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李
關鍵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高校;創業意識
課題:2018年沈陽醫學院黨建理論研究課題:“雙創”背景下高校學生黨員創業引領模式研究(項目編號:DJ2018003)
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中有強調,為實現“十三五”時期的目標,我們必須在符合我國國情的情況下深入貫徹且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則被定義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又一劑“強心劑”。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學生創業意識培養方面凸顯出一系列的問題,要進行有效的分析及重點解決,重點培養學生在創業方面所缺少的能力。
因此,在我國全面創新的大背景下,建立完善的創業意識培養,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思維顯得愈來愈重要。
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及領導能力。學生在校教育過程中能接受并且學習到的大部分為理論知識,所涉及領域過于寬廣,知識涉及層面也范圍太大,其與創新方面的專業知識沖突較大,要想創業就必須具備足夠的理論知識儲備及相應的管理能力等。在校期間很多學生并不能接受到該方面的專業培訓,但對于創業來說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大學生不應只僅具有高素質,其還需要緊隨社會發展的腳步,在創業開始時,若具有以上能力即可大大減少創業開始的投入成本,極大的提高創業的成功率。
在創業過程中,因自身的條件單一而受到限制,故需要創建團體、團隊。而每個團隊需要一個領導者,要有足夠的服眾能力。而該領導者應做到將團體內所有成員合理利用且為自己所用。這種工作通常開展初期非常艱難,因為要設計人員職責及崗位的分配,難免導致個別人會有自己的想法,要科學合理的進行分配才可以保證團體的凝聚力,如果無法將團體凝聚一起,那么這個團體則時日無多。
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眾所周知,創業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事,大部分團體創業初期總能遇到各種各樣的磕磕絆絆,難免會有一些人難以接受而打退堂鼓,并且在一個團體中,所遇到的問題總是各式各樣的,例如:內部分歧矛盾、與其他社會團體產生矛盾等。若出現以上情況則需要創業者具有較強的抗挫折能力,要不畏困難,迎難而上。要明白在創業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只有更圓滑的在社會中為人處世才能避免再一次的碰壁。只有這樣才能使團隊的發展愈來愈大,切莫遇到困難就回頭放棄,要將自身的情緒調整到最好。要想創業成功,就必須受得了挫折,哪怕從頭再來也要不畏困難。
學生黨員在創業過程中與其他創業者的相同之處。近些年來大學生自主創業人群激增,規模變得愈來愈大,團隊的專業性也愈來愈高,再加上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也得到了相應的緩解。而隨之出現的問題也是愈來愈多,許多大學生創業者在校期間學習到的專業知識基本一致,從而導致其在創業項目及理念中也有著許多的相同之處,但是在創業狂熱的今天,很多項目都具有時效性,在很多情況下由于公共資源被其他創業者爭先搶奪,而導致該創業團隊的資源被共享,也就相應的提升了創業的風險。最終導致很多項目賺錢困難而成為賠錢買賣,這種情況打擊了大部分創業者的熱情,最終也將無法實現創業的最初目標。
資金問題。各行各業在創業初期都必先投入大量的資金,對資金的需求難以解決則會導致項目被扼殺于搖籃之中,當代大學生創業的資金來源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則來自于家庭的資助,大部分家庭不會提供太多的資金支持,從而導致項目的同比化縮小。第二類則是創業團隊共同出資,由創業團隊的所有或部分成員合理分配去自發湊錢,這種方式相對來說風險較大,萬一失敗則會導致團隊一蹶不振,無法再繼續創業。第三類則來自于社會、企業等支持,社會及企業的支持也是具有時效性的,若當社會和企業對該項目的未來發展前景沒有很大的興趣或看不到該行業未來發展的長久性,則不會繼續投資。很多創業者都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沒有打點好工商管理等部門的關系,導致大部分項目在前期籌劃以及創業過程中被長期擱置,一個個很有發展潛力的項目也避免不了被毀掉。這些因素是很大一部分學生不得不共同面對的問題,這也是導致其最終創業失敗的根本原因。
盲目自信,忽視市場需求。主要表現為對自己的創意極度自信,不考慮市場需求、進行市場調研、忽視競爭對手,對未來的發展過于憧憬及理想化,最終以付出大量時間、財物等而以失敗收場。很多學生自以為學校學習到的東西能與社會發展相符合,故過度關注于高精尖行業產品,缺乏對當下及當地市場的需求及理解,經常會出現研發過度的情況,所生產的產品不能被市場接受,價格也令人難以接受,故難以實現大規模的產業化。這種情況都可以歸結于市場調研的問題,沒有進行詳細的調研就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研發一些超出市場需求的產品,往往不能被市場接受最終導致創業無望。
開設相應的課程。目前很多高校在創業教育方面還在探索,沒有完整的教育體系,在創業教育方面沒有系統的進行實踐,可設立“創業教育”方面的課程及學院,完善所缺少的課程,在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的培訓也不是非常充足的,而很多學生卻是熱血澎湃的去創業,造成了這部分學生不能專心學習而一心創業,而又由于沒有相關的經驗以及資金等問題,最終又會以失敗收場。學校應在該方面予以系統的教育以及相應的支持,學校中應設有專業的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等創業必修課,予以專業的指導,在此情況下,學生們能夠系統的學習到創業所需要最基本的知識儲備以及人員管理辦法等。創業教育并不是面向所有的學生,但是對于有創業想法的學生來說,學校應給予相應的教育平臺支持。
提高學生對市場調研的重視度。創業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應在國家政策的基礎之上進行,學生黨員創業應貫徹理解政府相應的文件,要對社會市場進行詳細的調研考察,也要根據國家相關的扶持政策進行創業,不能以簡單的認知作為創業的起點。例如:2015年全國兩會中李克強總理的報告中提到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這就是創業的方向來源,也是國家政策予以支持的行業方向。
鼓勵師生聯合創業,建立引導基金。以學生團體為主題,高校老師為合伙人(以股權方式)的辦法降低學生創業投入資金的門檻,鼓勵學生創業。通過師生聯合創業解決學生的實踐經驗不足、社會經驗不足的短板,有助于提升師生間的互動性、積極性等,有助于學校研究成果的實現,也可大大降低學生創業中的風險問題。
應對該校創業人員進行詳細的信息采集,鼓勵創業成功者帶資回校幫助未開始及創業途中的團體,這種辦法可以有效增強初次創業者的信心。以校為單位,籌集各單位及本校教育經費等用于創建屬于大學生創業管理處,籌辦創業基金,通過審核、審查、審批等方式對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創業意識較強、科研能力較強的創業項目予以試驗啟動資金上的相應支持,通過師生合作對項目加以修改以適應當前的社會需求,有利于加強師生合作以及相關研究專利的轉化。這一做法將大大緩解學生創業中所遇資金斷裂等問題,從而將創業成功率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義學.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中國企業家成長蹤跡[J].西部大開發,2017
[2]馬石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離不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J].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
[3]劉劍.實現靈活化的平臺互聯網時代對雇傭關系的影響[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5
[4]王琴.“大眾創業”在基層[J].中國就業,2019
[5]劉慧.“雙創”視域下新生代農民工創業教育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