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西玲
摘 要:小學生身心處于正在發育的階段,他們的可塑性比較強。互聯網的普及,雖然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有利影響,但是也給小學生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互聯網上存在各種不良信息,這些不良信息會嚴重影響到小學生的成長和發育。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重視培養學生判斷是非的能力,將法治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促進學生的發育和成長。對此,文章首先說明滲透法治教學的重要性,然后概述滲透法治教育存在的問題,最后詳細闡述滲透法治教學的路徑。
關鍵詞:法治教育;小學語文;滲透路徑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兩面性,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升,社會不斷發展的同時,暴露出很多問題,一些學生心理素質較低,沒有建立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不懂得尊重他人和關愛小動物等,這些問題導致出現很多青少年犯罪事件。如果想減少青少年犯罪事件的發生,就要從小抓起,老師擔負為國家培養人才的責任,應該在日常教學中滲透法治教育的內容,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進而為社會培養一個個優秀的人才。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治教學的重要性
(一)滲透法治教育有效途徑。對于人們來說,漢語是母語,在他人交流和溝通的過程中,幾乎每個人都會使用漢語。所以,不管在哪個學習階段,語文都是最重要的一門學科,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如果想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就離不開語文老師的努力,老師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使語文教學成為傳授學生法律知識的有效途徑。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的課文,使法律知識和概念不再抽象,讓學生更加喜歡學習法律知識,進而更好的培養學生法律意識。
(二)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小學時期學生還沒有完全養成價值觀和人生觀,如果在這個階段培養小學生的道德觀念,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生不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他們辨別是非只依靠自己的喜好,這種辨別結果過于片面,所以,老師要正確引導學生辨別是非。在語文課程教學中滲透法治教育,不僅能約束學生行為,還能完善小學生的人格[1]。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老師沒有認識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我國是法治國家,人人都要掌握法律知識,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所以,小學語文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就要逐漸培養小學生用法律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使學生在小學階段就接觸法律,當自己合法權益被他人侵害后,懂得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避免青少年在被人侵害合法權益后,出現犯罪的問題。可是,大部分老師沒有意識到對小學生開展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故此也無法將法治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進而影響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大部分小學老師法律素養較低。如果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治教育的內容,就需要老師具備相應的法律意識,掌握大量的法律知識。但是,在很多語文老師都沒有達到法律教育水平。老師缺乏法律意識,沒有掌握法律知識,在教學過程中,雖然有一些老師知道開展法律教學十分重要,但是卻因為自身法律素養的問題,無法很好的開展法治教育。另外,還有一些老師沒有準確把握法律知識,在開展法治教育的時候,經常出現張冠李戴的問題,導致學生無法接受正確的法律教育,從而也無法培養學生法律意識。
三、法治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路徑
(一)充分利用語文教材滲透法治教育,培養學生法制觀念。課堂是開展法治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學校教育不能只傳授學生文化知識以及培養計算能力等,還要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語文教學就是十分有效的一種培養途徑。所以,老師應該充分利用語文課程的特點,深入探索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學習法律知識。在小學階段就開始培養學生法治觀念,讓他們明白當自己的權益被他人侵害時,要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不僅要懂法,更要守法。老師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治教育時,要將課本內容和法律知識充分結合到一起,不能讓語文課變成法治教學課,也不能忽視語文教材中的法治知識[2]。
舉個例子,在學習《景陽岡》這篇文章時,老師就可以根據課文內容滲透法治教育,文章中說明武松著急趕路回清河縣找自己的兄長武大郎,但是卻在景陽岡遇到了老虎,他執意上岡,在遇到猛虎時,武松赤手空拳和它搏斗,最終打死了老虎。根據這個文章,老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你們有沒有在動物園或者電視上見過老虎,它算不算國家保護動物?”待到學生回答后,老師可以繼續深入教學,我們大家都知道老虎十分兇猛,并且國家也明令禁止搏殺老虎,但是現在卻有一些不法分子在金錢的誘惑下,去搏殺老虎等各種野生保護動物,你們認為他們這樣行為有沒有觸犯法律,引導學生之間進行討論,讓學生懂得保護野生動物,明白國家已經出臺了有關保護野生動物的法律法規,如果搏殺野生動物就是在犯罪,從而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
(二)在開展口語交際活動中,強化學生的法治意識。語文教學中有很多環節,其中口語交際就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口語交際活動中,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可以培養他們通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思考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進而培養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通過口語交際活動可以讓學生知道不管什么事都是有規則的,所以,在做事的時候要按照它的規則[3]。
舉個例子,老師可以圍繞是否需要遵守交通規則組織一場辯論賽,一方圍繞遵守交通規則可以保障人們生命安全,另一方圍繞不需要遵守交通規則,遵守交通規則需要浪費大量時間,雙方根據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論,第一方可以列舉出因為不遵守交通規則造成的危害。最后,由老師進行歸納和總結:每個人的生命都十分脆弱,在日常生活中要珍愛生命,雖然遵守交通規則,需要花費一點時間,但是和生命相比,這點時間不算什么。并且告知學生,在馬路上不要嬉戲打鬧,不能橫穿馬路,要遵守交通規則,聽從交警的指揮。通過口語交際活動,可以讓學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法律法規,強化學生的法治意識。
(三)在開展語文寫作訓練時,滲透法治教育。寫作練習是語文學習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會表現出自己對生活現象和事件的感受,還會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在寫作教學中融入法治教學,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分析[4]。舉個例子,中央電視臺有幾個法制欄目十分受大家的喜愛,像是《今日說法》等,這些法制欄目的內容很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節日中播放各種與法律常識有關的故事,在觀看節目的同時就能強化人們的法律意識。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回家觀看這些節目,在節目中找到有關法治的內容進行寫作,在作文中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所以,老師可以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傳授學生法律知識,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進而規范自身的行為習慣。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治教育,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法制意識,讓學生明白懂法守法的重要性。老師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有關法治的內容,組織口語交際活動和寫作訓練活動,在活動中滲透法律知識,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進而培養他們的法律觀念,規范他們的行為。
參考文獻
[1] 王玉鳳.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法制教育[J]. 讀與寫(上,下旬), 2019, 16(3):76-76.
[2] 吳麗梅. 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選擇路徑探究[J]. 考試周刊, 2019, (13):64-64.
[3] 馮俐華. 小學語文教學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的方法與路徑探析[J]. 讀與寫(教師), 2019(6):149-149.
[4] 夏露.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法制教育[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12):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