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育
【摘 要】 目的:仔細探究感染內科住院患者抗菌藥物應用的調查。方法: 以選擇性分析自本院2017年-2018年收取的200例感染內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同時選擇100例涉及抗菌藥物應用的患者作為分析對象。結果:在200例患者當中,有100例涉及抗菌藥物的應用,另100例患者未應用該藥物,預防性以及治療性用藥分別為52.0%、41.3%。結論: 醫院感染內科在應用抗菌藥物的過程當中基本上做到了合理化的用藥,但還是有提升的空間。
【關鍵詞】 感染內科;抗菌藥物;調查分析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use of antibiotics in inpatients with infection. Methods:200 patients with infection col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from 2017 to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100 patients involved in the use of antibiotics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e study. Results:of the 200 patients, 100 were involved in the use of antibiotics, and the other 100 patients were not treated with the drug. The prophylactic and therapeutic drugs were 52.0% and 41.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the internal medicine of hospital infection has basically been rationalized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antibiotics. Drugs, but there's room for improvement.
Key words:infectious internal medicine; antibacterial drug;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抗生素在臨床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此同時不合理的應用問題也出現了很嚴重。抗菌藥物應用失當,一方面會提升患者以及其家庭的經濟壓力,另一方面會造成病原菌耐藥性的提高,增加臨床感染率。感染內科患者大多都是存在身體機能下降的現象,機體免疫力持續下降,以此來更加容易受到感染的干擾。現整理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選擇性分析自本院2017年-2018年收取的200例感染內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同時選擇100例涉及抗菌藥物應用的患者作為分析對象。男性患者有150例,女性患者則是有50例,患者的年齡在20-80歲之間不等,平均年齡為(50.36±0.28)歲。
1.2 研究方法
按照實際的情況設置感染內科患者在接受手術后出院應用抗菌藥物的統計調查情況,要有專業的人員進行統一化的宣傳調查。統計調查表的內容基本是包含多個方面,第一,患者的基本資料和手術信息等,其次是患者的年齡、住院時間、出院時間、診斷結果等。手術信息為:是否存在應用抗菌藥物,藥物應用的時間與使用目的等。
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均納入到統計學軟件SPSS13.0中,計量和計數指標分別為平均數±標準差(x±s)、例數/百分率(n/%)的形式表示,檢驗方法分別為t和卡方,P<0.05,有顯著差異。
2 結果
2.1 分析臨床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
102例感染內科患者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有5例,而下呼吸道感染者有30例,出現結核并發細菌感染患者有5例,真菌感染患者有20例。臨床中大多患者都存在下呼吸道感染,并且數據也是超過了一半。患者當中采取抗菌藥物的有55例,其應用的次數很高,并且應用了超過10種的抗菌藥物,主要為喹諾酮類、青霉素類、碳青霉烯類、氨基糖苷類、大環內酯類、頭孢菌素類、抗真菌類等。使用頻率排第一的為左氧氟沙星,其次為頭孢地嗪,因此,臨床抗菌藥物的數值比例分別占總數據的45.0%、28.3%、23.3%。
2.2 了解抗菌藥物的聯合使用情況
在臨床患者當中,單獨應用的抗菌藥物有30例,單聯抗菌藥物應用率為50%,而二聯抗菌藥物有14例患者,其該藥物的應用率為23%, 三聯抗菌藥物的有1例, 三聯抗菌藥物使用率占1.7%。
3 討論
3.1 不合理抗菌藥物的應用
隨著我國目前的抗菌藥物種類越來越多,很多藥物是有一定的相互抵抗作用,特別是患者在同時服用多種藥的情況下,很有可能會減少該藥物自身的安全性。臨床的醫生要叮囑患者,不同隨便的將兩種藥物合并服用,避免發生一些不良反應等現象。抗生素在近年來的臨床治療上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樣的情況不僅為原生產藥物的廠家提供了機遇,同時也為新藥品開發與發展創造了機會。在新藥層出不窮的時候,一些醫生并沒有及時的閱讀藥物的使用方法以及藥物的配方和使用是要注意的問題,導致治療期間感染內科醫生對所使用的藥物并不是很了解,同時對患者以往的用藥情況也沒有經過仔細的詢問,不了解患者對抗生素的使用史,同時也不知道患者是否對該藥物是否會出現過敏的情況,只單憑著自己以往的用藥經驗來對患者用藥,這樣就導致了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情況出現。用法用量的不準確,對消化內科疾病患者造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所以醫生在為消化內科疾病的患者進行配藥,用藥的時候一定要明確的區分,按照規定說明嚴格準確地使用藥物[1]。
3.2 促進合理用藥的對策
提高感染內科醫護人員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素養以及臨床經驗。醫生是患者用藥的決策者和主導者。醫生在治療中不斷地積累經驗,提高專業知識,并且與時俱近,隨時更新知識內容。可以定期的開展一些相關的藥學知識研討會,找專業的老師對一些新研發相關藥品以及近期研究的理論知識進行培訓和講解。剛剛畢業的實習醫生應積極主動地向年長的醫生進行學習。秉承著對患者負責任的態度,減少人為的損失,謹慎用藥[2]。
參考文獻
[1] 葛永春,許紅梅,孫吉花, 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9,18(7):654-659.
[2] 曾令偉.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的臨床特征研究[J].養生保健指南,2018,(50):325.