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斌 林華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各高校大力推動在線教學尤其是網絡直播教學,以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但在網絡直播教學實踐過程中,出現了若干問題亟需解決。文章基于教師和學生兩個實踐主體,分析了當前網絡直播教學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策略,以期為疫情特殊情況下網絡直播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參考。
關鍵詞:疫情防控:網絡直播教學:解決策略
2019年底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武漢出現,并在2020年初迅速擴散至全國。面對嚴峻的疫情,全國各省市迅速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為防止疫情向學校尤其是高校蔓延,教育部要求各類高校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然而,抗“疫”期間,“學”不能緩,教育部號召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間充分利用在線課程資源和網絡平臺,組織教師開展網絡教學活動,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
網絡教學主要有網絡在線課程、網絡直播教學、電視視頻學習等。其中,網絡直播教學具有師生時間同步、臨場感強、互動性高的特點,尤其是在移動互聯網發展及直播文化盛行的當下,對年輕人也更具吸引力,被認為是一種直接、便捷、高效的教學方式。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眾多高校采取網絡直播教學來保證教學工作的開展,但從目前的開展情況看仍存在若干問題需要解決。因此,在當前疫情防控背景下,本文試圖分析網絡視直播教學所面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當前網絡直播教學存在的問題
網絡直播教學活動的開展主要涉及三個主體:教師、學生和在線教學平臺。其中,在線教學平臺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功能己較為完善,可供選擇的平臺也較為豐富。因而,目前面臨問題較多的主要是教師和學生。對于網絡直播教學,教師作為課程的主導,學生作為授課對象,兩者實際上是一種相互依存、互相影響的關系,線上課堂質量的好壞,取決于課程授受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是否能產生有效的“化學反應”。因此,若要保障網絡直播教學的質量,需充分認識網絡直播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面臨的問題。
對教師而言,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眾多教師在疫情之前并沒有線上授課經驗,未能充分認識和理解網絡直播課堂和傳統面授課堂的區別,缺乏對網絡直播教學的深入思考,故不能進行有效的網絡教學設計;二是教師的信息化素養不夠,對各種新的教學軟件的應用存在困難,致使無法呈現本身所具有的教學水平;三是教師由傳統面授教學突然轉為網絡課程直播,無法適應新的教學環境和方式,對課堂的掌控、管理能力不足;四是缺乏課堂的現場感,無法精準把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不能獲得及時有效的教學反饋。教師面臨的這幾方面的困境必然會影響網絡直播課程的質量,因此也將不能有效激發學生參與網上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
對于學生而言,疫情期間在家上課是一種全新的挑戰。一方面,由于從班級集體上課轉變為個人獨自學習,學生不適應一個人的學習氛圍,加之自主學習能力不足,因此自主學習存在較大難度;另一方面,多數學生存在自控能力差的問題,加上沒有教師的直接監督和指導,在線上學習過程中,容易受其他網絡信息的影響,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此外,由于網絡直播教學的空間差異和環境特殊性,師生的交流相對缺乏,導致學生在學習遇到問題時,與老師和同學溝通存在困難或得不到老師的及時回復,因而影響學習的積極性和效率。學生若不能積極有效地參與到網絡直播學習中,將會影響教師線上工作的積極性,進一步導致網絡直播教學質量不高。
由此可見,網絡直播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均面臨各自的問題,但兩者之間又相互影響。若不解決教師和學生面臨的問題以及兩者之間的矛盾,網絡直播教學的效果將會形成一個消極循環,如此也將違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初衷。
二、網絡直播教學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
疫情特殊背景下,要保障高質量的網絡直播教學,需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著手,立足于兩者的特點,厘清兩者在教學過程中的關系,重點解決兩者所面臨的問題。高質量的網絡直播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相互作用關系如圖1所示。總的來說,教師應做好出色的教學設計、培養良好的信息化素養、鍛煉出優秀的課堂掌控能力等,才能保證高質量的網絡直播施教,進而引導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可促使學生培養良好的自控能力、展開積極的自主學習,學生高質量的線上學習可增加教師線上工作的滿意度和成就感,提升其直播授課的動力,如此可實現網絡直播教學效果的良性循環。以下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就如何保障網絡直播教學質量提出一些解決策略。
