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傳統文化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融入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北京故宮、西藏布達拉宮;四川峨眉山-樂山風景名勝區、蘇州古典園林、云南麗江古城等已經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傳統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等更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課堂是文化傳承的沃土,語文教師肩負教書育人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重任。
關鍵詞:課堂教學;傳統文化;實踐
語文學科不僅是一門文化學科,更是一門與生活、與實踐息息相關的學科。我們無時無刻不再與傳統對話,與經典交流。剛會牙牙學語,媽媽就教我們要講禮貌,見到人要問好,要誠實守信,不能撒謊,從電視廣告里面知道“媽媽洗腳”,從小就要知道孝敬長輩;進入校園,父母老師就教導我們要尊重同學,要尊敬師長;工作以后,更是要明白愛崗敬業,遵紀守法;要明白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相互沖突時,要維護國家利益。201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國》美妙的歌聲響徹中華大地,每一個中國人都為祖國的強大,繁榮富強而驕傲、自豪。傳統文化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融入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
語文課堂,讓我們穿越時空,和圣者、智者對話,和先賢交流,向前輩學習,感受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魅力。屈原的《離騷》,讓我們感受楚辭里的浪漫主義情感;“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感受時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悲憤;更感慨屈原沉汨羅的決心和豪情壯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感受到語言文字的表現力、感染力,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作為語文老師,我從以下三個方面談談如何在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
一、加強推薦經典名著——做讀書筆記
現在的學生,課業比較繁重,很少有時間去主動讀一些經典名著,課外讀物。空閑的時間大多被手機、電視、電腦占用。用在讀課外書上的時間很少。還有很多學生,更喜歡看漫畫和卡通作品。時間已經很緊張了,更不要說對經典著作進行廣泛閱讀了,因此,每天進行特定的課外閱讀更顯得重要。老師可以向學生推薦經典名著,讓他們每天特意安排點時間靜下心來讀一讀,并做一些讀書筆記,這樣對于提高學生文學素養,弘揚傳統文化都是一個很好的途徑。語文老師要善于把握時機,向學生推薦經典讀物。
二、利用古詩文教學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熏陶
從先秦諸子散文到唐詩宋詞元曲,從浪漫主義詩人到偉大現實主義詩人,從思鄉愛國到閨怨別離等。中學課本中的古詩文,雖然只是浩瀚文學海洋中的一瓢,卻足以展現詩歌的魅力。學習古詩文,有利于培養學生傳統文化意識。古詩文的學習,關鍵在于品讀。我們與古人的生活環境相差很遠,要品味古人的思想情感只有在細細品讀,慢慢咀嚼中才能與他們融為一體。“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些古語都強調了“讀”的重要性。只有熟讀,才能領悟詩歌的意境和內涵,只有廣讀才能“妙手偶得”。在平常的教學中,我會采用多種方式,讓學生進行品讀。自由讀,能清晰流利準確地進行閱讀;小組齊讀,能找出組與組之間的差距,進行完善;全班齊讀,能感受詩文的高亢、激越。很多詩文,不僅能誦讀,還能進行吟唱。在不知不覺中,拉近了與古人的距離,還發現許多潛在的“音樂家”。古詩文,不再晦澀難懂,反而能滋養身心,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在無形中得以傳承。在品讀中體會“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情懷;體會“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的人才思想;體會“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的書生意氣;體會“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奉獻精神。
三、利用傳統節日進行滲透
中華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中國的傳統節日,承載著神話、傳說、天文、地理、術數、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
我們可以利用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進行文化教育。讓學生自行組織一場別開生面的晚會。從節目的準備,彩排,主持人的串詞,嘉賓的邀請,會場的布置,后勤服務,都充分展學生的外交能力、表達能力、臨場應變能力和動手能力。每年開學不久就是中秋節,在中秋節前夕,我會讓學生收集有關月亮的古詩文,專門留出一節課的時間賞月品詩,讓學生在愉悅放松的環境中,接受優美詩文的熏陶,理解象征闔家團圓的中秋節的涵義;也感受了“佳節倍思親”的愁苦和游子的無奈。
總之,讓傳統文化教育扎根于語文課堂,語文課堂是豐富多彩的,它不僅傳遞著文化,還要滲透人文教育。語文老師應該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不斷學習,積極創新,讓語文課堂成為傳承傳統文化的沃土。引導和幫助學生從傳統文化中吸取精神影響,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參考文獻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田廣玉主編的《中國傳統文化概論》
作者簡介:周月紅,女,漢族,出生于1990年12月19日。云南省昭通市威信縣三桃中學教師,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