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娟
【內容摘要】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社會各領域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些以理工科為主的行業對全面型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多。為了培養出更適合社會發展的人才,各個地區的中小學應該跟進新課改的步伐,解決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目前我國初中物理教學中還是存在著偏理論輕實踐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各個學校應該改進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的人才。本文通過對目前初中教學的特點分析,指出新課改下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進行綜合的總結和分析后,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總結出適合目前社會發展的教學模式,促進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物理?問題解決對策
引言
傳統的初中教學課程中,學生都是通過老師對理論及公式的講解進行學習的,這種學習模式只是讓學生學會計算步驟,不利于學生對物理學真實用處的了解。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初中物理課堂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初中物理課堂的學習效率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這種教學模式下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提出有效的對策,幫助初中物理教學進行全面的改革。
一、初中物理教學現狀分析
1理論知識占據課堂主導地位
物理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是一門較為陌生的新課程。由于接觸時間短,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了解不足,所以教師在授課時,也多會偏向理論授課為主。同時,剛剛開設的物理課程內容多數比較簡單,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會感覺太過困難,并且,學生對于新奇的知識也比較感興趣。但是由于理論知識占據課堂主導地位,學生在對物理知識充分了解后,就有可能會失去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的第一、二、三章時,這三章主要是介紹《聲現象》《物態變化》以及《光現象》,這些都非常貼近生活的知識,但為了更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多數會以理論解釋為主,很少會結合到日常生活中,時間久會讓學生感到學習枯燥,喪失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2.課程內容與生活連接緊密
初中的物理課堂主要以培養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為主,所以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也與生活連接較為緊密,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人手與相關理論知識進行結合,教師通過用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日常現象作為課堂,既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八年級上冊課程內容多數是“聲音”“物態“光”“透視鏡”等,而八年級下冊就開始出現較為抽象的“力學”知識。雖然從八年級下冊開始學習的內容有些抽象,但總體來看還是非常注重生活理論與課程內容結合的,這樣有助于學生對難點知識的理解,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課改下初中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課堂仍為理論教學為主
物理教學應該是在實踐中得到結論,從而總結出相應的理論知識。但是為了保證學生的分數能夠通過應試教育的考試,再加上學校教學設施有限,目前大多數學校的物理課堂仍然是以理論授課為主,這種授課方式已經不再適應新時代對于學生的新要求。在教師講解過后,學生只能通過大量的習題練習來了解相關理論知識,通過這種學習模式對于學習內容理解的并不全面,這樣不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深刻了解,不能夠學會靈活的運用,在遇到別的題型后,不能夠產生變通,久而久之,學生會逐漸喪失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更容易出現厭學甚至偏科的狀況。同時也不利于全面人才的培養,造成學生只會理論而缺少實踐經驗的問題。
2.授課內容過于局限
目前初中物理課堂授課內容中的理論部分多為一些物理學家和科學家總結而來的結論,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只是盡可能的幫助學生理解前人已經總結過的理論知識。由于太過相信專家的權威解釋,教師和學生在授課及學習的過程中缺乏質疑精神,這樣不利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同時一部分學生即便是產生了對相關內容的質疑,但由于缺乏教師及器材的幫助,也很難證實自己提出的理論是否正確。此外有時學生提出了質疑思想,教師在無法解答的情況下,會采取不予理會或通過語言使學生放棄思考的做法,久而久之,學生就失去了對課堂內容質疑的想法,只會死板的學習應試教育的內容,當沒有創新思想后,就沒有發展進步的空間,當學生脫離學校進入社會后,也無法產生巨大的生產力,不能夠為社會的發展作出擁有的貢獻。
3.授課過程中實踐操作過少
雖然初中物理課程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目前的初中物理課程中實踐操作課程還是太少,這樣不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大多數情況下都只能死記硬背相關理論知識。比如在學習九年級的內容時,“杠桿”“滑輪”,以及各個“電路”實驗都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相關內容。尤其是在電路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連接電路就可以比較直接地了解到“電壓”“電流”對整個電路的影響,以及“電阻”在電路中會產生什么樣的作用。如果只是通過課堂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學生極有可能在學習過程中對電路連接產生誤解,這樣不利于之后課堂內容的學習,學生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
對于以上問題,在進行數據總結后也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教師創新授課方式
傳統的物理授課模式都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在課堂上往往占據被動地位,只能一味的進行知識吸收,短時間內接受龐大的知識內容,學習效率并沒有顯著提高,反而有下降的趨勢。為了更有效地培養全面人才,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就可以采用新型的授課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們感受到課堂學習的快樂,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當中,當對物理學科產生了充分的興趣后,在課下也能夠進行自主練習,這對于學生的個人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幫助學生進行全面預習后,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上對書本內容進行講解。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大膽提出對相關內容的質疑,還能夠讓教師更直接的了解到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問題。
(二)學校重視實踐授課
物理是一門以實踐操作為主的課程,無論掌握多少理論知識,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挑戰,這就要求學生在進行未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通過實踐過程也可以加強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學校在學生實踐操作方面要給予大力的支持,加大對實踐操作器材的投人,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物理實驗環境。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應該多安排實踐操作課,鼓勵學生們進行實踐操作,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動腦,在動腦的過程中產生對物理學科學習的興趣。例如學習《汽化和液化》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物理實驗室讓學生用容量一樣的兩杯水做實驗,一杯就這么放著,一杯用酒精燈燒,讓學生觀察兩杯水的變化,然后教師再結合生活實踐進一步講解課本上的內容,讓學生更加深刻的明白汽化和液化的物理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利于全面人才的培養。
結束語
綜上所述,物理是一個J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綜合學科,真正的實現優質教學,是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能夠培養核心素養。實現新課標下的物理學科改革,還需要教師們進行不斷努力和探究。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定要大膽創新,結合目前時代發展的特點,培養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物理知識,為今后的物理學習打下基礎,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王毅.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設計模式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3.
【2】楊紅元.對新課改下初中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探究【J】.讀天下,2016,10(21).
【3】余永泉.新課改初中物理教學中問題設計的策略探究【J】.教育界,2016(16):164-164.
(作者單位:江蘇省沭陽縣懷文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