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彥
摘 要:當今形勢下,職業學校培養學生“工匠精神”、提升職業素養愈發重要。構建企業“班組式”班級管理模式符合職業教育產業特征并同時能促進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通過班級物質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建設,來實現企業文化與班級文化的對接,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更適合企業發展的人才。
關鍵詞:工匠精神;職業素養;“班組式”班級管理模式
中職學校的教育目標是為企業提供適應社會市場需求的專業人才,因此,中職學校班級文化建設就應該以創建“工匠精神”為核心,努力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就業能力等,幫助學生更快成長為具有工匠精神的職業人。
我們在課題實踐過程中發現,構建企業“班組式”班級管理模式符合職業教育產業特征并同時能促進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
課題組認為,班級文化建設包括班級物質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三個方面。它是在原自然班的基礎上,將企業“班組”文化與原有的班級文化建設相融合。該管理模式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文化知識、專業技能的學習,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到真實的業務流程當中,體驗企業工作氛圍,感悟企業精神,進而提升學生職業道德,培養“工匠精神”。總之,就是要形成班級即班組、學生即員工、教室即車間的企業文化氛圍。
我們認為,“工匠精神”培育視角下的中職班級文化建設的構成及實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班組式”班級物質文化構建
汽車4S店班組考核的重要理念是4S(整理、整頓、清潔、素養)管理,它被許多企業引用,并且也成為很多中職學校的管理理念。為了能夠讓學生較快適應班組管理的模式,在班級建設中要重視基于4S管理的物質文化的構建,進而為其養成良好的班組思維習慣奠定基礎。
比如:班級管理中的整理、整頓,就是為班級成員創造一個潔凈、優美的學習環境,將物品分門別類擺放好,不必要的及時清理,有些還可以貼上標簽,這樣就可以很快找到所自己需要的物品,提高學習效率。
很多中職學生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覺得在學校學好知識技能就可以了,職業習慣和素養將來到了工作中再慢慢培養。正是這種錯誤思想的引導,很多學生都習慣隨意、胡亂擺放物品,這樣不僅導致班級紀律松散,而且這樣的學生將來也很難盡快適應工作崗位。
二、班級制度文化建設要與班組制度對接
現在,很多中職學校都很重視對學生開展職業化的管理,極力倡導將企業文化引進校園,引入學生管理當中。這樣,不僅可以促進中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形成、而且還可以提高其職業能力以及就業競爭力。而班組式管理模式,正是實現職業化班級管理的核心,能夠促進班級管理制度與企業、生產車間、班組制度有效對接。
1.班組式班級組織結構的建立。班組式班級改變了傳統的學生管理和教育模式,使得班級的管理制度和企業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融合。具體操作就是要根據班組的構成和職能,對班委會進行重組,構建“班組式”班級管理機構,進而實現專業對接就業崗位、班組學生對接班組成員。
2.規章制度的制定。班級的教室中要懸掛班組崗位管理章程、操作流程等,使企業班組的文化滲透到班級中。制定班級各項制度,比如行為規范、學習制度等,引領整個班級向著規范化、制度化的方向發展。
完善班組式班級量化考核體系,對班級成員進行嚴格考核,通過量化考核來凸顯制度的威嚴。每周進行一次小結,每月進行一次總結,對于表現好的“班組”要公開表揚,并給予適當獎勵。
班組式班級管理,使學生時刻以一名班組成員的身份要求自己,成了一名“員工”,班委成了“班組長”,所有人都體會到了責任和壓力。這種文化與制度的融合,滲透到了學生的學習與日常生活當中,使他們能夠切身體會到企業的制度文化,對于促進學生職業素養、職業意識以及主人翁意識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形成班級文化核心理念
班級文化核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隱性文化,需要班主任用心去營造。班級文化為什么重要?因為班級文化就是凝聚力,一個優秀班級,首先是文化的優秀。有文化的班級就有秩序、有方向、有希望。
課題組通過對企業調研了解到,“班組式”文化建設,一方面要重視培養班組成員團隊合作意識和日常所需的禮儀、禮節等,同時還要重視班組成員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安全意識等職業素養培養。因此,班組式班級文化一定要重視基于文化素質和職業素養的精神文化建設。要在日常管理中融入充滿責任、信任、服務等優秀文化,重視對學生安全意識、團隊和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危機意識等的培養。
開展豐富多樣的班級活動,是構建班組式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更是促進學生職業素養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比如:通過板報評比、班會競賽、技能大賽、故事演講、班級之星評比等,培養學生的小組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進而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主題班會是班級文化精神形成的重要載體,班主任老師務必要利用好這個平臺。一個班級持續規劃上好班會課,可促進師生間情感溝通,發揚合作互助、民主開放精神,形成班級正確輿論導向和價值觀,對促進學生基本職業素養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新的班級文化建設體系的構建不僅僅對學生行為態度產生影響,同時對班主任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對班級管理的模式帶來了挑戰。這需要班主任老師不僅要對教育和心理方面的知識有所了解,還要對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有所涉及,有廣泛的興趣、合理的知識結構,更要有較強的責任感和進取心、改革創新意識和時代意識等。另外,班組式班級文化的建設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班級畢竟不是真正的企業,不能一味地照抄照搬。
課題項目: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18—2020年度職業院校德育課題研究《基于培養中職生“工匠精神”職業素養的自主型班級文化建設的創新與實踐研究》(DGW1820BX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