黨員走出校門,走入社會接受教育、增長知識、提升能力。有了服務窗口和平臺,學生黨員在服務師生,服務社會的實踐鍛煉過程中,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提高了,黨員身份立起來了,黨員先進性也亮起來了。
(四)考核評價與先進示范相結合,在管理育人中強化實踐教育
強化學生社區黨建實踐教育效果,還要健全和創新學生社區黨員考核及評價體系。把學生黨員在社區的思想、學習、生活和行為等方面的實踐表現納入社區黨建管理過程與效果評價,納入學生黨員綜合評價。如針對校區地域廣、住校學生多、輔導員力量相對薄弱的實際情況,為切實發揮學生黨員先進性,開展學生社區黨員“做文明大學生”公開承諾活動。通過制作承諾公示欄,公開學生黨員形象、宿舍門牌、承諾內容等信息,方便學生與黨員的聯系,利于黨內外群眾的監督,此外,更激勵學生黨員在實踐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規范日常行為,時時以黨員的標準認真做事,以實際行動全面踐諾。在學期或學年末,學生支部開展一次承諾踐諾評議活動,從目標承諾、黨員自評、師生評議、支部鑒定四個環節對黨支部及黨員的承諾踐諾實踐進行考評。其表現和評議結果納入年終黨員民主評議內容。學校對優秀黨員和先進黨支部給予表彰,召開交流匯報會進行經驗分享,在校園媒體和社區宣傳欄進行展示宣傳。通過考核評價和先進示范的有效結合,創設向善向上、充滿活力的黨組織團隊氛圍,激勵學生黨員積極進取,趕超比拼,自覺地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總之,加強實踐體驗,對于進一步提高高校學生社區黨員教育管理的針對性、親和力和實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當然,在實踐方式上,實踐體驗的載體、途徑具有多樣性和創新性的特征。這就要求高校各級黨組織在社區黨建工作中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分析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特點,總結經驗,剖析問題與不足,將黨建工作的普遍性規律和實踐教育的要求與自身實際情況結合起來,積極探索構建高校學生社區黨員教育管理的實踐育人機制,促進學生社區黨建工作的發展。
〔參 考 文 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2.
〔2〕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97.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5.
〔4〕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5-05(02).
〔5〕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02).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