1.教師方面
精細化的教學設計。不同學科、不同專業之間在教學設計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各學科專業的網絡直播教學需立足于專業本身,結合網絡授課特點展開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設計。雖然網絡直播教學比較接近于真實線下課堂的教學形式,但不宜將線下課程教學內容搬到直播中。然而,在疫情特殊背景下,迅速開發出網絡課程難度較大。因此,教師在準備網絡直播教學內容時,應充分利用一些優秀的線上電子教學資源,將已有的碎片化資源進行系統地整合、加工。基于線上教學特點,教學內容要注意聲音、圖片、影像等資料的交互呈現,使知識之間具有內在邏輯關系又不乏生動性。此外,應當結合當前新冠疫情防控背景,挖掘與專業相關的熱點元素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專業責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網絡直播教學由于缺乏教師的當面監督,學生容易分心走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知識講解和間歇提問串聯,并輔以學生討論模式,確保學生在被動學習和主動參與中“不掉線”。最后,精心設置難度適中的且能與當前社會背景相聯系的作業,讓學生在線下自由發揮,使其在鞏固知識的同時,引發對社會問題的思考,提高對專業的認同和興趣。
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大部分教師具備傳統課堂教學的知識和能力,但由于對網絡直播工具及平臺不熟悉,直接影響了網絡教學的積極性和滿意度。因此,要獲得良好的網絡直播體驗,順利開展線上教學工作,教師需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疫情防控期間,許多大型互聯網公司免費提供了諸多網絡直播工具及平臺,如阿里巴巴的釘釘平臺、騰訊課堂、企業微信、QQ等。這些平臺各有特點各具優勢,教師應根據專業課程的需要及網絡教學工具的功能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并積極自學或參加相關培訓,和其他老師互通有無,提升自己的軟件應用水平。此外,教師可在直播工作過程中熟悉工具的特點,和同事溝通交流,通過自學及互學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提高課堂掌控能力。由于網絡直播教學方式靈活新穎,教師通過視頻或語音直接在網絡上向學生現場組織教與學,因此對教師的掌控能力也要求更高。教師對課堂的掌控體現在使學生能圍繞在自己“聲”邊,讓學生成為自己的“粉絲”,對自己從內心上產生認可。教師要具備良好的課堂掌控能力,首先要轉變自己的思想和態度,在感情上投入課程,從根本上把網絡直播授課認同為正式上課。其次,教師需提升自己的教學魅力,在教學本身上下功夫,基于良好的教學設計和信息技術應用,熟練地用生動幽默的教學語言提升學生的聽課興趣。最后,教師應多組織網絡交流互動,如適當設置課堂提問、安排相關測試,同時積極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呈現更多的關懷,對學生的積極表現要及時給與評價和鼓勵。
2.學生方面
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疫情特殊時期,大家都在使用網絡,不可避免會造成一定的網絡擁堵。為避免網絡問題可能產生的消極情緒,上網絡課程前,學生可先提前調試好網絡和學習平臺。為創造良好舒適的學習環境,學生可與家長協調溝通,避免學習過程中其他信息干擾。
明確學習任務。在沒有教師直接監督和指導,學生本身自我控制和約束能力較弱的情況下,網絡直播學習效果難以保證。因此,學生可在教師的幫助下,采用任務驅動法激發內在學習動力,利用課前相關預習資料,明確學習任務。學習目標明確后,在正式網絡課程中,以特定的任務為中心,以解決問題為驅動力進行學習,以此保證學習注意力集中。此外,在明確學習任務后,學生也可帶著問題主動探究,培養自學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
建立合作學習模式。在網絡直播學習中,通常學生處于獨自一人的學習環境,“冷清”的學習氛圍不利于激發學習熱情。針對此情況,學生們可在老師的協調下,建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針對老師給出的課題,進行分工合作解決問題,加強相互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學習思路分享,以此激發學習熱情。
設置課程助教。學生可自發選舉一名課程助教,一方面作為紀律委員,監督同學們的上課行為,另一方面在討論區幫助收集問題,集中向老師反饋,提高問題的反饋和解決效率。
三、結論
疫情防控期間,網絡直播教學作為高校在當前形式下開展“停課不停學”的必要舉措,給教師和學生到來了諸多挑戰。但這些挑戰也是難得的契機,教師可以借此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學生可以此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因此,網絡直播教學的實踐作為信息化教學的大演練,可為將來傳統課堂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奠定基礎,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推廣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