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國榮
【內容摘要】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科學的選擇教學方法與手段,使自身能以最少的精力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并從中培養學生散性思維、自主學習習慣與總結整合信息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小組合作?探究習題
在新課改持續推進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各項舉措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落實當中。但是,也正是由于教育體制、教育制度、教法統籌、教材編制及教學方法等的更新,使得大多數從業多年的教師需要面臨教育改革的陣痛與不適用,這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與效果是極為不利的”。基于這一現狀,筆者認為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以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與方法來更好的適用現實教學需要,致力于構建高效課堂。在這當中,初中語文課堂必然會經歷由常效向高效過渡的一個過程,其效果呈現主要可用兩個詞概括,分別是“學而有序”與“扎實有效”,強調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通過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課外實踐、習題練習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小組合作,培養學生良好學習意識及習慣
小組合作是新課改大力提倡的一種教學模式,強調通過小組討論、探究的形式來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培養其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及質疑精神。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就班級學生學習特長分成若干個小組,且由小組成員自行決定各自分工,確保各個小組間的學習水平相近,同時教師在當中充當導者、組織者的角色,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形式。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組員間的默契程度、課堂精力集中程度、學生回答問題競爭意識、提問問題價值、教師的點撥引導及學生思考、記錄與整理的過程均應成為教師的關注點,這是對構建高效課堂是否成功的體現,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具體教學內容來進行小組探究”。例如在教學《愚公移山》這一課時,旨在讓學生學習愚公堅持不懈、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人格、精神屬于抽象類型的內容,若僅憑教師的口頭講述學生很難理解與掌握,這時便可組織學生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向學生提出一些思想引導性問題:“以個人的單薄力量將一座大山移走,大家認為這種方法現實嗎?通過‘愚公移山的故事大家受到了何種啟發?人們稱之為‘愚公,那么他到底愚不愚?”讓學生對愚公精神的內涵進行探究,并基于自身想法評價愚公的做法。筆者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驚喜的發現,當中大部分學生在接收到問題后紛紛主動、熱情的投入了小組討論中,并且有著明確的分工,一些學生借助參考書、教材資料對文章內容進行了拓展,一些就問題尋找相關的課文內容展開分析,還有部分學生負責記錄與總結發言,整個討論過程快捷且有效。待討論完成后,教師要求每個小組就本組結論進行積極發言,有的小組認為愚公的做法體現出其迎難而上的決心及堅韌頑強的毅力,而有的小組則認為愚公這樣做會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沒有可取性。同時一些學生就自己的想法提出了一些問題,教師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評估與分析,肯定學生問題的價值。另外為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教師還可在小組發言過程中設置一定的獎懲措施,激發學生的表達意愿與熱情,形成活躍歡樂的課堂氛圍。最后,教師要帶領大家進行知識點的總結與整理,并要求學生做好記錄工作,培養其良好的語文學習意識及習慣。
二、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信息歸納能力
基于美國學者艾德加·戴爾的《學習金字塔理論》及我國教育學原則及規律,初中語文教師應正確意識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性,并致力于創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首先,教書可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通過調查學生個體在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知識接收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有針對性的提出一些探究要求,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學習,同時于課上進行探究成果的分享。其中依照相應的劃分標準,教師可將班級學生劃分為優等生、中等生及后進生三個層次,但不明確告知學生,而是將探究要求寫在紙條上針對性的分發給學生。其中對于后進生,教師可將探究范圍主要縮在字詞釋義、文意理解及段落劃分等方面,強調其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而對于中等生,可在后進生基礎上增加一些賞析子、特殊詞句分析等內容,要求其掌握一些基礎語文技能,有效解決部分習題;優等生有著較高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需要教師增加一些探究文章寫作邏輯、技巧及選題立意方面的要求,必要時拓展到自主寫作。其次,教師可引導學生充分應用微課,在增強學生探究熱情的同時,拓寬學生的視野及思維,豐富初中生的語文知識儲備。微課是一種短小精悍且應用效果顯著的現代教育模式,強調對某一知識點的放大與深化,不僅打破了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還能對教學內容中的一些隱存的知識內涵進行挖掘,從而成為一種有效的載體,為學生輸送更多的語文知識與技能,培養其自主學習的習慣及發散性思維。另外,教師要尤其培養其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總結、整合信息能力的培養,引導其學會微課、多媒體等多種現代教學手段來構建語文知識體系,提升其語文綜合學習能力。最后,無論是落實學生主體地位、運用教學策略,還是組織學生自主探究、把控課堂教學,教師都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科學、精細的組織與謀劃,同時根據現實教學效果進行教學模式的不斷調整,實現整個教學過程的完善準備。另外,教師應保持穩定的教學習慣與風格,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大膽的創新,對學生持尊重、愛護的教育態度,為構建高效課堂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習題試煉,培養學生做題習慣及解題思維
初中語文習題課程需實現由關注學生所學的知識向關注學習知識的學生的轉變。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顯性目標當中的技能與知識目標為主線,通過滲透與挖掘隱性目標、夯實基礎及表達價值觀與情感態度,將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得到的知識運用到有效的學習方法中。習題課是教學實踐中的重要環節,因為學生在新授課后對課程知識往往只是初步的掌握,而通過習題練習,則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教學內容的深人挖掘,同時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教師在遴選或是編寫習題的過程中,應遵循優先培養知識及能力、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創設情感、促進語言訓練等原則,培養初中生良好的做題習慣及掌握有效的解題方法,使其逐漸摸清語文解題規律與技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與效果。“知識與能力”不僅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還是語文學科素養形成的前提,因此教師在選擇與編寫習題時要從學情及教學內容出發,做到實事求是,將其最為首要原則。例如在教學《背影》一課時,在“知識與能力”原則的引導下,便可設計以下的習題:(1)找出文中關鍵詞句,并說出其中表達的特殊感情;(2)在特定環境下,作者是如何描寫人物形象的….“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原則是對初中生年齡特點及學習特點的考慮,這樣更能激起其愉快的情感體驗,并且有利于鍛煉學生解決問題及思維能力。“創設情感”原則是培養學生價值觀及情感態度的重要引導,需要教師創設一種同被感知對象相似的、熟知的教學情境,來對學生的知覺表象進行喚醒,進而與作者展開深人的心靈對話及情感交流,從而陶冶情操與愉悅性情。如同樣是《背影》一文,教師可從培養學生價值觀及情感態度出發,設計一些問題,包括:(1)作者為什么說是“禍不單行”;(2)找出文中“我”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語句;(3)找出文中表現父愛的語句……“促進語言訓練”原則是對教學目標的實現與推動,因為自新課改實施以來,題海戰術已經不再是唯一的習題教學方法,許多激發學生創造潛能與想象力的習題方法層出不窮,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開始敢于大膽評議及質疑,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各種課堂實踐活動中得到語言上的訓練。
結束語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要想實現由常效課堂向高效課堂的完美過渡,便要從提升自身專業水平、創新教學方法、積極組織各種實踐教學活動等方面著手,在拓寬學生思維與眼界的同時,幫助其構建完善的語文知識體系,進而初中生提升其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效率。
【注釋】
①孔令童.如何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D】.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5):212-213.
②周光哲.以生為本,創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20(14):33-34.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南市文縣梨坪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