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順
摘 要: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已經是當今社會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未來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能有效融合現代信息技術,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發展他們的數學素養,而且能很好地改善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促進他們自我提高。那么,在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農村小學生數學學習方式如何才能優化呢?筆者以本文談談自己的粗淺做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現代信息技術;數學學習方式;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5C-0008-02
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已經是當今社會教育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未來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在這個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簡單的知識傳授已經不是當前教學的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小學是他們初次接觸系統化教育的階段,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未來的發展意義深遠。
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于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學習活動中去。
目前,多數學校正積極加強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有力地推動基礎教育各課程的建設。但我校地處農村,學生信息化程度相對較低且基礎設施建設也相對落后,如何有效整合和優化學生在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數學學習方式是一項亟待解決的問題。基于此,筆者就結合具體教學經驗,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突破時空限制,指導課前預習
預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之一,其能夠幫助學生在課堂上系統化學習前先對知識內容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從而有效提高課堂實際學習效果。同時,良好的預習習慣的養成也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著較強的促進作用。但一直以來,預習又是一件很令教師頭疼的事,一是因為學生在家中可能缺乏良好的監管;二是因為大多數家長并不是專業的教育工作者,缺乏相對專業的教育知識,不能給孩子們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這兩點在我們農村小學更為嚴重。但現代信息技術的引入,為課前預習環節的優化帶來了新的轉機。
具體來說,當前智能機已普及到家家戶戶,這讓我們可以超越時空的限制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更高效地進行預習。
例如,在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這課之前,教師就根據實際教學內容,結合農村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了一個輕松有趣的微課視頻,并通過微信群等渠道將其發送到家長的手機中,視頻中可以通過展示菜市場買菜的場景,或是蔬菜稱重的場景等來體現小數,從而幫助學生認識到小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引導學生自發進行探究和學習。
這樣,巧妙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突破時空的局限性,將我們的引導作用帶到學生的家中,幫助學生有效地優化課前預習的環境,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也為接下來課堂學習效果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再現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是一門具有極強邏輯性的學科,教學內容中充斥著大量數字、符號和算式,對于小學生來說,這些復雜又相對抽象的知識內容很難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缺乏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就更不要談提高學習效果了。因此,要想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課堂學習效果,我們首先需要充分激發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而信息技術工具集聲音、圖像、文字等多種表現形式于一體,其非常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對其進行巧妙地運用,就會使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
例如,在對《圓》這部分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如噴壺的噴嘴、茶杯口、藥品蓋等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學生看到這些物品都會感到很熟悉和親切,在展示的過程中會被這些生動形象的圖片所吸引,教師這時再順勢告訴學生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圓”,學生很快就會認識到數學是一門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從而能夠有效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展示時需要充分貼合農村小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樣才能最大化地發揮多媒體展示的作用,讓學生對數學倍感親切,從而獲得更好的興趣激發效果。
三、多元感官體驗,突破學習難點
數學在小學階段屬于比較難學的一門學科,其中許多知識點都較為抽象,單靠教師的講解,學生很難對其有所深入理解,尤其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農村地區的教育資源相對落后,不少學生在幼兒階段接受的啟蒙教育也有一定缺失,他們對那些抽象知識的理解就更加具有難度。而借助信息技術工具,則能有效地讓這些內容變得直觀具體,在多種感官的復合體驗下,學生能更加輕松地對這部分內容進行學習,迅速突破學習難點。
例如,在對《間隔排列》這部分內容進行教學時,僅靠教材中的配圖和教師簡單的講解顯然是不夠的。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為學生展示,如有規律的蛙鳴、農村樓房錯落有致的排列等學生熟悉的直觀具體的事物,這些事物很快就會引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對“間隔排列”這個概念產生模糊的認識,教師這時順勢讓學生根據剛才的展示內容進行討論和交流,學生在引導中學習到了間隔排列的物品數量關系性質。
在學生充分理解相關概念后,教師還可以繼續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有缺失的間隔排列組合,讓學生解決這些問題以加深理解,從而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利用信息技術工具進行展示,為學生理解書面上抽象的概念提供了更加直觀的渠道,從而有效提高了學生對教材難點的學習效果。
四、全面監督輔助,高效課后學習
課堂雖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但不是全部,先前在預習環節也提到過,家庭學習或者說課后學習同樣是重要環節之一。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課后學習環節基本上是以教師布置作業的形式進行的。這樣的方式過于單調且乏味,尤其對于數學這門學科來說,作業內容大多為枯燥的計算,不僅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會嚴重消磨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再加之農村小學生中有不少為留守兒童,缺乏良好的監管,作業環節的完成度和完成質量更加堪憂。而信息技術的普及為課后學習環節,同樣帶來了新的突破。
小學生畢竟年齡較小,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因此,我們要先與家長們保持聯系,在爭取對我們工作理解和支持的同時,為家長們適當推送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識內容,以加強監督效果。接下來,我們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工具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課后學習輔助,除了基礎的書面作業外,我們還可以布置一些具有農村特色的實踐作業內容。
比如,在教學完《小數》相關內容后,我們可以布置學生跟隨長輩一同去市場賣菜并拍攝一段視頻等。除此之外,在每個章節的內容教學結束之后,我們還可以制作相應的微課視頻,傳輸到家長的手機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補足或是拓展學習。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農村小學生數學學習方式的全部環節帶來了新的突破,作為農村小學數學教師,也應該緊跟時代潮流,結合自己所執教班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具體情況,努力探索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習更加優質的結合途徑,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幫助學生不斷提升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李玉順,史鵬越,楊瑩.平板電腦教學應用及其在我國的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5,(6).
[2]俞曉麗.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結合提高教學效果[J].新課程(中),2011,(5).
[3]劉會東.信息技術輔助數學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5).
[4]韓衛群.數學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的幾點體會[J].學周刊,2011,(15).
[5]辛艾桐.關于新課標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的思考[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3,(4).
[6]杜紅梅.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8).
[7]劉愛梅.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16).
[8]葉桂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12).
[9]孟社平,孟淑敏.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