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琳
摘要:在通過近幾年的觀察、思考,我發現在學生中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學習和生活兩張皮,不能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不能讓學習為生活服務,總的來說,不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要想提升他們的學科能力,需要經過一個持續地、漫長地過程。我決定在校開展“長作業”的有效性研究,以教促學,教學相長,通過在學生中開展“四位一體”的“長作業”研究,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能力。
關鍵詞:四位一體;長作業:核心能力;提升
一、教研促科研
本學年,我校在數學教研上做了改動,改變以往教研流于形式、理論為主的模式,實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形式,每月一個主題,圍繞理論
方案
實施 總結四方面開展。教研組的每一位教師利用周二下午的教研時間,針對這一方案進行討論和完善,分管領導下沉到每個教研組,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使得我們的活動開展的非常順利。
二、特色暑假作業促科研
今年一年,我校圍繞垃圾分類進行了一個周期的研究工作。在我和大隊輔導員的帶領下,我們從年初開始,滲透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初期以理論為主,通過班會、公眾號、宣傳頁等形式在學生中開展。暑假,我們每周都會帶領學生進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實踐活動,如: 《“小天使”爭當管理員 做環保小衛士先鋒》、《垃圾分類先行用畫筆描繪城市之美》、 《京廣路小學進行拉結分類進社區宣傳活動》等活動,利用微平臺,讓每位同學和家長了解我們活動的內容和意義,以點帶面,同時數學教師根據每周的活動,布置相應的圖畫作業,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垃圾分類的相關問題,體現學以致用的特點。并在開學時進行學生和家長垃圾分類相關知識考試,從結果來看,我們的暑期活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時在9月份開學以后,我校學生發起了倡議書,給學校和社區提建議,并把學生的建議向學校、向社區進行匯總和反饋,讓學生參與到學校、社區建設中去,極大地提高了學生活動的熱情,提高了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
三、校本課程促科研
結合我校的學情,充分考慮到時代的特點、教師的特長、學生的需求,適應學生不同性格發展的需要,我們開展了“根”文化校本課程體系,從“德育課程”、“健體強魄”、“文化植根”、“學科拓展”、“國際視野”方面對全校32門校本課程進行分門別類,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相應的走讀課程。在校本課程中,老師們利設計相應的“長作業”,讓學生在本周內完成,通過每周的學習、展示等活動,不僅培養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也讓他們在學習中發現了自己的特長,不僅幫助學生對學校校本課程進行全面了解,更讓學生在活動中,逐漸明確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及能力的優勢,為下一步自我發展做好準備。
四、夢想課程促科研
我校是二七區夢想課程的先行者,在夢想課程上,我們已經有了一套教學體系和教學心得。我校鼓勵老師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夢想課程,拓展自己的教學思路,改變自己的教學風格。通過連續幾年不斷的夢想課程的探索,學生在夢想課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敢說了,敢進行小組合作了,敢表達自己的想法了,他們特別喜歡上夢想課。像課題組的賀海燕老師、車彥峰老師選擇了與本學科相關的《理財》、 《去遠方》課程,通過一個個的主題活動,學生們懂得了在生活中如何去理財,如何設計合理路線等。同時老師們把夢想課的先進理念,帶到自己的數學課堂,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了數學學習有效性的發生。
“四位一體”的科研模式,推動了我校教科研的穩步提升,,給老師們提供了示范。科研,正在京小每位老師身上發生著深度地認識和巨大的變化,相信不久的將來,我校的教科研會再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