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倩
摘 要:在幼兒大班中通過創設區域活動來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激發學習興趣,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促進他們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本文從滿足幼兒的需要,給幼兒提供支持、隨時觀察幼兒,正確解讀幼兒、引導幼兒深度討論,關注幼兒的對以及引導幼兒記錄,利用科學日志進行評價四個方面展開討論,對幼兒園大班建構區活動中探究能力的培養提出個人見解。
關鍵詞:大班幼兒;去活動;探究能力
引言:
大班幼兒在這一年齡階段正是心智和核心素養觀念開發與發展的黃金時期,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建構區活動逐漸被幼兒教育領域所注重,它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并促進他們的思維邏輯能力,教師通過幼兒在去活動中的身體及心理活動,也可以經過分析然后創設有效的教學措施,從而提高幼兒的探究能力。
一、滿足幼兒的需要,給幼兒提供支持
幼兒有自己一定的飼喂方式,他們也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教師開展區活動能讓幼兒根據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去選擇活動,然后在活動中感受到快樂,從而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幼師在活動中擔任著策劃者和引導者,所以應當從幼兒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了解他們的活動需求,給予他們活動上的全身心支持[1]。不僅如此,為人師者,還要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師德修養,這樣才能給幼兒樹立榜樣的同時提高幼兒的全面發展。
二、隨時觀察幼兒,正確解讀幼兒
幼兒在大班時期正在心理和身體的發育時期,所以在這一時期幼師要做好記錄,將學生的探究過程做一個記錄包可以完善區活動的過程,幼師能從中發現有所紕漏的地方將其制作成適應兒童發展的游戲,使幼兒對探索提高興趣,從而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記錄的方式可以分為以下幾種:第一種是表格記錄法,其中所記錄的內容是幼兒都主動參加那些活動,參加活動的內容。第二種是文字記錄法,這種記錄發主要記幼兒探索活動的過程和方式,能夠直觀的反應幼兒的探究特性。第三種是便貼記錄法,指的是幼師將幼兒的活動記錄在便貼上,然后在活動過后教師經過整理然后分析其中的數據,從而使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各種活動選擇、內容來創新活動方式以及確定幼兒選擇活動的個性特點[2]。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將這些記錄匯報給家長,并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從而進一步的創新和完善活動的內容。
三、引導幼兒深度討論,關注幼兒的對話
幼師要想有效的開展區活動,離不開學生的建議,因為學生是參與者,而教師只是輔助者。因此,教師首先需要建立一個教學目標,然后通過幼兒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并與家長的溝通作為教學信息,從而促進幼師的建構區活動建設完善。
四、引導幼兒記錄,利用科學日志進行評價
僅僅只有幼師進行記錄和觀察并不能具體了解到幼兒在各方面的具體情況,所以為了進一步了解幼兒的活動及心理情況,幼兒需要引導幼兒做一個活動日志。幼師先向學生講述活動日志的使用方式和為什么使用,讓幼兒對日志有個準確的了解并主動去記錄[3]。然后在幼兒剛開始記錄時,要進行跟蹤檢查,如果幼兒有哪里做的不合理,幼師要有耐心的給幼兒講解說明,并根據他們的表現來觀察他們的心理動向。例如:幼兒在進行認識蔬菜區活動時,他們根據自己喜歡吃的蔬菜來選擇性的觀察,幼兒可能會將蔬菜切開或者觀察他們的形狀,這時幼兒進行日志記錄,可以在活動后幼師根據幼兒的記錄來更深入的了解他們的具體情況,從而進一步開展教學。
除此之外,幼師也可以與幼兒一起來回顧他們的日志記錄內容,看看他們都進行哪些區活動,在區活動中都做了哪些事情,做了多少。教師也能通過與學生共同探討,問他們都做了哪些活動,在活動中做了什么,都有哪些啟發。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以便于日后的教學,同時也能讓學生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例如:幼兒在進行動物觀察活動中,幼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觀察,了解他們對動物的喜愛程度,一些幼兒喜歡動物,所以就會對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主動去觀察。一些不感興趣的在活動中并不積極。這時幼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行為表現來分析幼兒的興趣取向,也可以在活動后通過日志來和幼兒一起進行回顧,以促進幼兒的彈指能力提升。
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大班在這一時期是身心健康發展的最佳時期,而幼兒園構建并開展區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幼兒可以通過活動來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幼師作為活動的策劃者和領導者,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并在活動中隨時觀察幼兒的心理活動與行為活動的過程,以正確解讀他們的活動取向。與此同時,幼兒還要引導幼兒做好活動日志,并通過幼兒之間的討論交流、自身的觀察以及幼兒的活動日志來創新并完善活動的建設,從而幫助幼兒的學習、身體以及心理的健全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敏娟.區域雙塔式教研工作機制的建構[J].教育實踐與研究(C),2019(Z1):94-97.
[2]朱靚婷.芻議幼兒園建構區游戲的有效開展[J].學苑教育,2019(03):82.
[3]張麗紅.突出活動區特色 構建幼兒快樂創新式環境——北票市中心幼兒園活動區活動掠影[J].遼寧教育,2014(08):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