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瓊
摘 要:當前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和學習能力,也就對教師的教學實踐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中我就基于新時期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談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模式創新。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科素養;教學創新;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大背景下,當前學校教育中倡導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注重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和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基礎教育階段。一方面,從我國整體的人才培養趨勢來看,學生素養和能力的培養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所以越是基礎教育階段越是學生各方面能力打基礎的階段,基礎打不牢固,未來學生知識框架構建、思維體系形成過程中都容易導致不穩定,甚至因為某一方面的不足而產生“蝴蝶效應”,反而拖慢學生的學習進度和能力成長效率,所以從整個學校教育來說,小學教育至關重要。另一方面,從素質教育的教學要求來看,二十一世紀的學生因為整個社會大環境下的改變,尤其是互聯網所帶來的信息豐富性,在基礎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相較于以往歷史時期的學生有了質的飛越,因此,在基礎教育階段也就不能只是注重知識的傳輸,更需要從學科素養和學生自身能力發展層面,以挖掘潛力為目標實現教學實踐要求的升級??傊?,當前學科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是各階段教師教學有效性提升的重要途徑。
語文是一門語言和文學相結合的學科,并且在實際教學中并不是局限于單純的識字和閱讀教育,而是以這兩者為基礎塑造學生的語言審美和文學理解能力,即統稱為文學素養。而針對于文學素養的構建,是一個漫長且潛移默化的過程,所以語文教學和其他學科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厚積薄發,短時間內很難有立竿見影的教學成效。這也是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甚至忽視語文學科重要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那么新時期,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的語文新課改明確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即以人為本,培養學生的興趣,重點塑造學生的文學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那么從教師的教學實踐來看,我們必須做到適應時代潮流,吃透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語文的新目標、新要求,從而基于核心素養的構建而實現語文教學的改革和創新。以下,我就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展開具體的教學探究。
一、夯實基礎,做好識字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中,識文斷字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整個語文學科的基礎。尤其是關系到小學生未來面對閱讀和寫作時理解和表達能力的構建。所以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我們要先從最基礎的字詞教學入手。
首先,素質教育強調以人為本,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學生。針對小學生來說,很難從內心理解知識學習的意義,所以在任何知識的學習上都缺乏主動性,尤其是對于字詞來說,需要學生不斷地練習、重復,也就更激發了學生的惰性。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明確這一特點的同時就要針對性給出教學對策,所以在識字教學上我們尊重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是不能遷就學生的學習心理,必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監督作用。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盡量多的使用新字詞,結合文章教學進行重復性呈現,同時做好新授課之前的字詞檢查,如聽寫等,給學生一個外來的推動力,從而提高學生識字效率。
其次,素質教育所闡述的以人為本,還要從學生需求方面明確在不同知識點的學習方面的訴求,以興趣為導向激發學生的識字動力。
二、狠抓讀寫教學,培養學生的文學思維
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是重中之重,直接關系到學生文學思維的塑造,所以小學語文的教學改革與創新要以閱讀和寫作教學為關鍵。
首先,在閱讀教學方面,教師要做到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的聯動。關于課內閱讀基本通過課本文章進行呈現,新課改之后的小學語文教材內容進行了整體性的調整,不論是文章題材還是體裁方面更具有多樣化和生活化,閱讀難度也根據不同階段小學生的能力進行了調整。那么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就要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構建師生互動的課堂,通過問題啟發等方式一步步引導學生基于不同文章構建文學思維。
其次,針對作文教學,新課改之后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文學創造思維。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作文有一種本能的懼怕心理,所以寫作時抵觸情緒明顯。教師可以從課堂教學入手,通過主題討論、頭腦風暴等形式,讓學生以說作文的形式鍛煉思維的活躍性,并且在說的過程中初步整理思維,培養學生的表達積極性,逐步完成從說到寫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書面表達思維。
三、鼓勵為主,構建良好師生關系
就如上文所講,由于小學生身心發展方面的不足,其很難從本質上理解學習的意義,也就很難針對語文學科本身產生學習內部動機,所以也就需要教師通過鼓勵等形式,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給學生塑造外部學習動機,
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采取鼓勵為主的評價模式,尤其是在課堂互動過程中,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從而做到師生互動過程中學生能夠得到更多的肯定和贊揚,進而形成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其次,在語文課堂上我們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思維自由,并鼓勵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小學生好奇心和表現欲望較強,所以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思維天馬行空,作為教師我們要尊重學生的這種思維天性,在互動過程中結合教學目標給予正確的引導,從而讓學生在思維自由舒展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朝著選定的目標前行。
改革和創新是當前素質教育教學體質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而作為教師我們要立足本身的專業素養,在教學實踐中秉承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實現教學手段的創新,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逐步增強學生和教師之間、語文學科之間的粘性,從而實現當下教學效果的最優化,也為未來進一步塑造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徐艷.淺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學周刊,2015(01):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